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痒觉是一种诱发抓挠行为的不愉快的感受。近年来,我们对痒觉信息在脊髓水平处理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然而,痒觉信息如何从脊髓传递到大脑并不清楚。我们发现,在痒觉诱发抓挠行为的过程中,脊髓中投射到臂旁核的神经元被激活,光遗传学抑制这条环路的活性可以减少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脊髓中痒觉特异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阳性神经元与投射到臂旁核的脊髓投射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连接。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臂旁核在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和功能。我们发现,臂旁核神经元的兴奋性与痒觉诱发的抓挠过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整体抑制臂旁核神经元的活性或者选择性阻断兴奋性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可以显著降低急性痒引起的抓挠行为,并减缓慢性痒的形成。我们的工作揭示了痒觉从脊髓传递到大脑的一条重要环路,并且证实臂旁核是参与痒觉信息处理的重要脑区。该研究为深入解析痒觉信息加工的脑内环路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雄性Wistar大鼠,结合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10%,25%,50%,100%)野木瓜注射液对电刺激大鼠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野木瓜注射液对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具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野木瓜注射液在脊髓水平上干预痛觉信息的传导和加工,可能是其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大鼠足底角叉菜胶炎症模型,在致炎1 h于炎症部位注射酮色林或其溶剂DMSO,或在18 h于炎症局部注射5-HT或其溶剂生理盐水,致炎24 h灌流取脊髓和DRG,免疫组化法显示脊髓背角和DRG中nNOS的表达.结果显示酮色林组DRG中的中、小nNOS阳性神经元百分数显著少于DMSO组,脊髓中阳性神经元数也显著少于DMSO组;而5-HT组脊髓中nNOS阳性神经元数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说明nNOS参与了阻断5-HT2A受体导致的炎症大鼠痛觉低敏.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腰段脊髓背角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探讨鞘内间隔联合应用牛肾上腺髓质8-22肽(bovine adrenal medulla 8-22,BAM8-22)在福尔马林引起的持续性痛中对吗啡耐受的影响.结果显示,连续6 d应用吗啡导致耐受(吗啡耐受组)后,福尔马林诱发的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与吗啡组相比,其脊髓Ⅰ-Ⅱ、Ⅲ-Ⅳ和Ⅴ-Ⅵ层c-Fos阳性神经元分别增加了164.9%、131.5%和125.3%(P0.05~0.01);但隔天给予BAM8-22(吗啡+BAM8-22组)则能明显增强慢性吗啡抑制c-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与吗啡耐受组相比,其脊髓Ⅰ-Ⅱ和Ⅴ-Ⅵ层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下降了66.6%和48.8%(P0.05~0.01).在福尔马林引起的持续性痛中,BAM8-22延缓吗啡耐受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脊髓灰质神经细胞构筑、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神经出椎管的部位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动物麻醉致死,灌流固定,解剖观察,冰冻切片,中性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①脊髓灰质腹角由大、中、小三种多突起神经元构成.其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分别为20μm、11μm和8μm左右;不同脊髓节段中腹角的神经元构成数量和类型不同.脊髓灰质的背角神经元胞体直径多在8μm左右;不同脊髓节段的背角神经元构成在形态和数量上也不同.在2~6脊髓节段偶见中间带神经元,其胞体直径在7μm左右.②对脊髓节段的长度、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神经出椎管的部位及形态、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的粗细进行了观察.结论:中华大蟾蜍脊神经形态和脊髓灰质神经细胞构筑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ABC试剂盒与SP试剂盒在检测c Fos阳性神经元中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一侧大鼠后足掌部皮下注射2 5%福尔马林,引起同侧L4-5段脊髓背角表达c Fos、SP法和ABC法都检测到c 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Ⅰ-Ⅱ层,少量分布于Ⅲ-Ⅳ和Ⅴ-Ⅵ层,在SP法中,使用1∶15000比例的一抗c Fos即可检测到在同侧脊髓背角各层c 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ABC法中,使用1∶15000比例的一抗c Fos则检测不到c Fos阳性神经元,而当c Fos采用1∶7500比例时,其检测结果和SP法一致,上述结果表明两种免疫组化反应试剂盒都可用于检测在由福尔马林诱导的脊髓c Fos原癌基因表达,但SP法操作更简便,灵敏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野木瓜注射液对大鼠外周痛觉信息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完整Wistar大鼠模型,应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在坐骨神经处分别加入10%,25%,50%,75%和95%的野木瓜注射液前后,电刺激大鼠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野木瓜注射液在坐骨神经处加药时能降低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和幅度(P0.05),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这与野木瓜注射液对离体背根神经节细胞产生的效应是一致的.野木瓜注射液可以在外周水平上阻滞痛觉信息的传导,这可能是其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欢 《科技信息》2012,(4):117-117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通过短暂的高频强直刺激诱发突触传递效能的持久性增大,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最先是在海马上发现的,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除海马外,目前对脊髓LTP的研究也较多,多集中在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脊髓背角LTP现已被认为是一种"痛记忆",是长期慢性疼痛、痛觉记忆、痛觉过敏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家曾为是否存在专门传递瘙痒信号的神经元而争论不休。问题的答案在2007年浮出水面,孙衍刚博士发现了能区分瘙痒和疼痛的关键受体—GRPR,并在此基础上解开有关瘙痒的数个谜团。2017年,孙衍刚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痒觉的脑内神经环路机制。目前,团队仍在慢性瘙痒和脑内瘙痒信号处理等方向进行研究,努力攻克有关瘙痒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0.
触觉+疼痛     
正触觉信息的传导机制:触觉信息经同侧脊髓背索向上传导至脑干(脊髓和延髓交界处)的背索核,再通过内侧丘系通路传导至丘脑,最后由第三级的丘脑神经元将信息投射至大脑中央后回的初级躯体感觉皮层获得进一步加工。(图片来源:《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生理性疼痛的加工过程:(a)外周伤害刺激能够激活初级传入神经纤维末梢的离子通道,从而启动外周伤害刺激的转导。(b)动作电位传导至位于脊髓背角的次级伤害投射神经元,其上行纤维到达脑干以及丘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测了中国未来英语教学的状况。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使用的英语教学法;在未来的十年中,英语的教和学可能产生的变化;探讨了学生可能产生的变化及他们学习英语原因的变化;英语语言及网络的发展可能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英语教师们如何看待未来他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战后日本历次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进行历史分期,归纳起来,战后日本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大致可划分为六个时期:(1)强调生活目标时期(1945—1957年);(2)强调基础运动能力与技能时期(1958—1967年);(3)学校体育的发展体力时期(1968—1977年);(4)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时期(1978—1988年);(5)自我教育时期(1989—1997年);(6)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时期(1998—今)。研究对各段时期课程目标的侧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借助Bauer定理给出了一个猜想的简短证明:如果图G含有k-因子且是2-连通的,并满足σ2(G)≥n-k,那么图G是哈密顿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而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和冷淡.构建未来中国的和谐社会之根本在于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罗非鱼海水养殖鱼种运输、海水放养驯化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中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分析旅游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湿地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并探讨了近年来湿地功能和效益、湿地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等四方面研究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20.
Lonsdorf EV  Eberly LE  Pusey AE 《Nature》2004,428(6984):715-716
The wild chimpanzees in Gombe National Park, Tanzania, fish for termites with flexible tools that they make out of vegetation, inserting them into the termite mound and then extracting and eating the termites that cling to the tool. Tools may be used in different ways by different chimpanzee communitie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himpanzee culture. Here we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a four-yea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y in which we investigated how this cultural behaviour is learned by the community's offspring. We find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sex-based differences, akin to those found in human children, in the way in which young chimpanzees develop their termite-fishing ski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