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蒋双方的战略目标存在严重对抗,使得作为美国战时对华政策具体执行者的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势在必然。当对日战争胜利在望,美国战时对华政策被置于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之下,美国对华政策的实施重心开始由战时军事目标转向战后政治和经济目标。罗斯福“舍史取蒋”,由此导致了所谓的“史迪威事件”。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中出现了以赫尔利为首和以谢伟思为代表的两种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双方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一是对国共两党的认识及其态度;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对象问题;三是如何实现中国统一。这场争论虽然对中国抗战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两种不同主张的实质是完全相同的,即从美国战略利益出发,保持其在战时及战后对中国的控制,实现其控制中国、独占中国的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服从于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追求着两大目标:一是“有效的军事盟  相似文献   

4.
日本紧跟 德法不随——美国“协调对华政策”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应对中国“和平崛起”已成为西方大国对外战略的重要课题。自年初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围绕这一课题掀起了错综复杂的“大国协调对华政策”的旋风。从初步结果看,日本表现出紧跟美国的意向和行动,而德法等欧洲大国则坚持自己的立场。日本配合美国施压日本近几年来对华外交一直保守僵化,并想借“日美同盟”加重其“大国外交”的运作,实现政治上的突破,成为所谓“正常国家”,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因此,日本极力向布什政府靠拢,积极在亚洲应对美军全球战略的调整,强化日本海上航线的防卫能力等等。特别是今年2月19日,美日两国…  相似文献   

5.
5月对美国是流年不利的月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星期,美国对华政策接连遭受到两个重大打击,政治上是5月24日台湾爆发的反美示威,经济上是英国5月30日单独宣布放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本来已经走入穷途末路的美国对华政策,经过这两重打击,更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在美国国内,报纸掀起了一片要求重新审查美国对华政策的呼声,主张对中国采取“新面貌”政策。所谓“新面貌”政策就是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相似文献   

6.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就是,“撒手”了之,放弃干涉。然而,随着中苏结盟以及固有的反共思维的反弹,美国国内掀起一股“麦卡锡主义”恶浪,这使美政治环境严重恶化,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对台政策彻底改弦易辙,美军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保护台湾,阻挠中国领土的统一。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座暗礁。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平衡中美日三角关系。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因素对于日本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任何同盟关系的强化总是需要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和共同对付的潜在对手。美国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上的力量日益强大,因此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益,即美日合作牵制中国”。近年来,日本的《防卫白皮书》用了大量篇幅谈论中国军事力量问题,强调“中国的导弹指向亚洲和日本”。2002年8月2日提交内阁的《防卫白皮书》进一步强调,中国国防经费14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8.
王鹏 《世界知识》2023,(9):35-37
<正>拜登政府上台执政已两年有余,其对华政策不仅全盘继承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极限打压,更冠以“战略竞争”的名义在策略、手段层面不断“推陈出新”。理解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竞争”的实质是我们精准把握美国对华政策并积极、有效应对的前提,而拜登政府频繁使用的out-compete China(“汰逐中国”)一词,为我们供了一个观察、研判、定性美国对华政策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战后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宣告了美国战后初期对华政策的彻底破产,也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政策走向失败的开端。援蒋抢占果实美国战后对华政策在其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罗斯福生前就已大体确定:美国需要一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它在表面上保持独立,实际上听命于美,享有大国地位,政治上、经济上相对稳定,以便遏制苏联和充当美国亚洲政策的支柱。为此目的,就要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同时要使国民党政府接纳中国共产党以之为联合政府的点缀,以排除所谓苏联通过中共来“干涉中国内政的可能性”。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障碍是:存在着一个得到人民支持并拥有强大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的明显调整。这一调整背后存在复杂的日本国内政治和外交战略动因,其未来发展前景仍有待观察。安倍调整对华政策这是2012年底安倍上台以来首次正式访华,距离上次日本首相访问已有七年。中日关系如此"相邻不相  相似文献   

11.
对华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就开始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政策,屡遭失败后,又实行联华反苏以至在扩大对华接触中利用经济手段对中国实行种种压力的政策。美国对华政策的种种变化其目的就在于保住并发展其在世界格局中的霸权地位。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然而,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关系的变化,美中之间的关系也必将在矛盾和摩擦中逐渐得到协调、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撞机事件”以及美国加强对我军事侦察这一背景、美国售台武器升级以及布什“竭尽所能助台自卫”的狂妄言论,使人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上。近一段时间来,随着一系列事态的发展,人们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否正由欧洲转向亚太产生了警惕。关注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事关对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判断,事关我们内外政策的制定。1968年12月,陈毅外长在向中央递交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仅因为美帝侵越便认为其战略东移,仅仅看见美苏共同反华便以为美帝可以放弃或不重视欧洲,这是错误的。他正确地指出了美国战略重点没有东移,美苏矛盾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论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中国通”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问题。指出:以史迪威事件为界限,前期,“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是一致的,即“扶蒋抗日”。但后期,美国对华政策则为“扶蒋反共”,而“中国通”却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从而与美国对华政策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矛盾,最终成为所谓“丢失中国”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研究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论文颇多,并有论文集出版,但是大多偏重论述美国对华政策,而较少系统论述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时期对美国的政策。笔者认为,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固然是主要的方面,然要全面地、历史地来看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光研究美国对华政策是不够的。而事实上国民党政府对美政策上有一整套的方针政策,力图使中美关系按他们的设想和要求发展,而非“按照罗斯福的理想模式发展。”在对美关系上,国民党政府有它的主动性、独立性,决非一味的被动。这个主动性和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对美政策上,  相似文献   

15.
当今美国统治集团和决策者们对中国的心态十分复杂,用基辛格的话说就是,“美国对中国又爱又恨”。中国的发展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获益,但美国又担心中国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军事力量的壮大,从而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处于深刻的矛盾之中。它既想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防止冲突,但又时时提防着中国的发展,总是在想方设法遏制或延缓中国的发展。所谓“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就是这样产生的。种种事实表明,布什政府目前和今后几年内仍将基本上继续保持“接触加遏制”的基本框架,在外交层面上继续保持与我国接触、…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应对中国作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其中包括采取自强、羁绊、改制、防范等四大战略手段。不管美国大选结果如何,新总统对华政策的差异也就是在这些战略上的轻重缓急不一样而已。共和党的特朗普如果上任,可能会更重视自强、防范,而民主党希拉里当选的话可能会继续几大羁绊、改制。无论如何,对这四大战略,中国应该有明确的应对之方。第一,对于美国的"自强",中国总体应采取观望和鼓  相似文献   

17.
中美:国际体系的不同层次? 赵海:我想我们可以从国际体系层次上来谈中美关系。我们谈论中美关系时,主要在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美国总是把自己视为世界领导者,所以美国总是在考虑全球战略。在欧洲,美国借助北约与欧洲合作;在亚洲,美国凭借《日美安全条约》和日本合作。美国总是想向外推广其民主制度、价值观念等,美国想把中国纳入其全球战  相似文献   

18.
中日战争初期,美国政府奉行了一条举棋不定的“中立”政策:一方面,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美国不甘心让日本独占中国,对中国的自卫行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以牵制日本扩大侵华;另一方面,由于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国内受到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牵制,既不愿意放弃有利可图的对日贸易,在军事上又没有作好对日作战的准备,因而不肯切实采取支持中国抗战、制裁日本侵略的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战略和大国关系上进行策略调整;对华政策有三种动向值得注意。在美国的大选年来观察美国在各方面的动向,是很有意义的。 6月8一9日,南京大学中美中心和上海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总统肯尼迪上台前后,曾和民主党谋士们一再鼓吹要“重新研究”对华政策,表示“必须设法改进同大陆中国的往来”。与此同时,他们纷纷在美国报刊上发表“两个中国”的各种謬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制造“两个中国”的新方案,作为“改变”对华政策的蓝本。综合美国报刊所传,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新阴谋大体有如下三种: 第一,是台湾成为“独立国”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蒋介石集团的军队撤出金门和马祖;台湾“独立”,成为联合国的新会员国;中国“进入”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但中国政府必须保证不以武力解放台湾。肯尼迪于1960年7月3日在答复英国“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