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心理素质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应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完善和人格健全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智能开发,各种心理能力的训练培养,以及心理辅导与治疗等。实施心理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条途径共同进行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训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训练实质是增强社会适应,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潜能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教育方式。心理训练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有生理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7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了由3个维度、19个因素构成的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结构模型:心理控制感、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经实证检验,(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量表》(ATMQ)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在中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态度和中学生学业成绩间的作用,采用家长对学校的态度问卷、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和学习习惯问卷调查了1 314名在校中学生,并收集其期末学业成绩.结果发现:①中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间均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②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在中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与中学生学业成绩间起链式中介作用;③在加入2个中介变量后家长对学校的态度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其余的间接效应是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再作用于学业成绩.可见良好的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努力与家长沟通,建立信任感,共创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长应该积极主动与学校合作,使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师范类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同学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中小学教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兴趣、情绪、心态、心理健康状况等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云南少数民族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小学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在心理教育方面,体育有非常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包括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因素和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两部分.这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索,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成熟,这是理科教学中的新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教法和教绩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实到各章节、各知识点教学中,贯穿于理科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教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通过理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入手,阐述了如何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调节作用,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简化版问卷和交往焦虑量表对919名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青少年进行了测量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社交焦虑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各维度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且均能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3)性别在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男生的个性品质对社交焦虑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教师最需要的一些心理素质有:认知方面的素质、情感方面的素质、心理动力方面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途径和方法:1、加强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改革。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在岗指导及考核评估。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0.
张九桐 《科技信息》2006,(12):102-1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和知识经济化进一步加剧;面对机遇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当今时代学生在学习、环境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社会生活已受到社会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重视体育教师的人格因素,对于促进体育教学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都将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职高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调查以三所职高共5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职高学生的心理状况,认为影响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学习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和家庭因素,并对每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据此提出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彝汉中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状况、教育条件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他们的性格特征大不相同.采用《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农村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其学业成就的相关关系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其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存在不同特点.为此,只有根据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4.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题,从理论方面阐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加强教师心理保健是学校工作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的一个严峻问题。而戏剧教育可以增强学生角色意识,发展自我意识;提高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完善学生人格,养成良好心理品质。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参加戏剧活动较少者比之较多者,其焦虑、孤独、过敏、冲动倾向要强烈,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隐患,说明戏剧教育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故戏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描述,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是基础和前提;社会环境是关键;主观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认为: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和主观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培养大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科学利用心理挫折的适应机制,减轻焦虑;正确利用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小环境,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增强挫折容忍力,形成适度期望值,避免失误.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途径,还是一种教育理念。学科渗透、活动渗透、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格魅力的影响以及优化环境等是其主要实施形式。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适应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教育者本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以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特色化等。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对杭州地区1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学习成绩的关系,并对杭州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做了分析。发现杭州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全国的水平,但仍存在着几种典型的问题。针对这几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教育工作者怎样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问题,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提高学习成绩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所以,我们应以一种新的观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涉及了来自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得到高等院校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