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硫酸庆大霉素为囊心物质,采用复乳法制备了硫酸庆大霉素-聚乳酸微球(gentamycin sulfate-polylactic acid-microspheres,GTMS-PLA-MS),比较了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得微球的差异.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微球外观呈球形并且多孔,两种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6.67 μm和11.70μm,药物包封率分别为37.52%和49.19%.用差热分析法(DTA)分析微球得知,硫酸庆大霉素与聚乳酸两种物质相互融为一体.以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药介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微球在最初20 min有突释效应,此后是缓慢释药,最终累积释药量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SPG膜乳化法,在PLGA微球的制备基础上,利用Sa与Ca~(2+)螯合形成难溶于水的CA-gel原理,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行为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制备载蛋白药物的CA-gel/PLGA复合微球的新工艺,并对比复合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特性的差异。与PLGA微球相比,复合微球的载药量由6.94%增加至8.35%,包封率由62.47%增加至75.16%,突释率由42.32%下降至30.84%。复合微球在经历早期的突释之后以较为均匀的速度缓慢持续释放药物,与PLGA微球相比,2~40 d的累积释放量由31.76%增加至40.29%。两者的释药曲线均符合Peppas-Sahlin方程(R~20.99),表明释药机制是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复合微球的结构更为致密,表面孔洞数量及面积明显减小,将其冷冻切片后观察到近表面的孔洞较少,平面孔隙率及孔隙数量均减小。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更多的蛋白药物被包裹在复合微球内部,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表明CA-gel/PLGA复合微球能有效提高载药量和包封率,降低突释率,使微球后期释药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LG607为载体, 采用S/W/O/W溶剂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微球, 对其性质进行表征, 并考察了处方中不同添加剂对BSA-PLG微球粒径、 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S/W/O/W法所得微球粒径为40~70 μm, 表面光滑圆整. 加入添加剂(m(羟丙基 β 环糊精) ∶m(牛血清白蛋白)=1 ∶1)后包封率可以从27.9%提高到46.3%, 加入添加剂羟丙基-β-环糊精和羟基磷灰石制备蛋白微球, 能减小突释, 提高蛋白的包封率, 改善体外释放行为, 达到均匀释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口服药物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以格列吡嗪为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具有恒速释药性质的微球.通过考察微球的收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了载体材料、材料与药物比例以及药物释放环境对格列吡嗪控释微球释药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醋酸纤维素为载体材料,选用合适的配方,可制得具有零级释药动力学的格列吡嗪控释微球制剂,并且该制剂可以根据需要的条件在12 h或24 h内释放完毕.不同条件下微球的药物释放曲线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在0.981~0.999之间.  相似文献   

5.
应用反相乳液分散-离子键合法,以戊二醛(GD)为交联剂制备负载拉米夫定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LAMV-SALG/CS).利用拉米夫定的氨基与海藻酸钠的羧基形成弱酸弱碱盐键,使该药物被稳定包覆在微球内层,再以交联壳聚糖作为微球外层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微球.对微球的理化性质及释药性能进行表征及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LAMV-SALG/CS微球形貌规整,平均粒径约为2μm.测得微球载药质量分数为11.6%,药物包封率为70.3%;CS的活性氨基和戊二醛的羰基结合,形成交联网络,药物被包覆在微球中,且以单分子形式存在.体外模拟释放结果表明,微球释药性能良好,释药平缓,在酸性介质中累积释药率为27%时,其释药周期长达82 h;随制备微球时SALG浓度增大,药物释药速率减缓;在酸性介质中释药速率大于碱性介质;碱性介质合成的微球其释药速率快于弱酸性和弱碱性介质中合成的微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解决奥曲肽微球前期释放过程中的突释,将其设计成可注射的微球-凝胶复合体系。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奥曲肽微球,使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凝胶基质处方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考察pH、乙腈和乙醇浓度对该复合体系释药的影响,确定体外加速释放的条件,建立凝胶微球的体外加速释放方法。确定最优处方为:PL188、PL407和HPM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22.2%和1%,成胶温度为37℃。该复合体系可有效减少微球前期突释,使药物释放行为更加稳定。确定体外加速释放条件为:含3%乙腈、6%乙醇、pH为7.4的PBS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该体外加速释放方法可快速有效评价复合体系的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头孢唑啉钠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聚乳酸--头孢唑啉钠(PLA-CEZ)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DTA)和红外光谱(FT-IR)的实验结果表明,PLA-CEZ呈现完整的球形且聚乳酸和模型药物能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同时,探讨了聚乳酸分子量大小及释药介质对载药微球释放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化分散-化学交联法,以那格列奈(nateglinide)为模型药物,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那格列奈壳聚糖微球,考察各种条件对所制备微球的理化性质和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球形规整,粒度分布均匀,呈黄褐色,平均粒径2.054 m,载药量为9.12%,药物包封率达48.9%.XRD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内部药物主要以无定形聚集态存在.体外模拟释放结果表明,微球有良好的平稳缓释性能.其释药速率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大而减慢,在酸性介质中略大于在弱碱性介质中.  相似文献   

9.
以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盐酸阿米替林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分散-化学交联法,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thylene glycol diglycidyl ether,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盐酸阿米替林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和释放性能.EGDE 两末端为环氧基团,与氨基反应生成-C-N-键从而起交联作用.所得微球球形规整,呈乳白色,释药速率随CS浓度增大而减慢,在酸性缓冲溶液中略大于碱性缓冲溶液中. 结果表明盐酸阿米替林-壳聚糖微球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0.
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藻酸钠(SA)聚阴离子及壳聚糖(CS)聚阳离子电解质的性质,以顺铂(DDP)为模型药,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DDP缓释微球,根据静电吸附原理合成SA/DDP/CS复合载药微球.研究微球对药物分子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微球圆整,载药微球表面致密且分散性好,微球粒径在11.0~58.8μm之间,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载药微球的载药率、药物包封率和药物体外释放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载药微球缓释效果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投放量和投放次数,降低了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W/O/W法制备甲基膦酸二甲酯微胶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溶性有机膦甲基膦酸二甲酯作为芯材,以聚乙烯醇与戊二醛反应所得缩醛为壁材,应用相中相乳化法合成DMMP微胶囊。并对影响微胶囊合成的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DSC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囊芯物磷的定性检测等测试方法表征了甲基膦酸二甲酯微胶囊的壁材与囊芯物。  相似文献   

12.
W/O/W法制聚苯乙烯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W复相法制聚苯乙烯微胶囊是一种使聚合物从油相中沉淀分离包围住芯材的成囊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粒经随着内水相粘度和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乳化剂浓度增加和搅拌转速提高而降低。同时,不同乳化剂影响也不同,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时,所得的微胶囊比使用Tween 80时粒径小,且分布窄。  相似文献   

13.
水-油-水(W/O/W)型活性复乳是将油包水初乳(W/O)进一步分散在水相中经过二次乳化,使用时并配以新城疫弱毒疫苗联合制成。采用透析法测定复乳的形成率分别为95.0%,89.3%,88.0%和84.4%,雏鸡免疫后4dHI抗体即明显升高,井持续2个月以上;对育成鸡的加强免疫持续期达14个月,滴鼻或肌注攻毒全保护,证实新城疫W/O/W活性复乳已达到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水-油-水(W/O/W)型活性复乳是将油包水初乳(W/O)进一步分散在水相中经过二次乳化,使用时并佤以新城疫弱疫苗联合制成,有杉透析法测定复乳的形成率分别为95.0%,89.3%,88.0%和84.4%,雏鸡免疫后4天HI抗体即明显升高,并持续2个月以上,对育成鸡的加强免疫持续期达14个月,滴鼻或肌注攻毒全保护,实新城疫W/O/W活性复乳已达到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制备W/O型木犀草素微乳.以大豆油为油相,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配方,测定了木犀草素在油相和微乳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了木犀草素微乳的初步稳定性.微乳的最佳质量配比为司班∶吐温∶乙醇∶油∶水为4.2∶1.4∶1.4∶3∶1.测定的木犀草素在大豆油、微乳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8.127、55.03μg/mL.木犀草素微乳提高了其在油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6.
W/O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NPE4.2和NPE10混合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表面活性剂的W/O型微乳液的相行为,以最大增溶水(溶液)为参数,用电导法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配比、用量、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不同阳离子水溶液和温度对W/O型微乳液的影响,实验表明:当NPE4.2:NPE10为1.2:1,(S A):O=3:7附近,该体系具有最大的增溶水量。当用其它溶液代替水或使体系的温度升高时,拟三元体系的增溶液量曲线与增溶水量曲线相似,但其单相区的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态成型-离心注浆成型、热压烧结成功地制备了Al2O3/W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Al2O3层、金属W层的厚度对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W层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不仅与Al2O3层、金属W层的厚度有关,而且与Al2O3/W层厚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利用“有效浓度”的概念,推导出了乳化液膜体系的界面状态方程。进一步探讨了乳化液膜体系乳化溶胀与表面活性剂本身的及界面吸附状态的关系。所提出的界面状态方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复合乳剂(W/O/W型)载体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列试验对复合乳剂(W/O/W)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因素条件改变对该复合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应用磷脂和胆固醇作为乳化剂时的最佳比例结果.解决了一种复合乳临床常见的分层问题。对利用复合乳(W/O/W)开发出长效多效新制剂药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