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郄光超 《科技信息》2013,(35):116-116
和谐美学是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以和谐思维方式演变的基础,借鉴自然科学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在概述其现实状况的基础之上,结合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探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得出结论:坚持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媒介时代,娱乐产品的"眩惑"、泛娱乐化是传媒产业审美缺失现象的重要体现。而传播主体审美人格的缺席则是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从当代传播美学视角来看,在传媒时代,传播主体审美人格的建构、审美素养的提高,对传媒品质的提升与传媒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韵味"与"幽玄"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核心的美学范畴和审美理想。由于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不尽相同,这两个范畴在形成发展、美学特征和审美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二者在共同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的共同理想上却有着诸多的相同及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古代舟山群岛宗教美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信仰阶段、道家美学阶段和禅宗美学阶段。舟山群岛原始信仰文化审美的主要内容是鸟图腾与龙崇拜,"有为"与"自然"是舟山群岛道家美学特征,而善的价值取向则是舟山群岛禅宗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审美学》一书立足于中国话语语境,建立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理论的三大范畴体系,为中国美学研究思维的转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该书作者关于中国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重建"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构建中国美学的"当代形态",无疑是一种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晓军 《科技信息》2010,(34):I0155-I0155
1.引言 随着"文化工业"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消费性大众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当代各国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主潮。这种全新的消费文化主要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具有市场化,世俗化,游戏化,平面化和大众化的特征。由于市场经济,大众传媒和商业化复制到强劲作用,审美文化有超逸转向随俗,大众文化进入了审美的领地。  相似文献   

7.
石油诗的美学特征主要由其意象的发掘与运用加以表现,按照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可以将其概括为阳刚美与阴柔美,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石油诗总体审美品质。这种美学形态的成因与诗歌创作者审美经验直接相关,而构成上述审美经验的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传承中的英雄主义,大庆油田的客观环境以及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核心的大庆主体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北盘江两岸,自古就居住着布依族,在与汉民族等各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交往中,创造了灿烂的布依族审美文化。布依族以"和"为美、关注生态的审美文化,承载和激发了使生命充满美好与欢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出天人亲和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这有助于当代社会"人性分裂"的温暖与弥合,有助于审美文化的自然宁静与整体美丽,也有助于布依族审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于海峰 《科技信息》2011,(13):417-419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五化"深入发展,满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对东北地区满族聚集区的实地调研,对满族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变迁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当代东北地区满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呈现出物质文化"历史化"、制度文化"现代化"、精神文化"时代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代人类学主张文化平等,重视文化多样性,关注非主流文化,厚待地方性知识,凡此种种,对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念。文章围绕会议主题"表述‘中国文化':多元族群和多元视角",结合学界现状,分别从"多民族视野:从中心到周边"、"小传统视野:从精英到民间"、"形而下视野:从文字到器物"三方面切入,对中国美学研究的视野拓展问题再作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中西传统服饰美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探讨当代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现状.通过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和史料分析法进行论证,得出当代中国服饰意境美缺失的结论.分析造成缺失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达到校正当前服饰审美观念的目的,呼吁建构新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服饰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是全球化语境下人类审美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美学研究史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消费时代作为全球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化语境,改变了人类审美既成的化背景与环境,形成新的消费意识形态,导致当代审美转向更广泛的化、生活领域;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重要表征是转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其核心是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及价值形态的重建。消费时代的审美观念与实践也呈现出诸多的矛盾与问题,需要美学研究中的深入思考与辨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娱乐化"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普遍适合文化现象,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音乐审美鉴赏的价值取向。该文首先分析了"娱乐化环境"对普通高中学生审美异化的种种怪象,提出了以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尊重教材、调整内容、丰富形式、改进教法、强化审美、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思路,期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高对经典和现代音乐的审美品味,让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重现生机和活力,并为高中音乐课堂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英国的经验派美学家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这一思想最早由夏夫兹博里提出,哈奇生、艾迪生、休谟、伯克等人继承了审美无关利害的思想。在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影响下,康德将"审美无利害"确立为一种美学原则。英国经验派美学提出的"审美无利害",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分化性特征。英国经验派美学家以此改变了单纯以德国理性派来研究美学的现代起源的观点,其地位和作用由此得到突显。  相似文献   

15.
消费时代作为全球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改变了人类审美既成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形成新的消费意识形态,导致当代审美转向更广泛的文化、生活领域;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重要表征是转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其核心是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及价值形态的重建。消费时代的审美观念与实践也呈现出诸多的矛盾与问题,需要美学研究中的深入思考与辨析。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引导其处于理想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是文论"他国化"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化"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19.
实践美学从实践本体出发研究审美发生、审美本质等问题,克服了主客观论美学的某些局限,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实践美学混淆了哲学本体与美学本体的区别,说不清实践到审美之间的发展行程,实践创造不出"美本身"和全部审美对象."实践自由"说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缺失"形而下美学理论品格"和"形而下美学理论形态",并不是功能齐全和形态完整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实践美学从实践本体出发研究审美发生、审美本质等问题,克服了主客观论美学的某些局限,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实践美学混淆了哲学本体与美学本体的区别,说不清实践到审美之间的发展行程,实践创造不出“美本身”和全部审美对象。“实践自由”说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缺失“形而下美学理论品格”和“形而下美学理论形态”,并不是功能齐全和形态完整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