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测控通信系统中,以HDLC协议为主的链路传输协议被数据传输广泛使用,与之紧密结合的物理层接口则使用RS-422/449标准.文章重点对数据接口时钟关系进行了介绍,就船载USB出现的Q支路同步数据传输误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陈楠 《科技信息》2013,(18):448-448
本文介绍了大型客机试飞数据采集系统所采用的IEEE1588时钟同步协议。IEEE1588协议通过以太网精确传输时钟的方法,同步各数据采集设备子时钟,实现数据同步采集,成为大型客机网络化测试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虚拟仪器技术、嵌入式测控系统、网络数据传输器和单片机加网络芯片等实现网络化仪器几种方法的关键技术,阐述网络化测控仪器的一般结构和基于B/S网络模式的测控系统的实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化仪器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目标的需求而采用的不同实现方法.解决了开发IP接口技术测控仪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指出科学仪器网络化是未来仪器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业高炉冷却水温监测长期运行、维护成本高问题,设计一种基于LoRa(Long Range)的远距离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系统搭建基于LoRa通信水温采集终端的模块能耗计算模型,通过对计算模型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协议层的时钟同步协议和时分多址联合优化的无线通信策略;该策略利用LoRa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交互,实现网关与终端节点的高精度时钟同步;网关完成可对无线资源调度,动态分配终端节点的时隙资源,以实现数据周期性上传,降低数据传输碰撞的概率,并优化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实验表明,该通信策略与ALOHA通信协议相比,显著提高了通信的投递率和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了LoRa在网络中的性能,所提出的联合优化的无线通信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多路串行数据的内部传输,解决常规时钟同步所带来的时钟资源不足的问题,笔者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在数据接收端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过采样的时钟数据恢复系统,通过介绍基于LVDS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提出了基于过采样法的时钟恢复思想、原理解决方法,分析了时钟数据恢复过程,数据传输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实现高速串行数据传输,为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传输,尤其是为多通道大数据量传输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三态编解码技术的单总线、多节点远程测控系统.系统以PC作为主机,以单片机应用系统作为控制节点.主机通过并行口实现与从节点的通信与控制.论文详细分析了控制网络中的节点寻址方法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关协议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钟同步问题是分布式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研究了在异步通信网络环境中,采用连续的时间戳通信模型,并利用时钟精度差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计算机之间的时钟同步. 为有效评估系统中时钟同步的状态,提出了采用时钟精度差作为权值来构造时钟同步状态图,为时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提高了时钟同步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通信双方基于时钟漂移破坏协议信息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时钟漂移下协议信息保持同步的方式。文中首先介绍了现在常用的处理方式,并分析了在时钟漂移下协议同步保持原理,最后根据协议设计在系统设备中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方式具备抗时钟漂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同步的GALS片上网络及其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数据的传输延迟,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同步方式实现全局异步局部同步(GALS)片上系统.该方式通过引入时钟来实现相邻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使数据传输最小延迟由原来无时钟通信方式的4个线延迟减少到1个线延迟,大大降低了数据传输延迟.同时设计了支持该方式的跨时钟域接口.该接口不仅支持多路数据在同一物理链路中传输,而且允许在每个传输周期动态分配各路数据的带宽.仿真结果表明: 支持4通道和16位宽数据的接口总共占用722个ALUT(adaptive look-up table)和支持204.5 MHz的时钟速率,占用较少面积和支持较高的时钟速率.  相似文献   

10.
在本文提出的时钟同步协议中,节点依据所持能耗大小在有限通信区域内完成时钟同步,即高耗节点通过监听低耗节点间进行同步交互的TPSN同步信标实现Receiver-Only同步模式,并通过引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优化同步节点的时钟偏差以降低同步误差率。实验仿真表明,该同步协议与TPSN同步法相比提高了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信息自动化多样性的要求,该文通过对Ethernet、Lab VIEW和Datasocket协议测控系统的方法原理和应用,分析了网络测控技术的工作特点和应用领域。结果表明,Ethernet测控系统利用8/16位嵌入系统和高档嵌入系统,在视频服务中应用效果良好;Lab VIEW测控系统能实现多任务实时测控,广泛应用于航空、通信和信息自动化等领域;Datasocket协议测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提高了粮仓温度监测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合理选择网络测控技术,能有效提高测控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同步是网络化测试系统中关键问题之一。IEEE 1588同步协议可以实现纳秒级同步,但在实际应用中受硬件条件约束,利用软件实现高精度同步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局域网内部即测试现场中的测试服务器和测试设备管理器之间的同步采用IEEE 1588软件方式实现时钟同步。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同步。  相似文献   

13.
高伟 《科技资讯》2006,(27):25-25
针对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领域广泛使用的远动串口通信模式,分析远动信息的网络通信模式和技术方案,并讨论了通信模式中TCP/IP协议的技术问题,指出了网络传输必将成为远动数据传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网络化测试系统的时钟同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网络化测试系统的时钟同步问题,包括同步时钟源以及时钟同步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网络化测试系统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简单而又实用的测试网传输报文加盖时间戳进行时钟同步的方法,利用ICMP报文给出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地震勘探仪器采集的大容量数据的高速远距离长线传输,比较数据传输方式,提出了RS-485总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方法,应用FPGA技术,研制了数据传输系统。分析RS-485数据传输的影响因素,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及传输协议。基于以太网供电原理,采用RS-485总线供电方式,实现48V直流能量与数据沿同一线对的叠加传输。利用串行信号的跳变沿作为高速时钟采样的起始标志,结合8B/10B的链路编码方案,实现位同步时钟恢复与数据帧提取,且检测时钟频率10倍于发送时钟频率。数传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串行编码数据流以20Mb/s沿220m双绞线电缆的远距离数据传输,误码率可达10-11。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地震勘探仪器采集的大容量数据的高速远距离长线传输,比较数据传输方式,提出了RS-485总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方法,应用FPGA技术,研制了数据传输系统。分析RS-485数据传输的影响因素,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及传输协议。基于以太网供电原理,采用RS-485总线供电方式,实现48V直流能量与数据沿同一线对的叠加传输。利用串行信号的跳变沿作为高速时钟采样的起始标志,结合8B/10B的链路编码方案,实现位同步时钟恢复与数据帧提取,且检测时钟频率10倍于发送时钟频率。数传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串行编码数据流以20Mb/s沿220m双绞线电缆的远距离数据传输,误码率可达10-11。  相似文献   

17.
虚拟仪器的网络化数据传输系统主要利用Labview软件及其网络化数据采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多台计算机间实行数据实时传输和发布。通过对Labview软件实现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基于虚拟仪器的计算机网络化数据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开 《科技资讯》2010,(33):109-110
"北斗一号"用于电网保护装置时钟校准的应用设计,目前已在电网上使用且效果良好,正在引起电力运行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电力系统管理和运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网的时钟统一性、自主性和安全性的迫切要求,必然要求电网摆脱完全依赖GPS的局面。本文根据电力系统对时钟同步要求高精度和高安全性的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1588协议实现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多时钟源的同步方案,采用IEEE1588协议实现时钟的同步,从而实现整个电力网络时钟同步的精度要求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泥水界面检测系统数据传输部分的改进,阐明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相对于现有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优越性;介绍了基于ZigBee协议的传感器网络在泥水界面检测系统中的构建,给出了接口电路设计和相关软件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法.该系统功耗低,通信可靠性高,兼容性强,可以方便地嵌入工厂自动化网络,从而实现对泥水界面工艺参数的自动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温室环境监测需求,提出了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结合CC2430主控芯片,采用ZigBee协议,通过星型网络实现主从节点之间数据采集和传输.同时,采用WiFi协议实现与上位机通信,通过LabVIEW实现监测系统的数据存储、处理和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