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很多年以来只靠化肥维持生产,农肥的使用量逐年减少,使土壤有机质下降严重。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和增施生物有机肥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水稻秸秆直接还田、稻草造肥还田、高茬还田、施用颗粒生物有机肥均可有效提升水稻土壤有机质,其中以稻草造肥还田提升效果最好;并且促早熟、提升有机质、增产增效均以施用颗粒生物有机肥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刘全文 《甘肃科技》2016,(13):147-148
通过对大棚栽培番茄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产量和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番茄的产量。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比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施用增产7.03%~19.30%,产量提高主要由于单株结果数增加和单果重的提高。从产量和产量形成因子的表现综合分析,在大棚番茄栽培中应首选嘉吉生物有机肥,其次是德沃多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蔬菜生理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进行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化肥对豆类、瓜类和叶菜类蔬菜的产量、生理性状和品质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大幅度提高蔬菜根活力.及提高豆类和瓜类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明显提高各种蔬菜食用部位可溶性糖含量,但在提高蔬菜维生素C含量方面的作用还不确定。施用生物有机肥可降低叶菜类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水稻、生菜栽培过程中,进行有机肥及化肥施用的对比试验,测定产量、可食部分比例、口味等指标,结果表明,有机肥有效改良参试作物的适口性,同时,促进水稻的抗病性,提高结实率,促进生菜根系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1种廉价的常见有机肥(菜枯)对稻田土壤中Cd的有效性、水稻糙米中含量及稻谷产量的影响,在2种Cd污染土壤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0,7.5,15,30 g/kg)的外源有机肥,并进行水稻盆栽种植试验。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土壤p H值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上升了0.40~0.68、0.55~0.65、0.56~0.52和0.15~0.3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上升了8.3%~47.6%、6. 2%~27.7%、12.0%~14.6%和4.8%~13.9%。②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使Cd低污染中TCLP提取态Cd含量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下降了60.2%~77.3%、38.1%~56.4%、30.3%~39.9%和10.0%~38. 6%,使Cd高污染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除灌浆期有机肥施用量7.5 g/kg略有上升之外,分别下降了34.2%~61.5%、12.1%~42.3%、3.0%~8.9%、39.3%~15.8%。③施用有机肥显著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和增加了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使Cd低污染和高污染土壤中水稻稻谷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4.9%~21.3%和8.0%~16.6%。④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成熟期水稻糙米中Cd含量。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2个Cd污染土壤中糙米中的Cd含量分别为0.05 mg/kg~0.13 mg/kg和0.20 mg/kg~2.24 mg/k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7.4%~183. 2%和5.3%~1067.7%。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生菜栽培过程中,进行有机肥及化肥施用的对比试验,测定产量、可食部分比例、口味等指标,结果表明,有机肥有效改良参试作物的适口性,同时,促进水稻的抗病性,提高结实率,促进生菜根系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土壤水盐动态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不同类型盐渍土壤(设施次生盐渍土、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不施肥、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比例为1∶1))处理对盐渍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盐分离子组成变化和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b)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最低,其次为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c)对于设施次生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3.63%和15.60%;(d)对于滨海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2.34%和10.32%;(e)番茄收获后,设施次生盐渍土各处理的NO_3~-和SO_4~(2-)在土壤盐分中的占比降低,滨海盐渍土各处理的Na~+、K~+和Cl~-占比降低;(f)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其次是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设施次生盐渍土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165.5%;(g)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设施次生盐渍土的作物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单施化肥则可能会造成作物绝产;(h)施用化肥虽然提高滨海盐渍土的作物产量,但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有机肥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锦优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为T1:春果肥(有机肥)施160kg/667m2;T2:厌氧堆肥(有机肥)施200 kg / 667 m2 ;T3:化肥施用量为(复合肥60kg+尿素25kg)/667m2;T4:不 施用任何肥料,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1)3 种不同肥料的施用(T1、T2、T3)对锦优8号在田间农艺性状方面有着较大影响,但在碾米品质方面无较大影响。施用化学肥料(T3)在株高和分蘖上显著高于2种有机肥,但却在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和千粒重上低于2种有机肥(2)在产量上施用肥春果肥(T1) 和厌氧堆(T2) 与化肥(T3) 相比,虽然产量分别降低了 3.95%和 7.8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由于有机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友好性,因而使用春果肥和厌氧堆肥这2种有机肥,特别是产量更高的春果肥在水稻生产中代替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活性生物有机肥是沈阳燕京边缘科学研究所经几年试验研究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复合肥,它是以活性做生物为主,有机肥为载体,按一定比例添加无机养分组合在一起的复合肥料,无毒、无污染,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地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是一种很有前途、很有生命力的新型肥料。此项目1997年4月通过了辽宁省科委组织的鉴定。一、活性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及特点1.一次性底肥,无需追肥(即白茬地一次作底肥施用)。2.按作物品种的传统施用底肥方法施用(即散施、条施、穴施)。3.菜地按每亩90公斤施用(含棚菜、陆地菜),大田按每亩50…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有机肥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锦优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为T1:春果肥(有机肥)施160 kg/667 m~2; T2:厌氧堆肥(有机肥)施200 kg/667 m~2; T3:化肥施用量为(复合肥60 kg+尿素25 kg)/667 m~2; T4:不施用任何肥料,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 3种不同肥料的施用(T1、T2、T3)对锦优8号在田间农艺性状方面有着较大影响,但在碾米品质方面无较大影响;施用化学肥料(T3)在株高和分蘖上显著高于2种有机肥,但却在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和千粒重上低于2种有机肥。(2)在产量上,施用肥春果肥(T1)和厌氧堆(T2)与化肥(T3)相比,虽然产量分别降低了3.95%和7.8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由于有机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友好性,因而使用春果肥和厌氧堆肥这2种有机肥,特别是产量更高的春果肥在水稻生产中代替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现阶段以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工业化生产技术,重点描述了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及技术要点,展望了生物有机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供试生物有机肥在烤烟上的提质栽培效果进行研究,以烤烟的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生物有机肥能增强烤烟抗病性,减少发病种类,有效缓解病情;增加烤烟产量10.44 kg/667 m2,增加产值462.51元/667 m2;烤烟主要化学成分更趋于平衡,烟叶品质提升,经济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有机肥是近几年来新研制的一种融生物性与有机性于一体的新型生态肥料,用其取代化肥应用在旱地作物上,能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的质量。笔者于2001—2003年进行了为期3年的生物有机肥在蔬菜上的肥效试验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应急防控试验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水稻生产的病毒病,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对已经大面积暴发成灾的本田期水稻。本研究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麻田乡,针对整个田块已经发生病毒病的二晚移栽稻田,进行应急防控实验,探究不同药剂组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杀虫剂、抗病毒剂、生长调节剂、免疫激活剂和生物肥料为材料,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不同的施药次数,探讨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试验发现不同的药剂组合对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确存在不同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果可达46.75%。这些研究为下一步研究防治水稻病毒病应急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牛大力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提高牛大力的产量,本研究以牛大力营养杯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地、整地方法、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对牛大力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广西桂林兴安、桂林全州两地的牛大力产量为60 000 kg/ha及以下,种植在广西钦州灵山、南宁上林、百色田林以及广东湛江的牛大力产量为60 000 kg/ha以上;3种整地方法中,单株平均产量最高的是全垦,为3.31 kg;种植密度为15 000株/ha时,药材产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4个不同基肥处理组产量都明显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1 300 kg/ha)+复合肥(200 kg/ha)>生物有机肥(1 500 kg/ha)>沼肥(1 200 kg/ha)>普通化肥(尿素75 kg/ha,磷酸二胺300 kg/ha,过磷酸钙225 kg/ha)>对照(不施肥);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牛大力的产量越高,品质越好,但种植成本也会增加。综合考量,牛大力最佳整地方式为全垦,最佳种植密度为15 000株/ha,种植地以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最佳,基肥以生物有机肥+复合肥最优,种植年限以4年最宜。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生物炭在林业生产中的科学应用,采用野外林地试验,设置不施肥(CK)、施用复合肥200 g (F)、稻壳生物炭300 g (RB)、木屑生物炭300 g (WB)、稻壳生物炭300 g+复合肥200 g (RBF)、木屑生物炭300 g+复合肥200 g (WBF)等6种施肥处理,探究不同处理对桢楠(Phoebe zhennan)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稻壳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桢楠的叶面积,促进叶对N的吸收;单施木屑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桢楠株高增长量、根生物量和叶面积,显著促进叶对N、P的吸收和根对K的吸收,但显著抑制茎对P的吸收。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稻壳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桢楠株高增长量、叶面积,促进叶对N的吸收;而木屑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桢楠茎生物量、叶面积,促进根对K的吸收,但显著抑制茎对N的吸收。综上,单施木屑生物炭、木屑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桢楠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可作为桢楠造林的备选基质。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 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2处理较NSi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产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稻氮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设处理中,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并获得了氮肥效应函数方程Y=-0.65 X2+24.88 X+443.1.通过对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比较,表明当地施氮水平(每667m2施纯氮10kg)的氮肥利用率较高,净产值和产投比较大,能增加稻谷产量和产值,适合当地当前中稻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9.
使用杂交稻品种“汕优63”在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稻区的云甸乡实施水稻高产攻关试验。栽培措施上采取两段育秧培育壮秧,确定适宜基本苗,宽窄行栽插合理密植,控制最高苗;施肥方式方法上磷肥与农家肥堆沤作底肥,氮肥“重底早追,前促中控后补”,钾肥在水稻生育中期重施,合理配方N:P:K为2.5:1:1.5,补施微量元素硅肥。经验收,产量达13612.5kg/hm^2。  相似文献   

20.
以农院45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与施N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与氮肥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节水灌溉(轻度水分胁迫)结合适量的氮肥在节水的基础上不降低产量,在生产上可行。在土壤干旱严重时和良好的水层条件下都不宜过多施用氮肥,否则,一方面会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氮肥的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