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甘肃省兰州市、金昌市、嘉峪关市、白银市及天水市五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6年五个城市的SO2、NO2、PM10年均浓度数据,计算出区域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并采用Danie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2016年间,甘肃省五个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从优至差顺序为:天水、嘉峪关、金昌、白银、兰州;五个城市首要空气污染物均为PM10,空气污染物中SO2的污染负荷呈现下降的趋势;兰州、金昌和白银的空气质量状况出现好转的趋势,由此表明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相同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不同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还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天水市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现有条件入手,改进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数模型,从城市空间规模、经济实力、社会发展、辐射能力等4方面对经济区城市的中心性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天水市城市中心性强度排名位于关中地区之后,属于外围关联层经济体,西安作为经济区的极核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咸阳、渭南属于强紧密关联层经济体,宝鸡、铜川、商洛属于弱紧密关联层经济体。最后,提出了天水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杭州市城市生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在发挥其正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城市生态退化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及时快速地监测城市扩展引起的生态变化便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杭州市1989年、2000年和2010年3个时相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采用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了杭州市从1989—2010年这21年间的生态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展,杭州市总体生态质量有了明显下降,其RSEI均值从1989年的0.625分别下降到2000年的0.609和2010年的0.555,生态优良等级所占面积的比例也从1989年的66.57%分别下降到2000年的61.72%和2010年的40.04%.在空间上,杭州市生态质量的变化呈现出新建城市"副中心"变差,老城区变好的特点.总的看来,建筑用地的大量扩张是导致杭州市生态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亳州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别评价2003—2017年亳州市城市化和水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亳州市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亳州城市化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综合指数的增幅明显加快,是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水资源利用水平变化起伏较大,2003—2011年整体呈现趋势性下降,2011年以后表现出趋势性上升,主要受水资源量等要素的影响;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度2003—2009年呈现波动上升,增加幅度大,2009—2017年耦合度整体处于相对平稳阶段,有小幅波动;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从2003年的中度失调阶段发展到2017年的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6.
探索安徽省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用水强度降幅,对新常态下制定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具有参考、启示意义。运用IPAT模型,模拟了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要求情景、规划情景、社科院预测情景的安徽省2020年用水强度降幅。结果表明:1)若用水总量维持2015年水平,3种情景下,万元GDP水耗降幅临界值分别为6.10%、11.27%、5.79%;2)用水红线目标约束下,3种情景万元GDP水耗年均降幅分别为7.38%、12.48%、7.07%,分别高出临界值1.28、1.21、1.28个百分点;3)3种情景下,2020年安徽省万元GDP水耗分别降至89.41m3、67.36m3、90.92m3,与2015年相比,降幅分别达31.84%、48.65%、30.69%。基于研究结果,从实施创新驱动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用水红线目标实现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约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长春市作为研究区,通过分析近20年来长春城市化进程特征,认为当前长春市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初始发展阶段.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加大了城市用水的需求以及水环境污染压力,根据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之间的约束关系,将长春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耦合作用过程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分为四个阶段,即低水平协调阶段、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高水平协调阶段.长春城市发展目前正处于磨合阶段,也是实现水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长春未来城市发展战略为城市水资源环境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既要兼顾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又要保证一个较高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因此,"节水型城市"和"水环境友好型城市"是长春未来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成区扩张是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基于兰州市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首先基于提出的多分类器组合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方法,提取建成区范围;其次计算2003—2019年城市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和城市紧凑度等,分析兰州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最后分析驱动城市扩张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①基于分层策略的多分类器组合分类方法对兰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效果很好,提取的建成区范围面积与年鉴统计数据也基本一致;②城市建成区面积在16年内持续增加,年增加量6.72 km2,处于快速扩张状态,城市紧凑度较低,扩张合理性差;③由于兰州市"两山夹一川"的自然条件,城市南北方向扩张已趋于饱和,扩张只能沿黄河东西方向;④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兰州市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城市化和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环境二者之间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南京市2000—2012年间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线性增长趋势,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处于均衡发展态势,虽然近些年两者的协调度出现波动式变化,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在合理可控的范围,需要对出现的协调度下降状况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技术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嘉峪关市1986,1996,2006,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1986-2010年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增加;建设用地、城市绿地和水体的优势度增加明显,未利用地优势度减少.研究期间嘉峪关城市景观破碎度和复杂性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强.城市整体景观分离程度下降,聚集度增加、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性下降.近25年来,政策和城市规划是嘉峪关城市景观变化的根本因子,城市化进程则是直接的诱因,人口和经济发展是主要的驱动因子,工业用地及基础没施用地需求是城市土地扩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孔凡彬  王一帆 《甘肃科技》2023,(1):28-33+42
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时空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20年较2016年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下降了35.5%和36.5%。氨氮浓度个别月份还有超标现象,在枯水期应加强对含氮有机物排放的控制和管理。空间上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呈波动变化。从生态环境部到省委再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渭河治理高度重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是渭河甘肃段水质好转的根本原因。通过计算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的秩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呈极强负相关性,渭河甘肃段水体对化学需氧量的降解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9年、1994年和1999年三个时相的航空像片、土地利用变化资料,通过遥感、GIS等技术手段,从河网变化的时空特点与原因人手,对浦东开发以来的水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跟踪。研究表明:(1)浦东开发以来,河网密度下降了1/3强;(2)河网减少经历了由快速下降到基本稳定两个阶段;(3)高速的土地城市化是导致近年河网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水网面积急剧下降,严重破坏了浦东的水乡特色,有损于浦东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对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引入耦合模型,计算出河南省除济源市之外的17个省辖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大部分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市化的协调度不高,其中有11个城市属于较低水平或低水平协调.(2)从城市化发展类型来看,17个省辖市中有6个属于超前型,8个属于滞后型,只有3个属于同步型.(3)从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分布和形成机制来看,由于各地区间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协调地区主要集中在郑州和许昌以及与它们相邻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较低水平协调区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以及北部的安阳、鹤壁和焦作;低水平协调区仅分布于东北部的濮阳市;不协调地区在河南省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甘肃段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甘肃段2000-2015年水贫困的时空特征进行综合评估.运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识别影响甘肃段水贫困指数变化的因素及驱动力.根据不同的驱动力因素,划分水贫困地域类型.结果表明:甘肃段水贫困程度较严重,东西部差异明显,西部水贫困状况好于东部.甘肃段水贫困空间驱动要素由"使用-环境-途径"驱动转为"能力"驱动.能力系统对甘肃段水贫困得分的影响最大,且影响力呈现增大的趋势;途径系统的影响力在变小,使用系统的变化不大,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影响力较小.各城市水贫困年际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可归纳为环境驱动型、资源驱动型、使用驱动型、途径驱动型4大类型.不同驱动机制下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应做到因地制宜、抓住重点、讲究实效,有序推进反水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规模变化和水资源使用效率变化的角度建立模型分析山东省各地级城市对全省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的影响程度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的各市经济规模份额较小,效率份额相对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山东省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的贡献程度不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贡献程度高。为了有效促进全省水资源使用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注重结构节水、技术节水和工程节水的综合运用,并且要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援。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3—2013年4个国家基本/基准站(昆明、楚雄、玉溪和曲靖)的近地面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观测资料,对云南滇中地区近51年来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51年来,滇中地区增温趋势明显,冬季的增温幅度最大,昆明市作为上述滇中城市中发展最快的城市,年增温趋势是4个城市中最明显的;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冬、春季降水量增加而夏、秋季减少,昆明市年降水量的降幅最大,楚雄市只呈微弱的上升趋势;4个城市年均及各季节的相对湿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季节的降幅差别不大。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滇中地区不同气象要素的周期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36年时间尺度上,相对湿度的干(湿)中心与气温的暖(冷)中心对应;在16~32年时间尺度上,相对湿度的干(湿)中心与降水量的弱(强)中心对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提出,各地用水受到更明确、更严格的控制.为量化目标控制对区域用水的约束影响,提出了水资源目标约束强度概念,探索性地对水资源目标约束的进行量化分析,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及差异性,通过情境分析综合考虑工、农业用水领域目标约束情况,得到工农强控、农业主控、工业主控等七种类型地区,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优化水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亚城市化的发展成为近些年来该领域关注的新的研究重点。以中亚第二大城市一塔什干市1989、2000、2010年的遥感图像为数据源,获取塔什干市城市用地信息,并借助城市年均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指数及城市用地分形维数等参数,对塔什干市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来塔什干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比较明显,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在1989-2000年期间平均扩展面积约为4.55km2/a,年扩展率为1.99%;2000-2010年平均扩展面积约为7.38km2/a,年扩展率为2.55%。其中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由周围的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而来;从分析可得:2000-2010年的扩展强度比1989-2000年的要高0.68%;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基于该区域2005—2017年人口变化、经济优化、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 对该区域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 利用改进的水足迹计算方法, 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量化及验证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 可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4个等级, 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处于高水平城市化等级; 2) 通过水足迹计算方法, 得出2016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足迹总量为580.58 亿m3, 显著大于根据《2016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289.90 亿m3); 3)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水足迹总量变化趋势不同, 阶段性特征明显; 4)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20.
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2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耦合协调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段内经济区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未实现理想同步;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均质分布向"核心—边缘"变化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则呈稳定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各地市均属于颉颃阶段且无明显地域差异,各地市协调度逐年增加但表现迥异,且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相对差异表现为"N"形下降趋势;所有地市协调度空间分布呈"核心—边缘"结构,且大体符合"距离衰减"的地理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