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是否配置纵向加劲肋和格构式钢骨为主要变化参数,对4组共8个不同内部构造形式的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对比分析了格构式钢骨-钢管混凝土构件和普通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轴压性能.结果 表明: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试件相比,内配纵向加劲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4.65%,内配格构式钢骨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53%,同时配置纵向加劲肋和格构式钢骨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1.12%.各组轴压试件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以整体失稳变形为主,伴随外钢管不同程度的鼓曲变形.格构式钢骨和内填混凝土在构件中形成小的"核心柱","核心柱"可延缓或抑制核心混凝土的裂缝发展,明显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格构式钢骨-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了轴心受压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明确了各部件的应力发展过程.提出了格构式钢骨-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总体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方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竖向加劲肋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对两个方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竖向加劲肋式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节点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应力分布和传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节点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及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竖向加劲肋式节点的梁端弯矩大部分通过竖向加劲肋传递给柱钢管腹板和核心混凝土,另一部分梁端弯矩由梁端翼缘直接传递给柱钢管翼缘和核心混凝土.节点破坏模式为靠近竖向加劲肋端部的梁翼缘出现严重的局部屈曲,梁翼缘变截面最窄处形成塑性铰,而柱钢管、竖向加劲肋、梁端部均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很好地实现了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原则.  相似文献   

3.
采用能量法分析加肋薄壁方形钢管局部屈曲,探讨加劲肋的数量和刚度对屈曲系数的影响,以及加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同时,在考虑构件屈曲作用及管壁对核心混凝土承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出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并用试验数据验证其合理性。研究表明:在薄壁钢管中设置加劲肋,使钢管的局部屈曲系数变大、核心混凝土约束增强,构件极限承载力也相应得到增加;钢管局部屈曲系数随着加劲肋的刚度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合理设置加劲肋可防止构件提早屈曲,提高构件承载力;提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和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与实际受力情况更符合。  相似文献   

4.
圆端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圆端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圆端形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果介于圆钢管和矩形钢管之间;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主要分布于圆弧段;圆端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峰值应变和延性均介于圆钢管混凝土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圆端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和延性随着钢管强度、含钢率、加劲肋厚度和加劲肋数量的提高而提高;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承载力提高但延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对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竖向加劲肋式节点建立了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单调加载下节点的受力性能,较为精确地分析了节点区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由有限元模型所得的位移曲线与试验所得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骨架曲线相符,由有限元模型所得的应变分布和发展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竖向加劲肋式节点的梁端弯矩一部分通过竖向加劲肋传递给柱钢管腹板和核心混凝土,另一部分梁端弯矩由梁端翼缘直接传递给柱钢管翼缘和核心混凝土;节点的破坏模式为梁翼缘变截面最窄处形成塑性铰,最终梁受压翼缘出现严重的局部屈曲,而柱钢管和竖向加劲肋均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很好地实现了强柱弱粱、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原则;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性能符合斜压杆受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复合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试验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普通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能力。设计了2种复合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短柱,与普通方钢管混凝土短柱做了对比轴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受压柱变形的过程中,加劲肋有效地抵抗了管壁的屈曲,加肋复合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有明显提高。用数值方法对加肋复合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力应变全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提出了轴压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加劲肋是提高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内置带孔隔板加劲肋(PBL)的宽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W-LCFST柱)的轴压性能,以L形双板连接钢管混凝土组合柱(LCFST-D柱)的轴压试验为基础,开展了W-LCFST柱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添加PBL加劲肋可增强混凝土和钢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试件整体性。与未添加PBL加劲肋的试件相比,添加1组PBL加劲肋,承载力提高了3.8%~5%,延性系数提高了14.3%~25.7%;添加2组PBL加劲肋,承载力提高了7.9%,延性系数提高了29.2%。最后,基于Mander理论,提出了预测W-LCFST柱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将预测公式计算结果、日本规范AIJ (1997)、美国规范AISC-LRFD (1999)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 2004)分别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上述计算结果均较为保守,但本文提出的预测公式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平均误差为7%,可以计算W-LCFST柱截面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十"字形加肋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设计5种不同加肋方式,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无肋和加肋的"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极限承载力、轴压全过程的载荷分配、钢管应力以及混凝土应力分析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肋试件,加肋试件的轴压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加劲肋使整个构件的受力更加合理.通过加肋方式将试件分隔成若干腔室,可以提高钢管壁对混凝土约束效应;将加肋钢板设置在钢管壁上,能够有效延缓钢管壁向外的局部鼓曲,加强钢管与内部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充分发挥其力学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9.
改善钢管混凝土受力性能的构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用于改善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的构造措施。这些构造措施包括设置套管、纵向加劲肋、角部隅撑、对拉片以及约束拉杆等。现有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表明这些构造措施都能有效改善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以及钢管的局部屈曲性能,提高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与变形性能。对这些构造措施从改善原理、材料用量、施工难度与外观方面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端部设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采取在柱端部区域设置纵向加劲肋的方式避免端部过早地发生局部屈曲,以提高其承载力,改善延性和抗震性能.采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壳-实体精细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已有试验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端部设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端部加劲肋能够延缓钢管壁的鼓曲,提高柱的承载力,显著改善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端部加劲肋的设置长度以柱的1~2倍边长为宜,高度和厚度应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可以通过增大加劲肋的厚度或增加每边加劲肋的设置数量来提高柱的承载力,且后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构造方案,即在方钢管柱的端部设置加劲肋,并设计制作了3根端部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拟静力试验,比较、分析了试件在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方钢管混凝土柱,3根端部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更为饱满,骨架曲线的下降段更为平缓,柱极限位移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44.4%、65.3%、29.3%,位移延性系数明显增大,分别增大了27.0%、51.3%、6.7%,表现出了更良好的延性与耗能能力,抗震性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冷弯薄壁方钢管轻质混凝土短柱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和分析了冷弯薄壁方形钢管轻质混凝土短柱轴压时的荷载-位移全过程关系曲线。研究表明,设加劲肋能有效改善冷弯薄壁方钢管轻质混凝土短柱的承载能力。同时,研究了设肋方式、钢材强度、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厚度对冷弯薄壁方钢管轻质混凝土短柱承载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组合空腹板架结构中方形钢管剪力键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力键是连接组合空腹板架上层混凝土板与下层交叉钢肋的竖向构件,其作用是保证混凝土板和交叉钢肋共同工作、协同受力,是结构中的关键构件。通过MST液压伺服加载系统对三个具有相同外形尺寸,而钢管中布置不同形式加劲板的方形钢管剪力键件进行了水平低频反复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钢管剪力键的破坏性态、滞回特性、位移延性、耗能能力以及构件的强度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表明,设置加劲板可以提高钢管剪力键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移刚度,改善构件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加劲板的设置也改变了构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钢管混凝土加强环式节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钢管混凝土柱由于其优越的力学性能而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节点的研究显得还不够完整和充分。本文中研究了2个钢管混凝土加强环式梁柱节点的力学行为,分析了梁、钢管壁和加强环的应变分布规律。试件均采用钢梁,并采用构造不同的环间加劲肋。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加强环式节点力学性能良好,节点刚度大;环间加劲肋的构造对节点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加劲肋可以看作加强环梁的弹性支座,可有效地降低环梁的跨度。  相似文献   

15.
PBL加劲肋兼有加劲肋和剪力连接件的双重优势,T型节点主管采用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钢-混组合结构,探明其破坏模式和承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节点受拉试验,设计了主管为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为方钢管的不等宽T型节点受拉试件,其中,主管钢管宽厚比为27、支主管宽度比为0.4;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从破坏模式、节点承载力、抗拉刚度及应力分布等方面分析PBL加劲肋对矩形钢管混凝土不等宽T型节点受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BL加劲肋兼有加劲肋和剪力连接件的双重作用,可有效限制顶板被掀起,提高节点顶板面外抗弯承载力和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能够明显改善不等宽T型节点的抗拉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显著提高节点的抗拉刚度和节点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柱在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为实际工程的应用与相关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限元验证的基础上,研究加劲肋厚度、偏心距、偏心角以及长细比的变化对于试件承载力、抗弯刚度、延性的影响.结果在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试件腔体内有加劲型与无加劲肋的钢管混凝土柱均发生挠曲变形;随着加劲肋厚度的增加,承载力逐渐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逐渐减小,且延性逐渐降低;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试件承载力及刚度大幅度降低;改变偏心角对于承载力、刚度及延性几乎无影响;增加长细比使得试件由强度破坏逐渐变为失稳破坏,承载力与刚度均下降,但延性增加.结论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柱在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延性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工程中常采用在截面上布置加劲肋的方法来增强构件的稳定性能。为研究冷弯加劲对高强钢管柱受力性能的影响,评估加劲高强钢管柱的经济性。采用有限元ABAQUS软件,建立了冷弯加劲钢管柱轴心受压分析模型。通过考察加劲形状、加劲个数、加劲间距及加劲大小对Q355钢管柱受力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截面形式,进而分析在极限承载力相当时,高强Q690冷弯加劲钢管柱比普通Q355钢管柱用钢量的节约程度。结果表明,设置冷弯加劲可以明显地提升钢管柱轴心受压承载力,冷弯加劲对钢管柱承载力的提高作用随着加劲个数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采用单个半圆弧加劲时,对构件承载力的增强作用便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冷弯加劲之间的距离对构件的稳定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加劲圆弧半径建议取板件厚度的2倍。承载力相当时,冷弯加劲Q690钢管柱的用钢量比Q355钢管柱节省35%左右。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T形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在非均匀受火全过程下的耐火极限,分析了不同受火方式下构件内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及联系,同时探讨加劲肋对二者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载荷比、载荷偏心率、截面尺寸、计算长度、等因素对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火方式是构件耐火极限的决定因素;加劲肋间距对构件耐火性能影响较小;在不同受火方式下,计算长度、载荷比对耐火极限影响较大;偏心载荷对耐火极限影响复杂,偏向低温区可提高耐火极限.  相似文献   

19.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长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8根不同长细比和含钢率的钢管轻集料混凝土长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了钢管轻集料混凝土长柱在轴心压力下的受力性能,并与钢管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钢管轻集料混凝土长柱破坏属于整体失稳破坏,长细比越大,其承载力和稳定系数越低,加载过程中由全截面受压转为一侧受拉一侧受压,最终因为挠度过大而破坏;相同长细比情况下,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随含钢率增大而增大;核心混凝土性能对钢管混凝土的界限长细比有一定影响,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的界限长细比低于钢管普通混凝土;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的稳定系数要高于长细比相同的钢管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20.
对12个脱空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脱空侧偏心受压的极限承载力试验,试验参数为脱空率,研究在一定偏心率下,脱空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脱空率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受力性能与承载力均有影响,随着脱空率的增大,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不断削弱,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也明显下降,但比脱空的轴心受压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折减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