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智聪 《广东科技》2012,(21):116-117,91
传输A网是佛山供电局覆盖面最广,覆盖站点最丰富的传输网络,是佛山供电局主要承载网络,所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对其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传输A网主要承载了线路保护、稳控系统、调度自动化、电能计量及调度数据网等业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探求新型技术对SDH传输A网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对ASON光智能网技术在本地区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睿 《甘肃科技》2009,25(15):28-29
介绍了基于EPON技术改造和建设广电新一代宽带网络,将原有的广电HFC网络从单向网络改造为双向网络的解决方案。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网多数网络没有完成双向网络改造,这样的网络只能满足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不能承载多媒体交互业务,也不能实现数据、语音、电视的三网业务融合。基于EPON技术的EPON+LAN和EPON+EoC两种接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现有广电HFC网络,并把目前以单向分配为主的网络结构,向具有多业务承载能力的双向宽带网络推进演变,帮助广电行业成功实现三网合一。  相似文献   

3.
三网融合性的视频通讯系统软件,有效地解决了多类型、多通道、跨地区的信息传输问题和多种信息传输的兼容问题,形成了软终端的市场信息一体化的物联网系统平台,即"乙太三网融合平台"."乙太天下通"的新概念是服务的融合,远远超出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物理网络"融合.TCP/IP协议在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PTV、VOIP的应用充分肯定了三网合一的优势,技术的发展与不断更新,社会的发展表明电信网、因特网、电视网三网合一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三大网络的业务应用融合已经蓄势待发.数据、语音、视讯"三网合一"系统,使企业向着网络管理视频化、运营模式数字化、服务体系零距离的战略目标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传输ATM业务是促进电信网和电视网融合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此做出新的尝试.文章首先分析了MPEG-TS流的结构特性和ATM网络的适配结构,然后详细讨论了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ATM业务传输的具体实现,并在文章的最后对码流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网络涉及到很多的环节,主要有:信号管理、采集、传输、处理、强弱电驱动等,若使广播电视网络可以正常运行,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保证广播电视网络能够正常运行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必须要对广播电视网络的抗干扰的能力给予充分的保证。本文对广播电视信号传播中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我国广播电视信号传播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成为宽带综合信息传输业务网,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具有丰富的频率资源,并且以频分多址为基础的信道划分,可以同时传输任何不相关联的电信号,它代表了真正意义的“信息高速公路”。事实上,我国的有线广播电视劂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线电视网己经从垒电缆网发展到以光缆作干线,电缆作分配网的HFC型有线电视网,这在技术上是一次飞跃。因为HFC有线电视网,借助于光纤的低损耗特性和宽带特性,可以把网络的覆盖范围做得很大而且省去了一连串的干线放大器,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广电有线网络正由单一的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传统业务逐渐向开展能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服务、信息服务、互动社区、互动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的IPTV业务发展,有线传输网络升级改造为有线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而EPON接入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广电比较理想的接入模式之一,就EPON接入技术在广电IPTV业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电有线网络正由单一的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传统业务逐渐向开展能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服务、信息服务、互动社区、互动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的IPTV业务发展,有线传输网络升级改造为有线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而EPON接入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广电比较理想的接入模式之一,就EPON接入技术在广电IPTV业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文学 《科技信息》2010,(15):419-420
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与思考是以山东广播电影电视局即将成立的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传输股份有限公司为对象,作为栖霞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一名普通的有线电视传输一线的工作人员,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结合我的工作中实践,我主要从成立网络公司的重要性、阻碍电视业发展的原因、如何发展壮大广播电视网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数字电视的传输手段主要有卫星、地面发射、HFC网络、SDH等,其中SDH主要用于数字电视节目的长距离传输。我国已完成了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数字化改造,已经形成了以DVB-S技术构架的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网,DVB-T的实验播出正在准备之中,而作为数字电视广播在国内的主要覆盖手段的DVB-C,已在开始在HFC网络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三网融合技术逐渐的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在广播电视当中三网融合技术也日益重要。通过在数字化电视网络升级的过程中,实现多网络的融合,通过网络的双向改造来实现网络的稳定性。并且利用双向改造的方式实现网络竞争模式的核心动力。在未来的广播电视发展中,三网融合技术必然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实现网络融合的稳定可靠性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于凤 《科技资讯》2010,(3):206-206
通过对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在不同发展阶段传输数据业务的不同原理的分析,并结合MSTP在西宝客专中的应用,得出多业务传输平台传输数据业务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3.
徐灏 《甘肃科技》2005,21(1):114-114,12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如何利用电信运营商,形成覆盖兰州市的城域网骨干网络,传输网络、通信网络资源和电信基础业务、增值业务的经营优势,再结合兰州铁路分局有线电视网到户的网络优势,进行多种电信和多媒体增值业务的提供,对双方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字电视的传输手段主要有卫星、地面发射、HFC网络、SDH等,其中SDH主要用于数字电视节目的长距离传输。我国已完成了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数字化改造,已经形成了以DVB-S技术构架的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网,DVB-T的实验播出正在准备之中,而作为数字电视广播在国内的主要覆盖手段的DVB-C,已在开始在HFC网络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信网具有交互性却带宽不足、有线电视网能实时传输数据流却缺乏交互功能的特点,提出网络教学的多媒体CAI课件应由双网传输,即:视、音频信息由CATV网传输,电子课件由电信网传输.并对基于双网传输的多媒体CAI课件在理论基础、类型选择、课件结构、导航措施等方面的设计策略上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简要介绍网络CAI课件的开发步骤.  相似文献   

16.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一定的技术改造,提供包括数据、语音、图像等综合多媒体服务的通信业务。这种融合打破了传统行业之间的界线,突破国界,形成全球化的信息通信网络。而广播电视网络是我国最重要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之一,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技术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发挥优势,摒弃劣势,以最积极的态度迎接"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得广电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三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电信行业正在不断提高接入带宽,从而使用户对高清视频的选择越来越多(如CNTV. CN、迅雷、PPTV、优酷等),传统电视正在逐渐失去新新人类用户群。本文从网络结构、节目处理技术、信号传输技术、平台的可靠性和网管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虑研究高清广播电视业务平台,以顺应视频广播节目的高清化发展趋势,提升网络价值,给相关行业的网络建设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毕广鑫 《科技资讯》2011,(17):14-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传输媒介已经变得不再相互孤立,而是变得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且我们自身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我国的信息产业化已经逐步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在一步步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例如:家用电脑的日益普及化;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更新等等。在当今时代,我国已经基本初步形成了以电脑网络和广播电视为主要覆盖范围的生活娱乐圈。所以对于图文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探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根据图文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软件的发展过程,有针对性的对图文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有线电视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电视用户的急剧增多,有线电视网络的器材管理显得日益重要了,如何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器材管理来促进有线电视网络质量和保证有线电视网络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把加强有线电视网络器材管理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安全传输和安全运行,笔者发表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网络发布管理平台是对多媒体信息素材资源、播放终端、节目制作和发布业务进行规范管理的关键。对多媒体信息发布管理的设计目标、业务处理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多媒体网络发布管理平台的Web应用程序四层架构。以多媒体网络发布业务逻辑为中心,重点设计了管理平台的领域模型,并实现了管理平台开发中的前端网页界面与后台业务逻辑代码之间的去耦合、业务逻辑与数据库的解耦,从而解决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