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经典阅读"成为国内大学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这种"点"式的深度阅读模式,对中文系原有的"线"式的外国文学史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认为,针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独特现状,传统的"外国文学史"教学应该在教学理念上有所发展和更新。在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的课程设置中,"文学史"可以与"经典阅读"形成一种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关系。而外国文学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材的编写,本文针对目前中文系《外国文学史》教材的弊端,进一步对《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经典遴选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回到经典,感受经典的恒久魅力是21世纪高校中文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散文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合理引导,在鼓励、激发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之后,学生的创作激情、创作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同时,教与学的新型互动也对教师的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领会阅读对话的真正价值,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对话开展教学,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而"以意逆志"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可通过运用脐带阅读、引导学生反思、指导学生合理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化阅读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从让学生通读全文到理解关键字、词、句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的方式完成。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作者情感,挖掘作品内涵,使学生受到文化素养的熏陶,提升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胡萍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1):123-12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经典的阅读教学,然而当前的经典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危机———以图像文化为主流的大众文化对经典阅读的冲击。我们的学生是“读图”成长的一代,他们的阅读视野与经典差距甚大。教师要挽救这场危机,就要引导和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让他们“重返经典阅读之乡”,满足他们精神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引导探索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发现知识、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探索方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活动,探索化学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就中专化学<原电池>一节教学中应用该教法谈谈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7.
杨晓菲 《科技资讯》2014,12(17):197-197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通过榜样的力量等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变教师"要你读"为学生"我想读",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帮助学生选择好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思想健康、与生活联系密切、与孩子心灵世界想通的读物,确保孩子"读的是好书";最后,教师要注意多开展一些让孩子充分参与,展示读书成果的活动,给他们表现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学经典和审美教学相辅相成,二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学生在西方文学经典的浸润下,促进了审美意识的积累与形成。在当代西方文学经典教学中,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异和现代教育的转向,西方文学经典的教学遇到了较大的困境。尽管如此,让学生在西方文学经典阅读中获得美学力量,一直是当代文学教育者的追求。因为在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同时,西方文学经典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教学"对话".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峦先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张彦钊 《科技信息》2010,(25):I0177-I0177
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时巩固和扩大词汇及语法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把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这样的教法与贩毒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本文针对在泛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读,讨论如何让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大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并且从阅读中获得深刻的感悟以及累积丰富的知识。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感悟、交流三部曲的实施,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学会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并且有效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基于此,该文将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阅读、感悟、交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范志云 《科技信息》2010,(28):224-224
培养高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启迪与乐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多读"经典"、读"名著";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而言,教师要认真备课和讲授,精心策划和组织学生读书报告会,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相关西方社会学家的经典著作,撰写各自承担的阅读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无疑对本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西方经典理论的兴趣和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要唤起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教师应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精心安排设计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教师"搭桥铺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索实践,让学生实质性参与,深层次的思考感悟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启迪、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相似文献   

15.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教师应用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又能提高整体的阅读教学效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用探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与思考,让学生能对阅读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再创作,最终也能增强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学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旨在为其他教育者开展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淡化"读"的现象依然很普遍,它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读",是中学语文教师长期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其价值,激发兴趣,教师设计形式,注重阅读数量,对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经典阅读素养是阅读经典的态度动机、诠释能力、运用智慧等因素的综合体。较高的阅读素养是儿童精神成长与人格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本体诠释学看,视觉文化具有视觉快感与消费欲望、人生感与历史感、全球化与宇宙感三个层面。面对当代视觉文化的冲击,培育儿童经典阅读素养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深入理解儿童经典阅读素养与视觉文化本体诠释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培育儿童经典阅读的"超融"素养。其次,需要教师在视觉文化诠释中引导儿童阅读经典的兴趣;家长在视觉文化的包围中设法鼓励儿童阅读经典;儿童抵御视觉文化的诱惑,静心投入经典阅读活动;政府和社会群体加强视觉文化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上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启发性的有效发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出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去探新寻因的兴趣,而且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及时的补充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特别是在一些文章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着学生去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胡妍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199-199
读和写联系紧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然以阅读为前提。要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提高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不妨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品读观察生活、研读经典范文、评阅同学写作、析阅教师批语和下水文等。  相似文献   

20.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精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教学就会显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所以,在阅读课堂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起来,让品词析句"亮"起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