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由于自适应数字预失真具有稳定性好、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现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而本文正是研究了基于多项式数字基带自适应预失真技术.首先,介绍了基于多项式数字基带自适应预失真技术;其次,分析了间接学习结构理论;最后,对OFDM信号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预失真可以有效地抑制带外频谱以及补偿功放的非线性失真和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数字预失真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记忆非线性放大器的预失真问题一直是预失真技术的难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预失真器的几种模型结构和识别算法,它们虽然能够很好地实现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却存在运算量较大的问题.结合LS算法和Hammerstein模型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数字预失真算法,用几次简单的迭代运算代替一次复杂的直接运算,从而以较少的运算量,获得较好的线性化性能.通过计算机软件仿真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它能以较少的参数,快捷、简便地实现记忆非线性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显著提高了放大器的线性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数字预失真(DPD)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IP核的WCDMA数字中频预失真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以FPGA为核心,采用XILINX公司的数字预失真专用IP核实现;同时结合该方案架构出数字预失真系统的总体框图,并最终完成DPD的软硬件测试.测试结果显示,DPD的采用可极大地提升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联合峰均比降低技术(PAPR)和数字预失真技术(DPD)对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TMB)系统功率放大器进行线性化处理. PAPR降低技术采用深度限幅滤波,计算复杂度低. DPD方法则是采用基于查找表的预失真技术,为提高查找表的收敛速度,自适应算法采用变步长的RASCAL算法,并在查询表收敛过程中,对查找表进行拉格朗日内插. 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深度限幅与预失真联合技术时功放效率可以得到较大提高. 以功率回退值为指标,与单独使用预失真技术时的功放效率相比,可以减少功率回退4.5dB,ACPR可以达到-45dBc. 与传统的联合技术相比,ACPR可以改善4dB.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频和宽带数字广播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预失真硬件系统,设计选用了高性能的数字和模拟器件,并重点考虑了高速硬件系统的电磁兼容和信号完整性的电路设计.工程实测证明了本预失真硬件系统的高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补偿RF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分段多项式的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方法,使用多个直角坐标形式的低阶奇次多项式设计预失真器.分析多种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方法的计算复杂度,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它们的收敛速度和线性化效果.该方法计算复杂度低,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且具有良好的抑制频谱扩展的线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全数字正交发射机的数字前端电路(DFE).DFE主要由I/Q 2路插值倍数为24的高速升采样数字滤波器构成,将基带带宽为20MHz的信号从100MHz升采样至2.4GHz,同时能够有效滤除镜像信号.其中第1级滤波器采用转置结构实现,并通过对过渡带的优化而将滤波器阶数从41降低至18.后3级半带滤波器则通过结构的变换,巧妙地将插值与滤波器过程结合起来,降低了部分单元的工作频率,优化了功耗;另外,在高频部分,为了满足时序要求,对关键路径进行流水线处理,并使用低阈值管提高工作频率.此外,在DFE中还增加了低功耗的串行外设接口(SPI)可配置的预失真查找表,从而实现数字预失真(DPD)的功能,并通过对称性将查找表存储量优化17×17.DFE的总体版图面积为0.34mm2,包括时钟分频模块在内的总功耗估算为34.8mW,其中数字预失真表部分的功耗为3.5mW.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带有预失真查找表的DFE能够将发射机的误差矢量幅度(EVM)从31.6%降低至3.26%.  相似文献   

8.
数字预失真技术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失真技术是克服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LS)算法的预失真技术可以获得很好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性能,但是其中的矩阵求逆运算在硬件上实现比较困难.论文采用坐标旋转数字计算算法(CORDIC)实现QR分解,并应用在预失真技术中,获得了较好的放大器线性化性能.通过在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硬件平台上的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功放具有非线性特性,其特征可用AM-AM特性和AM-PM特性表示,采用一种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方法,通过自适应算法实时产生与功放AM-AM特性和AM-PM特性相反的逆模型,从而消除功放非线性特性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此自适应预失真方法可降低互调失真(IMD)达16 dB,有效提高功放效率,降低系统功耗,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预校正系统设计方案.本系统基于复数增益的查找表,通过射频解调后的基带IQ信号与原始基带IQ信号的比对来更新查找表,从而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自适应预失真.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本校正方法收敛速度快,校正效果明显,较好地补偿了高功率放大器的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波峰因子衰减与数字预失真的功放线性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峰均比抑制技术和数字预失真的联合设计及加入峰均比抑制技术后的增益控制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峰值限幅算法和自适应的预失真算法,提出了平均功率调整和增益控制的结构和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联合设计方案能够很好地补偿功放的非线性和记忆性,而且信号的带内失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带外扩散也得到相应地抑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预畸变的UMTS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适用于UMTS系统上行线路的基于查阅表数字预畸变的功放线性化技术 .通过仿真和测量可以看出 ,数字预畸变可以将邻道功率比性能改善 10dB .尽管这一性能的改善并不是UMTS标准所必需的 ,但它能减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回退 ,或者降低对功放线性特性的要求 ,从而增加功放的效率 .  相似文献   

13.
1∶25万玉林市幅PRB数字地质填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1:25万玉林市幅PRB数字地质填图试点过程中,应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开展工作,总结出一套录入、验证前人地质资料的工作方法,其工作过程分为前期准备,前人地质资料录入,野外地质调查、验证,前人地质资料批注,编制实际材料图、数字地质图,共5个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基本上达到了在1:25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新的带外信号检测方法和自适应模拟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并应用于CDMA直放站的5W自适应射频线性功率放大器,通过自适应检测和自适应预失真控制,有效抑制临信道频谱再生,使输出信号的3阶和5阶交调失真分别改善8dBc和6dBc。  相似文献   

15.
在卫星高速数传系统中,为满足高速率通信业务的需求,新型数字调制体制(如OFDM,M-QAM等)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但由此带来的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效应也日益严重,对解调器性能造成很大影响.传统的数字预失算法因其收敛速度慢和计算复杂度大的特点不适用于资源严格受限的星载高速数传系统.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QR分解的递归最小二乘算法(QRD-RLS),对该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性能仿真.相比传统的预失真算法,该算法具有稳态误差小、收敛速度快和计算复杂度低的优势.并基于该算法设计了带有预失真器的高速调制器结构,对16QAM信号的实测效果显示,基于QRD-RLS的预失真方案对失真信号补偿效果显著,误差向量幅度(EVM)从7.4%降低到2.5%,带外干扰抑制提升10 dB.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方法在功放线性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放具有非线性特性,其特征可用AM—AM特性和AM—PM特性表示,采用一种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方法,通过自适应算法实时产生与功放AM—AM特性和AM—PM特性相反的逆模型,从而消除功放非线性特性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此自适应预失真方法可降低互调失真(IMD)达16dB,有效提高功放效率,降低系统功耗,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开关电源的数字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PWM型开关电源是模拟控制方式,其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等都由电路拓扑和器件本身的参数决定,很难进一步提升其性能。文中采用数字控制方式,克服了模拟信号容易出现的失真、畸变等弊病,使设计更灵活,便于修改,并支持很多复杂的算法,可以大范围提升开关电源的性能。同时,通过比较目前流行的开关电源数字控制方法与传统的模拟控制方法,提出了采用数字控制技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数字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最后给出了各种数字控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钻井过程中,可以通过随钻测量技术实时获取井下工程参数及地质参数。电磁随钻测量技术有着其他随钻测量技术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其易受到地层电阻率的限制,导致电磁信号传输深度较浅,因此电磁信号的传输深度是电磁随钻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大制约因素。分析表明,采用中继传输技术是提高电磁信号传输深度最直接、经济的方法。为此,开展了井下电磁信号中继传输特性理论研究,确定了中继器电磁激励方式和天线结构,建立了井下电磁信号中继传输模型;设计了中继器开发方案。根据方案,完成了中继器工程样机的研制,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验。实验表明,采用井下电磁信号中继传输技术可有效提高EM-MWD 仪器的传输深度,每级中继器可以提高传输深度70%以上,从而使电磁信号的传输深度不再受制于地层电阻率,拓展了EM-MWD 仪器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