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柏种源苗期生长和根系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3个育苗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6个省的1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进行了首次种源的育苗试验。苗期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种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苗高、地径及部分根系性状在种源间大都有显或极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遗传因素的制约有关,这将为开展福建柏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2.
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揭示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对其天然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果质量、果长等11个表型性状和苗高、地径等2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红椿种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13个种源中,来自分布区南部和西部种源的果实和种子性状大小明显高于分布区北部和东部种源。无霜期和海拔是影响毛红椿种实大小的主要因素。毛红椿的苗高和地径在不同种源间有显著差异,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控制。毛红椿种源的地径生长与产地纬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源地径的变异模式为纬度渐变型。以苗高为标准对毛红椿优良种源进行初选,可初选出浙江遂昌、湖南新宁、江西赣州、安徽黄山、福建南靖等5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s)种子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利用来自广西、广东、云南、湖南、贵州、江西6省(区)21个大叶栎种源开展苗期测定试验。观测种子的大小、百粒重、苗高、叶片数等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种子和幼苗生长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纵径、横径、百粒重、苗高的变异系数分别是22.43%、23.32%、75.33%,33.85%,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986、0.984、0.999、和0.949,种源生长受中等以上遗传控制。除百粒重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数与日照时数、年均温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筛选出贵州黎平、广西昭平等8个苗期表现优良的种源,其苗高的表型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达到了37.41%、35.50%。种源选择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幼林期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柏17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6~7年生幼林期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在山区、半山区、丘陵区的生长差异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达0.556 1~0.903 40、.630 3~0.914 00、.670 1~0.914 3,反映该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显著,其3个主要性状生长量在山区的表现优于在半山区和丘陵区的表现;根据材积遗传增益选出适宜不同生态环境造林地的7个优良种源和16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8.99%~94.96%、16.78%~215.75%),种源优树99株和家系优树140株(其材积遗传增益比优良种源和家系平均值分别提高63.66%~257.61%、138.33%~878.34%)。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表明,影响种源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日照时数,而导致木材比重自东向西递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种源表型的优劣与其对气候的适应性无关。在种源水平上,杉木各性状具有中等或较强的遗传力,其中以生长性状为最高。3个生长性状(H_8、D_8、H_2)之间、两个分枝性状(NB、NW)之间,以及冠幅(CD)与胸径(D_8)之间,都存在着很强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性,而木材比重(SG)与其它性状之间的相关都非常微弱。利用Smith-Hazel指数对种源进行选择,可以使木材比重保持平均水平,而使生长和形态(尤其是8年生胸径和树高)性状的遗传进度达到最大。选出的10个最优种源为:湖南会同、广西融水、湖南祁阳、广东乐昌、广西那坡、福建永春碧卿、湖南江华、贵州锦屏、福建永安大湖和广东信宜。  相似文献   

6.
蒙古栎多点种源试验研究表明:蒙古栎生长性状地理变异以经、纬向渐变为主;采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法选择出松花湖生态区优良种源为宽甸和磐石种源,白石山及毗邻地区优良种源为磐石和美溪种源;采用环境指数法对种源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磐石、美溪、岫岩、宽甸、红石、白石山种源为高产型种源.蒙古栎种源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松花湖生态区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358,0.8909和0.7275,遗传增益分别为44.22%,65.89%和35%;白石山及毗邻地区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480,0.7207和0.7268,遗传增益分别为34.67%,48.28%和23.83%.  相似文献   

7.
谢巧银 《科技信息》2008,(4):315-316
对柳杉种源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早期生长较慢,在苗期和幼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生长量无明显差别,但随着林木的生长,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差较大,至中成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经综合评判,选出适应性抗逆性强且生长量高的优良种源有四川洪雅、日本精英后、安徽灰州和福建柘荣共4个种源。在Ⅲ类立地和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的条件下,这些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分别可达0.4~0.6m、0.6~0.8cm和0.004~0.006m^3,适宜作为用材林树种在闽东沿海较高海拔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25年生马尾松种源、地点、林分3水平子代试验林为研究材料,从表型、遗传变异两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马尾松遗传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使用Arlequin 3.5软件依据线性模型估算各层次变异的相对分量。以SAS分析软件依据线性模型对林分生长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4因素嵌套模型估算各层次变异的相对分量。【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及种源内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2.56%,种源内不同地点间的变异占1.66%,地点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则占总变异的95.78%。生长表型数据分析结果同样显示胸径与材积性状在种源间、种源内地点间、同一地点的优良林分与普通林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分子方差分析与生长性状表型数据方差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广西马尾松的主要遗传变异存在于林分内个体间。因此在优良种源中开展优良单株选择可以获得更好的改良效果。该结论对于马尾松遗传育种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是珍稀红木树种之一,其木材及木制品极为珍贵,亦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研究交趾黄檀不同种源的苗木生长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效应、地理变异模式以及遗传稳定性,进行不同种源交趾黄檀苗期生长评价,为交趾黄檀的幼林期试验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交趾黄檀优良种源选择和育苗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将引种于泰国、柬埔寨交趾黄檀10个种源的种子分别在海南乐东、广东广州和福建漳州进行多点育苗试验,并对1年生的苗木开展苗期生长性状(苗高和地径)测定与分析。用ASReml-R 3.0对种源与试验点进行方差分析,探讨种源间变异水平以及遗传稳定性; 通过种源生长量均值与种子引种地的地理气候因子的简单相关分析揭示交趾黄檀苗期生长的地理变异模式; 应用R语言程序(GGEBiplots)双标图进行各种源表现型及试验点的代表性分析,并采用类平均法进行基于表型的种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①不同种源交趾黄檀在3个试验点中表现一致,平均参试苗木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泰国北柳(T-CS)种源,平均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泰国呵叻(T-NR)种源,来自柬埔寨磅湛(C-KC)种源的苗木生长表现最差。②交趾黄檀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差异,各性状种源×地点具有极显著效应,表明种源、环境、种源×环境互作等效应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性状影响极其显著。③通过不同种源苗木多点生长表现与引种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10个种源交趾黄檀的生长性状在地理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连续变异。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存在明显的气候生态学特征,主要受经度和年降雨量控制。④通过各种源在3个试验点的GGE双标图分析,泰国北柳(T-CS)种源和柬埔寨暹粒(C-SR)种源在3个试验点表现较优。柬埔寨暹粒(C-SR)种源在3个试验点的生长相对较稳定。⑤根据苗木生长表现、种源及试验点的遗传稳定性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10个种源大致划分为4个类群。生长表现最好的一类种源在苗高和地径上比最差的种源分别提高了147.23%和80.50%。【结论】通过多点多种源的联合分析可知,交趾黄檀在我国南方地区苗期生长良好,尤其适应我国海南热带地区。综合各种源苗木在各试验点的苗期生长表现,初步筛选出泰国北柳(T-CS)和柬埔寨暹粒(C-SR)2个生长表现较优且适应性较强的种源,可在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开展引种和遗传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班克松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北美引种的23个种源的班克松7 a生试验结果表明:班克松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冠幅、针叶长等性状表现出极明显的遗传分化,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寒性;选择出19,16,10号为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引种造林的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6.93%,24.67%和27.08%,生长量分别超出吉林省大面积推广造林的09号(美国密执安州)种源的28.43%、14.21%和17.78%,33.3%、27.96%和20.43%,62.5%、38.89%和30.56%.通过多性状的PCA分析,将供试的23个班克松种源的原产地划分成4个种源区,其中Ⅰ号种源区(北美五大湖区)为吉林省引种优良种源区.对优良种源区的优良个体进行了木材物理性能测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子代幼苗苗高和地径对比,分析黄檗种源间、家系间和家系内个体间生长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苗高差异不显著,地径差异显著(F=41.22~(**)),临江黄檗幼苗苗高和地径均值均大于黑龙江黄檗;种源内不同家系间苗高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34.74~(**)和F=34.48~(**)),黑龙江种源12号(H-12)在所有家系中苗高表现最好,临江种源中优良家系数量较多.两个种源内不同家系间地径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F=9.19~(**)和F=15.40~(**)),临江种源1号家系(L-1)幼苗地径最大,黑龙江种源12号家系(H-12)幼苗地径最大;黄檗幼苗苗高与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在优良家系内苗高最优良单株是黑龙江种源12号家系第1号单株(H-12-1),苗高为95 cm;地径最优良的单株是临江种源第22号家系第17号单株(L-22-17),地径为10.47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揭示不同种源樟子松在帽儿山地区的生长差异性,选择出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采种、1982年育苗、1984年春造林到帽儿山地区的高峰、图强、卡伦山、红花尔基、罕达盖、金山、阿尔山等7个种源31年生樟子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樟子松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年轮宽度及保存率等6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选择优良种源。【结果】种源间胸径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材积和冠幅达到显著差异(P<0.05),树高没有显著差异(P>0.05); 区组间各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图强种源的年轮宽度最大(3.69 mm),保存率则最小(56.67%); 不同种源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及年轮宽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樟子松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模式不明显,而保存率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图强种源综合指数得分最高(2.972)。【结论】31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生长性状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差异,红花尔基、高峰种源生长较好; 图强种源表现最好,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源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为广东地区降香黄檀造林提供优良种源。【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11年生降香黄檀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观测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心材比率,在生长和材性性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依据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进行早期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 8个种源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材积和心材比率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其余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 0.05)。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材比率与胸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降香黄檀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种源地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影响,来自年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地区的降香黄檀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心材比率也较高。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8个种源大致划分为具有明显地理格局的两类:一类为东部沿海种源,另一类为中西部山脉种源。 【结论】 降香黄檀的遗传分化与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均有一定的关系。初步挑选出生长快、材质优,心材比率高的白沙种源可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降香黄檀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越南黄花梨幼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早期生长性状优良的越南黄花梨家系,以及越南黄花梨引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年生的越南黄花梨10种源46个家系的早期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早期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越南黄花梨早期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以上差异,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0.81%~36.97%和4.20%~10.95%。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5±0.19)~(0.81±0.06),(0.27±0.16)~(0.59±0.09) 和(0.18±0.13)~(0.35±0.19)。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生长指标、叶型和冠幅性状选出早期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6个。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地径、叶色值、叶片叶绿素SPAD值以及冠幅的平均遗传增益为6.87%、6.54%、6.77%、2.62%、3.50%和9.43%。【结论】8号(兴安)种源不仅生长优良,而且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可作为越南黄花梨引种栽培的首选种源。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全国不同杉木种源区的42个代表性种源进行了地理种源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杉木种源水平上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实验使用15个EST-SSR引物扩增出17个位点,共有52个多态性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具3.058 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的PIC为0.296。相对其他研究,该研究利用SSR标记在每位点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变异信息。以遗传距离10作为阀值时,42个杉木种源聚类分析可知,除了福建永春碧卿(编号2)和广西浦北(编号16)种源自成一类外,其他40个种源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地理分布被聚为四大类群,与以往的杉木种子区划研究结果有较高的吻合度。同时,研究也检测到SSR分子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在四大类群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而且这些标记大多位于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功能基因的编码区域内。因此,笔者推测杉木的地理变异可能与这些基因的等位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柳桉41个家系生长性状、抗逆性状、形质性状和木材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选择出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山地发展的GB000002等9个优良家系和60个优良单株,其4a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家系平均值为12.43 m,12.32 cm,0.072 17 m3,单株平均值为15.7 m,16.0 cm,0.134 6 m3,且形质性状和木材品质兼优.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无性繁殖和种子园建设等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纸浆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福建三明和仙游两个试验点9年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制约;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单株纤维素产量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105个家系中各选出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从三明点选出W00249、W00251等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达10.718kg,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9.55m、12.4cm和0.05848^3,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50.39%、93.75%和173.91%;从仙游点选出W00307、W00335等1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其平均单株纤维素产量为8.240kg,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7.34m、11.4cm和0.04172m^3,分别大于福建省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的52.92%、132.65%和210.65%,增产效果极为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