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收缩与翘曲引起的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一般规律,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局部弱化或脱空、接缝两侧进行局部处理对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指出降低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最有效的工程措施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的接缝两侧设置具有较低剪切模量且材料泊松比较大的局部夹层,夹层段的层间水平刚度因子λu宜小于1/20,竖向刚度因子λv宜大于1/3,局部夹层单侧宽度以0.3~0.4 m为宜.  相似文献   

2.
参数变化对沥青加铺层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荷载及温度变化是引起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两大因素.交通荷载主要引起加铺层剪切型反射裂缝,温度变化主要引起加铺层张开型反射裂缝.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轴载、温度变化幅度及加铺层模量、厚度等参数变化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耦合应力的影响程度,为沥青加铺层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路面板断裂尺寸对沥青加铺层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冲压技术断裂稳固路面板,再加铺沥青面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的方法之一。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裂尺寸与沥青加铺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耦合应力及基层顶面的压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在试验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合理的断裂尺寸。研究表明,路面板的断裂尺寸选择在80~100c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对于及时修复已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保证公路运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最为常用的两种国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设计方法:AASHTO经验法和弯沉法,在此基础上,以板裂缝处弯沉差、板裂缝处补强层断裂以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指标为控制指标,建立了多指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设计方法,从而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沥青加铺层厚度及其结构构造的设计,采用处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加铺玻纤格栅、加设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等工艺措施,改善旧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旧路加铺工程合理设计,对加铺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基于路面力学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建立了旧路加铺路面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主要考虑交通荷载作用,分析了沥青加铺层层底拉应力、剪应力和旧水泥路面层底的拉应力等指标。考虑加铺层和应力吸收层模量的影响对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为了快速计算材料力学性能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基于数值计算结果给出一个路表弯沉和沥青加铺层底拉应力的简易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车辆轴载作用下,增设应力吸收层会减小路表弯沉、沥青层底拉应力、新旧层间的剪应力和水泥层底拉应力各项指标,对于改善路面结构受力状态有积极影响;随着沥青面层模量的增加,路表弯沉、沥青层底剪应力和水泥层底拉应力都趋于减小,但是沥青层底拉应力会增大。由此建议在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设计时,应适当选用高模量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可以缓解路面新旧层之间的剪切脱层破坏,进而延长旧路改造路面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7.
么卫良  商亚鹏 《科技信息》2009,(9):339-339,382
近年来,各地在城市道路改造中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俗称“白加黑”复合路面——应用得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已运行多年,裂缝、破碎、断板、板底脱空等病害较多,直接加铺沥青层很容易产生反射裂缝,故需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在满足应用条件后方可进行加铺。本文通过对平顶山市矿工路东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工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探讨了城市道路“白加黑”改造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价,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旧沥青层品质对加铺层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弹性三层体系模型,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旧沥青层厚度,弹性模量和温缩系数对加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采用平面有限元方法,根据Goodman力学模型建立旧路面与加铺层层间结合条件,计算分析了具有接缝(或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在行车荷载和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状况,分析了反射裂缝产生发展的原因,以及加铺层厚度和应力消散夹层防治反射裂缝的作用,为合理地设计加铺层提供依据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凯 《工程与建设》2010,24(3):331-33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后路面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反射裂缝造成的,如何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的难点。该文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状态;通过改变加铺层厚度、加铺层模量及水泥混凝土模量,分析讨论了加铺层应力状态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结果,为路面加铺工程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反向裂缝,在旧水泥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铺设土工布防裂层,土工布的加铺对层间粘结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采用压剪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工布及其浸油量、旧水泥混凝土表面处理、粘结材料种类等因素对旧水泥混凝土与沥青面层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加旧水泥路面粗糙度、提高路面压实度可明显改善旧水泥路面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的粘结 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重载旧混凝土路面加铺设计方法不完善的现状,依托夏家营-汾阳高速公路旧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工程这一成功实践,分析了重交通旧水泥路面加铺中面板及加铺层的力学响应,考虑板底脱空对沥青加铺层预期寿命的影响,提出基于力学-经验的重载条件下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与中国规范方法相比,该方法将旧路面状况对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影响考虑在内,保证加铺层在3年内不出现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反向裂缝,在旧水泥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铺设土工布防裂层,土工布的加铺对层间粘结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采用压剪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工布及其浸油量、旧水泥混凝土表面处理、粘结材料种类等因素对旧水泥混凝土与沥青面层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加旧水泥路面粗糙度、提高路面压实度可明显改善旧水泥路面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的粘结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北海 《科技信息》2013,(22):338-338
目前在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是被业内认可的对旧水泥路面进行大修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市政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研究,分析了加铺层厚度确定方法和施工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破损水泥混凝土旧路上铺设沥青路面,要考虑旧水泥混凝土板处理、反射裂缝的防治、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厚度控制、路面沥青和掺合物的选择;还要解决路面应力、应变特性与一般的弹性层状体系的差别、铺设和提高路面的抗渗性能等关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点存在应力集中,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加铺层极易产生反射裂缝;而设置了应力吸收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却得到良好的改善,为了验证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应力吸收层的功效并探究功效大小,利用有限元原理,对设置应力吸收层和未设置应力吸收层的加铺层路面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建模分析,结论数据表明,设置应力吸收层后,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点的加铺层结构受到的应力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从而有效控制反射裂缝的发生和延伸恶化,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改造中弯沉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模型,采用弹簧单元模拟水泥路面接缝处荷载传递性能,分析了接缝两侧水泥混凝土板的弯沉差和平均弯沉随弹簧单元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模型.计算发现,沥青加铺层底部在原水泥路面接缝处存在剪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分析了旧水泥路面接缝处沥青加铺层底部的剪应力随弯沉差的变化规律.根据莫尔-库仑强度理论,以沥青加铺层底部的剪应力不大于其容许剪切强度为判断标准,提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弯沉差指标.此指标在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改造时可作为评价接缝传荷能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使用寿命的原因,很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达不到当初所设计的使用性能要求,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加铺沥青层的技术改造措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加铺沥青层施工中,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是恢复路面使用性能的有效措施,冲击压实技术不但可以消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体性,而且避免旧路面结构破损所引起的刚度不均匀性对新罩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国毅  廖凌 《科技信息》2012,(24):404-405
目前工程中有用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来减少旧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时反射裂缝的方法,但相关技术尚不成熟。本文结合国内某路的改造工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从原材料制备、施工前准备和施工中控制三方面进行控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