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已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由之路,它为乡村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推动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为厚植人力资本,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消除教育壁垒,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扩充教育场景,促进乡村教学质量提升等。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建设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培养数字化教育人才等路径,重构数字化乡村教育生态,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童蒙教育作为朱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对于培养乡村儿童的道德品质、知识素养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童蒙教育思想在当代乡村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现状,探讨了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普及和传承朱子童蒙教育思想。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措施,可以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推动朱子童蒙教育思想在乡村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与传承,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特别重视乡村教育,把乡村教育视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他的乡村教育是依据中国国情进行的,体现了当时乡村教育的需要。虽然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他的乡村教育并未给中国带来根本的变化,但他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些做法对我们现在的农村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实行了乡村撤点并校的办学举措,扩大了教育规模减少了教育支出,但带来了许多弊端,比如使家庭教育成本增加,学生辍学情况比较严重,同时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如何走出乡村教育的困境?本文提出应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改变教育中存在的效率优先思想,尽快消除对乡村教育的制度性歧视,采取反哺乡村教育政策,同时充实乡村教育师资,实现教育模式多样化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何飞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2):169-170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所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乡村教育思想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和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合理成分,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龚财枝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32-134,13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黄炎培、陶行知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同有异,其经验和教训为今天从事乡村教育改革的人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教育能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高质量劳动力和科技创新融合是乡村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基于2001—2020年我国各省份省际面板数据,从教育扩展和教育差距两个维度衡量教育发展状况,理论探讨了教育发展对乡村产业升级效应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教育扩展对乡村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并呈倒U型关系,教育差距抑制了乡村产业升级;农村技术创新在教育发展与乡村产业升级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据此,应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鼓励人才回流农村,加强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推进农业经营数字化,提高农村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陶行知二人是中国伟大的平民教育家,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们二人又都把发展平民教育的眼光放到了乡村,并亲自领导了乡村平民教育的实践,而且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乡村平民教育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段飞艳 《科技信息》2010,(18):I0067-I0067
温德尔·拜瑞的乡村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其乡村教育思想的简要梳理,本文发现温德尔·拜瑞十分强调乡村教育本土化,注重乡村教育本土化的价值,这对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在相关政策制定、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方面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亦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育模式和宣传手段落后、教育主体萎缩、队伍不健全、物质保障缺失、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玉林五属的开明士绅为谋一域教育发展、救社会于危难,举民间力量,积极开展改良私塾和兴办新学活动。新桂系执政时期对乡村教育采取“政、教、军”三位一体制度,欲使私塾与新学之教育合二为一。此举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教育的转型,但也使乡村教育走向军政化。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缓慢的、崎岖的过程,民国乡村教育面临着巨大的阻碍和挫折,其发展走了不少的弯路.该文将主要从城乡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和官民文化差异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挫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主要提倡者和实践者,是现代中国最早注意农民问题的教育家之一。早在民国时期他不仅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的严重性,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且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种种出路。他主张发展“生利”的乡村教育,要建设中国乡村的活教育。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乡村教育与地方社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式教育在课程、教法、师资等方面与乡土社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和冲突,国民教育取代家族私塾,新式教师取代塾师,失去了乡土的滋养的乡村教师,身在农村却背离农村,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缺乏与农村社会生活应有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滇西乡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滇西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探讨滇西乡村小学的教育投入、教师评价、教师培训模式、校本课程建设、留守儿童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对滇西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祥云、弥渡县部分乡村小学为调查对象,发现滇西乡村小学存在师资队伍、教育设施、教育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典型问题急待解决。为此,从课程开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的增添与使用、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教育部门领导的培训与管理、地方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滇西乡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乡村学校学生缺少家庭关怀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发展、学业水平和心理健康。除了家庭成员之外,乡村教师最有可能成为乡村学生的“重要他人”,其教育关怀对于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补偿作用。乡村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评价的组织环节充分体现教育关怀。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0年全国30省市的数据,借助计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乡村教育投资是否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教育投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缓乡村教育边缘化趋势。其中人力、财力的作用最明显,而学校数量越多反而具有负作用。乡村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并且都有教职工数量与学校不相匹配的问题。若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进行乡村教育体制改革;立足教育投资公平视角,增加东西部地区高素质教职工数量,精简学校数量;中部地区则应适量增加学校,优化教职工素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教育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发展乡村教育,是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直在致力探讨的课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扶贫需先扶志。作为脱贫致富的首要选择,同时也是重要途径,教育有着巨大的力量,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振兴乡村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而在乡村教育振兴中,乡村教师是中坚力量。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乡村教育情怀。基于此,该文就如何培养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0.
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热爱乡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是乡村教师的正确价值观;爱教、求真、向善、致美是乡村教师的必备品质;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是乡村教师的关键能力。发展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在坚持发展性、开放性、体验性原则的基础上从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三个维度重构具有适切性的乡村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发展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课程重心是构建乡土教育情怀的教育信念类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