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现代化转型期和全球化时代,在此双重压力之下,政治认同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围绕公民政治认同的涵义、类型、内容、来源、价值、现状、影响因素、强化措施等问题,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并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仍存在不足,如研究主体的缺位,研究范式与方法的有效性较弱,对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相对贫乏,等等。因此,关于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纪律的概念及政治纪律建设的主要内涵与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导人的政治纪律建设思想、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历史演进、关于党内政治纪律建设的经验和国外政党建设经验对中共政治纪律建设的启示等方面。总体上看,学界对新时代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历史的研究存在脉络不清的现象,研究方法也不够创新。因此,学界需要明确研究重点、拓宽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研究取得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陆欣宁 《科技信息》2011,(21):I0053-I0053,I00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政治学界对发展中国家转型时期的政治合法性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原因、特征以及政治合法性的维护等方面。学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本文希望开发利用合法性的体制性资源;履行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在保持政绩的同时,树立起廉洁、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协调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矛盾,建立消解合法性危机的"安全阀"机制;完善政治社会化机制,培养具有政治向心力和理性、守法精神的合格的政治人。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意味着人民大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可与支持。和谐社会因政治认同而存在合法性基础,和谐社会因政治认同而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社会也因为实现了政治认同而区别于一般性的稳定的社会。文中从合法性基础、精神动力与价值内核三个方面论述了政治认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主导价值认同何以得到加强,进一步维护社会主义主导价值的主体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主导价值认同问题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其现实意义.学界对价值、主导以及主导价值等概念进行了研究,并对价值认同这一重要的哲学范畴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学者从多个视角对政治认同进行研究,取得很大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需要加强对中国社会政治认同现状的深刻把握,统一中国和世界视角,从质和量方面综合认识政治认同的内容;加强对政治认同的多向度全面综合研究;加强研究对策和方法的创新;应统一政治认同研究的官方和民间立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成为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董仲舒以其在中国哲学史、政治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重点。但由于目前国内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对政治哲学的定义以及研究内容、范围、模式还没有形成共识,对于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研究也基本上没有脱离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模式。因此,通过对政治哲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以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为线索,从政治权力的正当性、行使合理性和政治活动的目的性等三个方面就目前学界对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和评论,展现近年来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族群性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性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活动中日益突出的重要性使族群性研究成为当今人类学界的热门话题。族群性研究涉及到族群、族群性、族群认同等重要概念,以及在中国语境中族群和民族概念的不同层次、不同场合的使用问题。对族群认同的解释是族群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对族群认同的解释有场景论、原生论和对立论三种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中国深厚的政治文化传统建构了高度的政治认同,而这种高度化的政治认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张力却日益凸现,出现了政治认同困境。自我认同的廓清和建构成为解决这种困境的突破口,不过中国凝重的传统又注定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0.
唐诗研究历史非常悠久,学界在资料整理、创作风格、诗歌品性、审美趣味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近现代以来国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入,对于提高我国古典诗歌的研究思路、方法、视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但研究中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与缺憾。为此,通过战略分析工具SWOT,对唐诗研究进行分析,以把握唐诗研究的基本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2001年到2009年《政治学研究》发表的全部553篇论文,综合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针对2001年到2009年国内政治学界学术论文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趋势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国内政治学研究以规范研究为主,经验研究为辅,经验研究处于不断提高的状态。政治思想研究领域,规范研究方法在此领域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凸显了这个领...  相似文献   

12.
经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会形成所谓的市民社会(即第三等级),而第三级发展壮大后又必然会提出他们在政治上的要求——消除专制政治,实行民主政治。这种历史发展的逻辑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也大体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同时,这三者之间又不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发展关系,这一逻辑也需要经过修正才能适用于像中国这样典型的外生型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政治伦理含义的界定厘清、研究视阈的框定分析等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可谓众说纷纭、各有千秋。笔者不揣浅陋,在对各位学者的观点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分析政治与伦理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认为政治伦理的含义可以从广狭两义理解。广义的政治伦理就是一般意义上政治与伦理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上的敢治伦理。认为政治伦理就是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所进行的伦理道德的考量和追问。其研究的视阈可以从理论视阈和主体视阈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政治现代化首先是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西方封建政治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特征,对其早期的现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它制约着民族国家意识的发育,阻碍着宪政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为政治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条件和理论支持。西方封建政治文化在其对政治现代化的影响过程中创生了丰富多彩的现代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目标、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等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革命性转变和整体性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复杂性科学或复杂性思维的理论视角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思维、生成性思维、非线性思维以及开放性思维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综观已有研究成果,拓展唐代文学研究空间的必要条件,在于学术史补阙和对未来趋势的宏观性预测.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看,补阙至少应包括历时补充和空白填补两方面.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来蠡测,思维方式突破、格局范式变迁、方法手段现代化、交流合作与个性化并重的合力,将会引导未来研究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现代化之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首要前提,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从中西早期政治现代化的总体情况来看,传统政治文化一方面为各自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又制约着各自政治现代化的价值选择和发展速率。  相似文献   

18.
乡村干部政治行为的现代化是乡村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直接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它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引导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催生乡村的民主文化。但现阶段,由于乡村民主制度不完善、政治意识薄弱、法规章程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广大乡村干部的政治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特征。所以,加强乡村干部政治行为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干部的政治行为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是实现乡村政治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取向 ,在价值观念、政治行为、政治人格、文化环境、个人现代化等方面 ,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从不同角度对国民素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是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清政府的反动政治统治及其施行的遇民政策,造成广大民众精神状态猥琐,文化素质低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唤醒广大民众的政治意识。他还设计了革命成功后培养民众参政议政能力的具体途径,探讨了如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的思考,突出了人的现代化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