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藏喜马拉雅特提斯北亚带内沿定日—康马一线展布近东西向变质核杂岩带,在这个带上康马变质核杂岩是一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核部由花岗岩及花岗岩边部片麻岩组成,岩体之上分别为早古生代构造片岩带、石炭—二叠纪褶叠层带及三叠—白垩纪板岩带组成。研究表明,构造片岩带构成了该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系,拆离断层剪切指向为上层系相对下层系自南而北运动,推测其形成于三叠纪—白垩纪。其后由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俯冲、碰撞,使得早期拆离系叠加岩浆热动力形成穹隆体。  相似文献   

2.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杂岩核部外壳和周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组构特征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拉长以及云母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面、线理.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减薄了77%左右;核杂岩南侧和北侧运动学涡度值对比发现,该杂岩属于自南南东向北北西主动伸展形成的不对称体系.分维数统计分析显示,剪切带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数值为1.05-1.18,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在10-9.2-10-7.3s-1之间,变形古应力为13.7-25.6 MPa,变形温度不低于500℃,表明该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发生于高温环境,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变质核杂岩核部的浅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3.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杂岩核部外壳和周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韧性剪切变形组构特征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拉长以及云母的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面、线理.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减薄了77%左右;核杂岩南侧和北侧运动学涡度值对比发现,该杂岩属于自南南东向北北西主动伸展形成的不对称体系.分维数统计分析显示,剪切带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数值为1.05—1.18,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在10-9.2—10-7.3s-1之间,变形古应力为13.7—25.6MPa,变形温度不低于500℃,表明该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发生于高温环境,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变质核杂岩核部的浅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4.
河南熊耳山北坡西段的变质核杂岩核部,由太华群深变质岩系组成结晶基底,熊耳群未变质的火山岩系和第三系红层组成盖层。二者之间的滑脱拆离带下拆离盘由韧性变形的糜棱岩组成,具有典型的糜棱岩类岩石的基本特征。上拆离盘以脆性变形为主。盖层中发育了拆离断层特有的铲形断层,局部见同构造的花岗斑岩侵入其中。第三系红层向拆离断层反倾。滑脱拆离断层控制了本区热液矿床的分布,尤其是大型低品位金矿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青山中生代逆冲-伸展构造格局及空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大青山楼华山至苏勒图段,发育3条大致走向北东东的大型逆冲断层,它们具有自南东向北西的逆冲性质,并将研究区分割成4个构造带(构造岩片),从而构成一完整的逆冲推覆体系.原定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可能作为一个构造岩片而构成逆冲推覆体系最上部构造单元,顶部为大青山拆离断层.已有构造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主体逆冲推覆与顶部拆离断层活动年代相同,说明挤压和伸展构造同时发生.该区构造形态与喜马拉雅地区具有一定可比性,而喜马拉雅逆冲与伸展同时形成的模式对该区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洛宁蒿坪沟-铁炉坪地区内银金多金属矿床以脉状矿床为主,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其形成与地壳伸展造山及变质核杂岩构造密切有关,变质核内的太华群地层是矿源层;伴随变质核隆起的花岗岩侵入活动,一方面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促进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拆离断层的形成与活动,为矿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北喜马拉雅然巴穹隆的构造、运动学特征、年代学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然巴穹隆构造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由上、下两个拆离断层及3个构造层组成。低变质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形成上构造层,底部为脆性上拆离断层;糜棱状片麻岩及核部浅色花岗岩体组成下构造层,顶部是韧性下拆离断层;中级变质糜棱状石榴石、十字石、红柱石片岩构成两拆离断层间的中构造层,可能是上构造层底部经拆离作用形成。穹隆构造主要经历3期变形:第1期上盘向北北西运动,可能与藏南拆离系活动有关;第2期为主期变形,与东西向伸展相关,各单元统一地上盘向东运动,形成然巴穹隆的主要构造特征;第3期为穹隆向外的垮塌下滑。然巴穹隆构造可能是东西向伸展和岩浆底辟作用的结果,下拆离断层可能是将上盘沉积岩系与结晶基底分开的主拆离断层,为主变形期东西向伸展形成,后期岩体的底辟作用形成穹隆的形态。穹隆核部主变形晚期侵位的浅色花岗岩冷却年龄为6Ma左右,说明穹隆主期伸展与该区东西向伸展作用活动时代一致,然巴穹隆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南北走向裂谷系的东西向伸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万福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拆离带与辽南变质核杂岩相毗邻,位于辽东半岛北部。韧性剪切拆离带从浅部到深层依次发育糜棱岩、糜棱化岩石及条带状片麻岩。以长石碎斑为标志体的糜棱岩三维有限应变测量显示,X轴一直伸长,Y轴保持不变,Z轴一直缩短。极莫尔圆估算的韧性剪切拆离带内糜棱岩及糜棱岩化岩石的运动学表明,糜棱岩面理和线理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为0.74~0.96,平均为0.86,表明万福韧性剪切拆离带形成以简单剪切为主,结合三维有限应变测量结果,可知万福韧性剪切拆离带为一条加长-减薄型剪切带。以有限应变测量与运动学涡度估算为基础,初步估算了该韧性剪切拆离带的韧性减薄量,沿剪切拆离方向,韧性减薄量从8%增加到29%,且韧性减薄量与运动学涡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辽南变质核杂岩西侧为一NNE 走向、NWW 倾向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带, 其中韧性剪切带由位于拆离断层带下部的糜棱岩组成, 糜棱岩中所有运动学指向标志都指示上盘向NWW 方向的伸展拆离。基于长石的Rf /φ 有限应变法, 对该糜棱岩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糜棱岩的应变强度(Es)介于0.36~1.0 之间, 平均0.75。付林图解与霍塞克图解显示应变类型为压扁型(罗德参数υ=0.11~0.98)。使用极摩尔圆法与有限应变法测量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 其值介于0.74~0.96 之间, 平均0.85。使用C′法获得的伸展褶劈理C′形成时的运动学涡度介于0.10~0.84 之间, 平均0.58。依据运动学涡度、有限应变及拆离带的真实厚度, 计算获得拆离带的韧性减薄量为130~705 m。综合以上结论, 辽南变质核杂岩剪切变形机制是以糜棱岩面理与线理发育为代表的早期单剪为主的一般剪切以及以伸展褶劈理发育为代表的晚期纯剪为主的一般剪切。  相似文献   

10.
北京密云水库西水堡子-梨树沟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研究该韧性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特征对确定其性质及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岩石定向标本采集及镜下显微构造鉴定,表明断层拆离面以下为变质核杂岩,由长英质糜棱岩、糜棱岩化闪长岩、糜棱岩化黑云母片岩及糜棱岩化片麻岩组成。岩石的韧性组构非常发育,长英质矿物中常见蠕英结构、矩形边结构、机械双晶、核-幔结构等。片状矿物中常见S-C组构、云母鱼结构、显微膝折带等。水堡子-梨树沟韧性剪切带为NWW-SEE向剪切的伸展型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1.
付红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178-3181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展布方向大致为北东东向,断面宽度大、断距横向变化快。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油藏成藏规律受烃源岩供烃能力及与储层接触关系、储层自身的储油能力、断层及不整合面垂向、侧向运移油气能力控制。形成了以油气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组合侧向运移的布达特群顶面风化壳聚集成藏模式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的布达特群内部裂缝破碎带聚集成藏的内幕油气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Through a systematic sampling test and mass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three sorts of complex assemblages (intrusive complex, tectonic complex and metamorphic complex) penetrating th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CC) in the Xingzi area of north Jiangxi, the authors find that, like major elements, the trace elements of small ion radius, big specific gravity and high potential form the accumulative series in fault rocks, instead of divergence series. In rare earth elements, ΣREE and HREE are relatively centralized, characteristic of rising and Eu loss i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nly on the upside of the ductile fault, there exist some phenomena contrary to the general rules, most of which are restricted by the rock rheologic differentiation, coupling of mechanics and chemistry, and inversion of tectonic regime.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山西段中坡山地区褶皱基底中元古界白湖群中普遍存在新月形、蘑菇形及线形紧闭褶皱,构造解析表明它们是由叠加褶皱形成的复杂露头干涉形式.区内第一期褶皱为NNW向、轴面东倾的同斜-平卧褶皱;第二期褶皱为NEE向紧闭直立-倒转背形向斜、向形背斜、背形背斜及向形向斜.该区叠加褶皱的形成与中元古代初始裂谷闭合及华力西晚期克拉通裂谷闭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隐性断裂带(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发育的弱变形(隐蔽性较强)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阶段的产物,由于缺乏明显的断裂面(带)和显著的位移而难以识别。在对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研究基础上,于歧口凹陷识别出基底断裂走滑型隐性断裂带,并分析其特征、形成机制、控藏作用等。该断裂趋势带其自南向北可以分3个区段:南段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体系直接连接构成花状构造;中段古近系的花状构造终止于沙二段,新近系仅发生挠曲变形,成为东西侧不同构造单元、南北部不同构造特征的平衡点;北段新近系发育的花状构造深部收敛于古近系的重力滑脱断层,基底断裂通过影响滑脱断层控制盖层断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基底断裂扭动作用主要以直接传递、调节传递、间接传递等3种方式控制影响盖层中隐性断裂带的形成。深部隐伏断裂切入基底,有利于热作用传递而促进烃源岩成熟;盖层中的隐性断裂带控制了沉积体系和隐蔽性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隐性断裂带的观点丰富了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变质核杂岩特征及小秦岭地区变质杂岩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确定小秦岭地区发育的变质杂岩体是否属于变质核杂岩。方法总结前人归纳的变质核杂岩特征,与小秦岭地区发育的太华杂岩特征进行对比,再通过对小秦岭地区燕山期后褶皱、南北两侧发育的断裂进行分析和构造演化史研究。结果小秦岭地区的构造特征与变质核杂岩特征不符。结论小秦岭地区的太华杂岩解释为经历了从南向北的铲状逆冲推覆和后期抬升块断剥露的变质杂岩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认为羌塘北部边界断裂结合带在印支期期间具有明显的构造分段性,其东段在玉树地区发育有较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且发育有限洋盆;此有限洋向西延伸呈收敛的趋势,由有限洋逐渐转变为陆间裂谷至大陆边缘裂谷,蛇绿岩组合逐渐消失,火成岩渐变为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17.
那拉提构造带位于天山西段伊犁盆地与南天山之间 ,出露宽度约 2 5 km,由早元古代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组成 ;深层次韧性剪切带及叠加中 -浅层次剪切带发育 ;那拉提构造带南缘断裂明显 ,南侧为古生代浅变质黑色岩系 ;构造带北缘韧 /脆性剪切带宽度大 ,两侧岩石劈理化后易于混淆 ,故界线不明显。那拉提构造带基本地质特征可与邻国中天山对比 ,存在寻找国外类似大型金矿床的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
北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塔里木地块东北缘,东西长约300km,南北宽约100km,近来发现了一系列金矿点。该区主要由古生界的沉积-火山岩系组成,局部含太古界至下元古界的结晶基底,覆中新生界盖层。两期重要的玄武质岩浆活动与金矿化有关。金矿点产于前寒武纪的准绿片岩中,但主要产于石炭纪的硅化和黄铁矿化岩石中,由走向NEE-SWW向的大型逆断层控制。金矿源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岩,后期经活化富集于北山地区南部推覆前缘叠瓦断层带中。矿物的晶形、成分、物性可作为良好的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北山地区有可能找到大型或超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郭跃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2):5248-5253,5269
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锡钨矿床位于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矿聚区。在分析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条件。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受华南褶皱系西南边缘的滇东南坳褶带,越北隆起之北缘,环老君山花岗岩体钨、锡多金属成矿带控制。  相似文献   

20.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分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北山盆地群侏罗系与下白垩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结果表明:北山盆地群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构造及古气候条件的影响,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属两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沉积阶段;由于阿尔金断裂在侏罗纪时对北山地区南部影响较大,导致侏罗纪沉积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部盆地断陷更为强烈.出现了较深湖相沉积,北部盆地断陷强度相对较弱,只出现滨浅湖沉积;早白垩世阿尔金断裂对本区影响不大,其沉积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