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显微观察技术对披针新月蕨(Pronephrium penangianum)的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披针新月蕨孢子褐色,二面型,接种后约12 d,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成原叶体,孢子萌发是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是槲蕨型(Drynaria-type),成熟原叶体是心形,接种46 d后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披针新月蕨的颈卵器起源于原叶体生长点下方的原始细胞.原始细胞经过2次不等分裂,形成3个细胞,分别是顶细胞、初生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初生细胞不等分裂,形成中央细胞和颈沟细胞.随后,中央细胞不等分裂形成腹沟细胞和卵细胞.随着卵细胞成熟,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逐渐退化,但腹沟细胞通过孔区与卵细胞相连.卵细胞成熟后,细胞上表面具有明显的卵膜,中央具有受精孔.本研究对于完善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和探讨蕨类植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蕨雌性生殖器官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蕨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颈卵器的发育过程,报道了颈卵器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蕨孢子接种后,约28d颈卵器表面原始细胞发生,并很快形成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分裂形成初生腹细胞和初生沟细胞,初生腹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卵细胞和腹沟细胞,卵细胞进一步发育,以卵细胞的细胞壁的增厚为标志,颈卵器发育成熟,颈卵器颈部顶端细胞打开,成熟的卵细胞准备受精。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肾蕨颈卵器中的中轴列细胞发育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肾蕨颈卵器中轴列细胞由1个卵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4个颈沟细胞组成.其中卵细胞是中轴列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卯细胞在刚刚形成时,细胞核椭圆形,核仁明显,细胞中细胞器丰富,随着卵细胞的发育,卵细胞与周围细胞间形成分离腔,并在表面出现附加膜,同时核伸长呈新月形,形成核外折的结构.本文重点报道了卵细胞发育过程中附加膜、分离腔的形成以及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形态与分布的变化,同时探讨了卵细胞的结构变化在受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C.panzhihuaensis胚珠的结构、发育和受精前的雌配子体及颈卵器的发育.幼小胚珠由珠被、珠心组织组成,珠心组织内的功能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形成游离核的雌配子体,最终形成细胞的雌配子体.人工授粉15d后,颈卵器开始发育,颈卵器由2个颈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组成,通常2个颈卵器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银杏雌配子体形成及颈卵器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杏的功能大孢子经10多次游离核分裂,形成约2000个核后,向心地形成细胞壁。雌配子体中游离核之间细胞壁还未完全形成时,在其近珠孔端表面可看到颈卵器线细胞发生。一个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数目通常为2个,它们的发育最初不同步,以后逐渐趋向一致,在颈卵器的发育过程中的颈卵器颈细胞和中央细胞的形态及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颈卵器的2个颈细胞的受精前进行一次斜向分裂形成4个颈细胞,此分裂一般早于中央细胞的分裂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C.panzhihuaensis胚珠的结构,发育和受精前的雌配子体及颈卵器的发育,幼小胚朱由珠被,珠心组织组成,珠心组织内的功能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形成游离核的雌配子体,最终形成细胞的雌配子体。人工授粉15d后,颈卵器开始发育,颈卵器由2个颈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组成,通常2个颈卵器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7.
芒苞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a)为珠孔受精,进人胚囊的二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的次生核进行正常的双受精,其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受精后的初生胚乳核立即分裂,其发育方式为核型。合子休眠期较长,胚胎发育过程中基细胞有两种分裂方式。也观察了在以上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与淀粉粒的积累与消失。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甘薯受精期间的胚囊结构、受精作用和多糖及蛋白质的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授粉后5小时,花粉管进入胚囊并释放精子,7小时左右卵进行受精,11—12小时合子即形成,15—16小时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授粉后8小时极核受精,11—12小时初生胚乳核进行第一次分裂,初生胚乳核的分裂比合子早3—4小时;按Gerrasimoua—Narashina的分类,双受精属于有丝分裂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C .panzhihuaensis的受精作用 ,胚胎发生和分化 .人工授粉 15d后 ,颈卵器开始发育 ,7月底到 8月中旬受精作用发生 ,受精过程有三种情况 :即球形精细胞或蠕虫状精子从卵顶部进入卵细胞内 ,纤毛带遗弃在颈卵器室中 ,或具纤毛带的精细胞进入卵中 ,纤毛带遗弃在卵细胞质内 ,精卵核融合 .胚胎发生经历较长的游离核原胚阶段 ,游离核原胚形成细胞后 ,幼胚开始分化 .受精后的雌配子体发育成胚乳 .成熟的胚由子叶 (二片 )、胚芽、胚根、胚根鞘及螺旋折叠的胚柄组成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C.panzhihunensis的受精作用,胚生和分化。人工授粉15d后,颈卵器开始发育,7月底到8月中旬受精作用发生,受精过程有三种情况:即球形精细胞或蠕虫状精子从卵顶部进入卵细胞内,纤毛胎发生经历较长的游离核原胚阶段。  相似文献   

11.
用GMA半薄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萌发时期的红萍大孢子,从形态变化的过程可区分为四个阶段:①大孢子萌动前期.从大孢子果润水开始到原叶体母细胞上浮分裂止.②原叶体发育期.原叶体母细胞分裂发育形成原叶体.③颈卵器形成期.原叶体生长从三射缝突出大孢子之外,并形成颈卵器.④胚的生长发育期.卵成熟受精后,逐步发育成子叶、幼茎、基足和初生根.还讨论了形态发生与结构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精子发生及受精细胞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Osbeck1765)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亚科,对虾属,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虾类,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常与墨吉对虾混栖。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3.
<正>1.花粉母细胞的胞质分裂是在减数分裂之后同时发生的。四合花粉为四面体形。花粉于二细胞时散落。 2.单一的皮下孢原不经过任何分裂,直接行使胚囊母细胞的功能。 3.胚囊为单孢8-核型。 4.观察到双受精过程。 5.胚乳的形成与Maurtzon(1935)认为的Catalpa型不同。不同点是: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胚乳原始细胞、合点吸器和珠孔吸器,后二者是非常短命的,由胚乳原始细胞形成胚乳,由合点区细胞解体形成次生合点吸器。 6.休眠合子随着吸器的解体迁移到合点端,而后随着胚乳的迅速伸展进入胚囊中部。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甘薯受精前后卵器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助细胞在珠孔端具有丝状器,并有丰富的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体(在宿存助细胞中特别丰富),花粉管进入到退化助细胞中并将内含物释放出来.卵细胞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受精后,类脂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核糖核蛋白体明显增加.受精前卵器各细胞只有珠孔端具有壁,受精后合子的高尔基体的数量和活性增加.还比较了甘薯卵器和到目前为止研究过的其它一些植物卵器超微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简要报道了糜子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花粉败育、小孢子均等分裂、二细胞抱原、双卵卵器、助细胞状卵,双胚囊、三核合子和单受精等.  相似文献   

16.
Unlike animals, plants do not set aside germ cells early in development. In angiosperm species, reproduction occurs in the adult plant upon flowering. The multicellular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s differentiate from meiotic products within reproductive floral organs. Double fertilization is another remarkable feature of most angiosperm species. The zygote derived from fertilization of the egg cell by one of the sperm cells and the endosperm from fertilization of the central cell by the second sperm cell develop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together and enclosed in the sporophytic maternal integuments, forming the seed. Understanding plant reproduction is biologically pertinent and agronomically and ecologically important. Here, we describe the known functions of histone lysine methylations in various steps of reproduction in the reference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It is emerging that histone lysine methylation is key for understanding epigenetic regulation networks of genome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