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部军事威胁和市场经济因素是中国高科技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上个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威胁,迫使中国人开始了在高科技领域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并成功地完成了“两弹一星”工程 这次实践的成果为近十年高科技在中国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和人才基础。文革的混乱造成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2.
通过域名根服务器掌握互联网实际控制权的美国,还通过垄断的操作系统与大型应用软件实现了各种计算机系统的监测与实际控制,成为事实上最大的安全威胁,黑客不过是美国的有意误导。严峻的网络空间安全需要我们对“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热炒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中国的信息化必须是建立在中国自己构建的网络空间中,且安全管理与功能管理并重。只有这样中国的信息化产业才可能真正独立成长,并承担起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任,而非仅仅是美国控制的互联网应用者。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其国家和集团利益,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频繁干涉他国内政,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威胁。我们应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联合国的宪章、宗旨和原则为依据,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并为长期斗争,积极主动地回击西方“人权攻势”作好充分准备,为人权本意在世界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所谓“中国威胁”(Chinathreat),在美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所谓“中国威胁论”,则是在冷战结束、中国成为美国国内保守派眼中的“战略竞争者”后才正式出炉。后冷战时代,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先后经历五次高潮,虽然每次内容各有差异,但对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显而易见。“中国威胁”的雏形所谓“中国威胁”,最初主要是美国社会对华人的“不信任”和“恐惧”。19世纪中叶,大批华工和移民来到美国。由于踏实能干、工资要求低,华人受到雇主的欢迎,但却对当地人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此外,由于语言、生活习俗等差异也使双方误解不断,部分…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态度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喧嚣就从没有停过。美国与日本是叫嚷得最大声、最卖力的两个国家,且让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表演的。美国,从东亚到西亚,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军事基地,把中国包围了一个严实,一年从头到尾不停地与中国周边的国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它的潜台词是,“中国的发展对于你们(中国周边国家)来说是最大的威胁,只有我可以保护你们”。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推出有事法案,制定防卫大纲……正背弃二战以来的军事、外交政策,以成为军事政治大国,提升其处理国际重大问题的影响力。它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到夏威夷,难免要看看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战机已飞临珍珠港上空,美军仍“浑然不觉”,停泊在港内的太平洋舰队几乎瞬间即付出折戟沉沙的惨痛代价。经历过“珍珠港事件”的美国,对于大国挑战的防范,时有“一朝被蛇咬”后的感觉。理性的中国学者也不可能完全把美国此后对大国的防范统统看作是冷战思维,毕竟珍珠港事件发生时,还远没有冷战的影子。9.11使冷战后应对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理所当然地提上布什政府的议事日程。而中国与美国站在一起反击恐怖主义使布什政府把中国是“竞争对手”的帽子撂到一边,并致力于与中国发展一种建设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外刊要论     
《生存》2004年夏季刊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混淆威胁招致惩罚JeffreyRecord(前美国参议院军备委员会顾问)冷战期间,因为对来自共产主义阵营的威胁辨别不清,美国政府错误地将越南民族解放战争视为带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世界的挑战,并由此错误地介入了越南战争。9.11后,布什政府同样混淆了美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首先,将无赖国家与“基地”组织相提并论,从而将那些并不对美国构成实质威胁的无赖国家视为“反恐”首要目标;其次,对全球恐怖主义集团不加区分,使本不以美国为攻击目标的恐怖主义集团调转矛头;第三,无视无赖国…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持之以恒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十多亿中国人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在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国家,保持了如此之快和如此之久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奇迹在世界经济史上恐怕只有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和“二战”之后的日本可堪媲美。增长给中国人带来的福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误区,把发展等同于增长,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而忽视了增长对环境、资源以…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反倾销”成为美国频频动用的贸易报复手段。这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相关联的。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美国国内有些产业以加工制造业为典型代表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威胁;而在打开全球市场方面,其进展却不如想象顺利。在这样的条件下,美国开始奉行“公平贸易”,即继续致力于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要求贸易伙伴也同样打开国内市场,并对所谓“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实行严厉报复。“反倾销”和“反补贴”、“保障措施”、“301条款”等的加强使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迅速扩大使中国…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甚嚣尘上的“全球化”概念是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美国单极霸权主义等联系在一起的 ,在本质上是要对民族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民族产业进行解构。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国防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防建设应以海权国防理论为基础 ,以维护发展权为核心 ,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中国的经济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要冲破美国海上霸权 ,就需要进行利益格局调整 ,集中力量发展国防。  相似文献   

13.
紫晓 《科技潮》2001,(7):81-84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海湾战争”、“波黑行动”、“沙漠之狐”和“盟军行动”等局部战争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那些由美国上演的以空间系统为主角的现代战争,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今天,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太空大战的威胁依然存在,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系统的应用,必将推动战争军事理论的转变,使人类为之不寒而栗的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相似文献   

14.
外刊要论     
核冲击波:糟糕选项中的最优选择Michael J.Green(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今日军控》2006年11月刊美国军控协会出版朝鲜核试验后,美国国内围绕如何促使朝鲜放弃核武产生了巨大争论,主要有四种观点:与朝鲜直接接触,以一揽子的安全保障换取其放弃核武;以军事威胁为后盾,采取“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有效封锁朝鲜,防止其向外输出核武器和核材料;彻底推翻金正日政权,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四种观点各有利弊,综合其优点,美国应采取如下战略:加强与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的合作,谋求继续推进六方会谈的进行,争取…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唐娜·哈拉维以“赛博格”理论而蜚声学界。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展开了一场关于女性与科技的对话,通过“赛博格”的女性主义隐喻揭示了现代科技中女性的缺失和“边缘化”地位,并且象征性地指出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首先是承认女性在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次是建构女性主义民主客观的科学观。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是中国的两个最主要的盟国之一,曾给中国以经济军事上的援助和政治上的提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就是对中国的友谊,相反,仅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手段。美国战时对华政策的目标就是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实行全球战略的工具。我们认为,早有把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一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自一战以来一直觊觎着世界霸权,而独占中国、称霸亚洲是其既定目标。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旨在吞并中国、独霸亚太区域的侵华战争。这不仅威胁到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更是对美国谋求远东霸主地位的挑战,对此美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七·七”事变后,罗斯福在芝加哥连续三次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其用意就在于警告日本:美国不容忍它  相似文献   

17.
苏杨 《科技潮》2006,(12):24-27
在中国,“循环经济”从学术用语发展到政策用语再到流行语不过10年时间,对大众来说还是“高档但费解”的词,不过,在学者和某些圈子里,也许因为这是个热门概念导致了一哄而上。从概念、理论到实践,各个层面都人头攒动。笔者因为参与过有关政策的制定,也经常与一些“业内”人士共话循环经济,因此经常耳闻目睹许多怪事、趣事、糊涂事,以及“考古”出来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有别于美国的特殊地质条件,在借鉴美国成功理论的推动自己煤层气基础理论的发展的同时,美国的“中煤阶优势”理论在中国的推行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36年8月(?)日本政府就把“确保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确立为“根本国策”。日本不仅要征服中国,还要。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排除英美等国在东南亚的势力,由日本充当东亚大陆和太平洋的霸主。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然后以中国为基地,向北进攻苏联,向南与英美开战。但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1938年  相似文献   

20.
《科技智囊》2004,(12):109-116
似乎没有人能够说明,企业、管理思想和理论、大的经济环境之间到底谁影响了谁,谁促进了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不断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又带动了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当然,经济层面的突飞猛进势必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发展必将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创造无疑又要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当中……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讨论一个注定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其实不过是力图从企业发展、管理思想、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脉络之中寻找一些思路,无论是本期我们所做的“中国式管理”的话题讨论,还是我们将要对世界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梳理,无疑都是希望中国企业能够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中找到自己的管理坐标,不断发展创新并融合中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正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管理”,让中国企业和世界上所有优秀的企业一起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