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男高音”1969年的某一天,美国旧金山歌剧院正在演出由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主演的歌剧《波希米亚人》(亦译《绣花女》和《艺术家的生涯》)。正当演到第三幕时,剧院忽然剧烈晃动,指挥波仑普塔大声叫道:“地震了!”观众闻声纷纷夺门而出。这时卢恰诺·帕瓦罗蒂正在台上演唱,他听到了喊声,但歌声却未中断。他依  相似文献   

2.
《多么冰凉的小手》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之一,它选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歌曲内容感人肺腑,旋律优美动人。领会作曲家写作风格、剧情、角色心理,可以更好地演绎、把握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相似文献   

3.
林志超 《科技信息》2011,(10):I0248-I0248
莫扎特作为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宫廷束缚的自由音乐家,在不断地对当时传统的意大利式歌剧改革创新的同时,也在悄然地改变着当时人们对歌剧中音色审美和声部配置的概念。探索莫扎特歌剧对于男声声部的发展及创新,从而为研究如何更好地演唱莫扎特歌剧中男声声部各唱段,掌握莫扎特歌剧的演唱风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首先概述了演唱风格相关原理,然后阐述了演唱风格需要建立在对不同作品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以刘聪声乐作品《故园恋》为研究对象,在“移情”的基础之上对《故园恋》的演唱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从音色与力度、演唱节奏以及咬字吞字等几个方面指出了《故园恋》演唱风格更好地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探索歌剧表演的二度创作为目的,以《原野》歌剧第二幕金子的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表演实例,以塑造歌剧角色为重点,借鉴戏剧表演理论、声乐艺术心理学,从把握剧情,走进角色做起,全面实施与体验歌剧表演创作的实践过程,来谈谈对歌剧角色的内心探索。以期为声乐表演者提供可以参考的创造性表演观念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6.
栾奕 《科技信息》2011,(36):I0216-I0217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1838—1875)以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波·梅里美(1803—1870)创作的中篇小说《卡门》为题材,由法国剧作家亨利·梅利亚克(1831—1897)和吕多亚克·阿列维改写的歌剧脚本,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歌剧经典之作。歌剧共四幕,它讲述了生性无拘无束的吉普赛女郎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  相似文献   

7.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的创作跨越了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他一生为世人留下了《蝴蝶夫人》、《托斯卡》、《波西米亚人》、《西部女郎》、《图兰朵》等12部常演不衰的优秀歌剧及一些合唱作品,这些杰作奠定了普契尼在歌剧史上的地位。他的旋律动听,常常充满感伤,多半都以描写下层贫苦人物为主,而且他的歌剧咏叹调虽优美但并不华丽,没有炫技的倾向,与人物形象非常相符合。直到现在,《冰凉的小手》、《星光灿烂》、《晴朗的一天》、《今夜无人入睡》等曲目依然久唱不衰。  相似文献   

8.
对威尔第歌剧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探究作为歌剧史上划时代的歌剧大师所展现的艺术特性。以歌剧《奥赛罗》中第二主人公雅戈这一反面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以雅戈在歌剧中的音乐作为载体,从音乐主体、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入手,从中找到歌剧艺术在其创作和舞台演绎过程中的艺术“经脉”,为今天的歌剧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中,我国歌剧创作在创作思维上形成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红霞》、《红珊瑚》、《窦娥冤》;一种是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一种是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光》;一种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望夫云》、《阿依古丽》;最后一种是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  相似文献   

10.
美声唱法是意大利文(belcanto)中文直译为美好的歌唱,也译为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成立了佛罗伦萨创作小组,并以希腊悲为剧榜样创作出歌剧。为了用独唱去取代人数众多的合唱,就需改进歌唱的演唱方法,因此,美声唱法也可以说是歌剧的产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柳儿”是普契尼在其未竞的“天鹅之歌”——歌剧《图兰朵》中成功塑造的歌剧形象,也是闻名世界的经典歌剧形象之一。《图兰朵》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对歌剧形象的塑造,完成了柳儿歌剧人物从卑微的柔弱女子上升为生动、鲜明、感人的歌剧形象,赋予了歌剧作品长久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使该歌剧作品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的德奥艺术歌曲,在西方音乐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其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钢琴与人声的相互交融、不完全同于歌剧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歌剧中的咏叹调是歌剧音乐的主要部分,是塑造人物性格、抒发情感,推进剧情的主要手段。本文以《不幸的人生》为例,分析了子君的音乐形象及如何通过演唱把握人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民族歌剧在近千年以来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喜爱,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及其演唱特点的角度,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形象特征为出发点,从曲式结构、旋律走向、调式和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从水红莲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中民族唱法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研究其演唱特点及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15.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巨作,是第一部被搬上国际舞台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歌剧。我们说它是中国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值此《原野》上演2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从《原野》创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本民族的因素与西方创作技法巧妙的融合,以期为中国歌剧创作、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解敏 《科技信息》2008,(15):200-200
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多么温和的西风》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最优美抒情的二重唱,为推动剧情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苏珊娜的咏叹调《美妙时刻将来临》使整部歌剧剧情发展更加跌宕起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到这两首歌剧选曲。本文试图将这两首歌剧选曲在演唱中表演的方法及作用做简单的探索与整理,为声乐教学实践与演唱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歌剧《艺术家的生涯》重唱艺术进行专题性的研究,特以其中经典的"爱情"二重唱为例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探知歌剧艺术的全貌和特征,论证重唱在歌剧中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当时歌剧产生的历史背景,浅析了歌剧《白毛女》的革命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浅析歌剧《白毛女》的革命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显彬  赵凡茜 《科技信息》2009,(13):394-394
本文结合当时歌剧产生的历史背景,浅析了歌剧《白毛女》的革命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歌剧咏叹调《姑娘的秋波》出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唐·帕斯夸莱》,是整部歌剧中最受欢迎且极为经典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艺术价值也非常高。本文将从咏叹调《姑娘的秋波》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两方面探讨《姑娘的秋波》这一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