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和翔实的数据说明,全球自然灾害的风险与日俱增,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防灾减灾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预报和预警灾害的发生非常重要.指出,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特大型城市,其可能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台风风暴潮、暴雨内涝、赤潮、高温、雷击和地震等.上海自然灾害的特点是发生频繁,灾情严重和成因复杂.针对上海市降险减灾的严峻形势,提出应从防范重点自然灾害,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技术研究,健全综合救灾体系,建立可操作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避难所建设,减轻防灾降险后遗症,组建防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开展减灾科普宣传和培养灾害管理人才等方面积极着手,以提高上海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全国20个特大城市居住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理论,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用AHP法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对数据进行了同趋化和归一化处理,作出了全国20个特大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严重的脆弱地区,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笔者构建了黄河三角洲固有脆弱性和特有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了固有脆弱性和特有脆弱性评价与分析.黄河三角洲固有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微度脆弱(51.52%)和中度脆弱(26.13%),微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海洋部分和内陆区域,而中度脆弱主要分布于靠近沿海地区.特有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微度脆弱(44.叭%)和轻度脆弱(23.95%),微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海洋部分,轻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连市日降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结合GIS技术,从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入手,选取18个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来看,大连市具有东北部、西南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较低的特点;北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较低,而南部区域较高;西南部、中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较高,东北部、南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以中风险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41.3%,从大连市的东北到西南方向呈片状分布;其次是低风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93%,主要分布在庄河市的西北部和瓦房店市;高风险区域面积小,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72%,集中分布在沙河口区和长海县。沙河口区和长海县作为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已成为防洪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化工企业风险评估模型种类繁多,但均存在不能客观、准确反映风险值及各风险因子权重无法合理确定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双重"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利用Delphi法对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改进,从而使得出的风险因子权重值更接近实际;其次,将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相结合对企业各风险因子的影响度进行排序,进而得出"生产装置未定期检查"和"飓风"这两种因子对化工厂的风险影响最大的结论。该风险评估模型能有效避免传统方法的弊端,最终评估结果(风险值为0.608)与实际风险辨识结果一致,为化工企业的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系统为例,采用压力驱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在全面识别水循环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因子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和专家评价,详细阐述了脆弱性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权重法得到水资源系统各个脆弱性因子的权重,并由此对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整体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较大,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该地区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周边地带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大城市周边地带进行理论界定,并建立其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对大城市周边地带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及SPSS软件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得出其指标层次结构,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了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结果 建立了大城市周边地带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该指标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乔楚  陈军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3):14471-14478
为科学评估岩溶区燃气管道的致灾可能性,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活跃性、灾害因子风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多重维度全面分析致灾事件体系,结合贝叶斯网络的信念传播更新优势逐层推算致灾事件的危险概率;结合易损性与可靠度分析理论,立足于有限元模拟结果和聚乙烯管道特性构建数理模型,从灾害损伤强度和抵抗灾害能力两者的交互作用视角综合核算管道的易损概率,创新“事件危险性+管道易损性”的致灾概率研究范式并开展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易损性-灾害系统集成视角开展致灾概率分析有利于立足系统性视角科学测度致灾事件的危险概率,同时准确评估管道抗外载能力对致灾过程的重要影响;ZJ岩溶区段燃气管道的致灾概率为0.9 692×10-3,属于不可接受等级,需根据成本与效益对岩溶发育程度、管道安全水平、灾害演化趋势等开展持续监测与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9.
煤炭长期开采不仅能导致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采空区沉陷及各类次生灾害等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矿区灾害风险管理和城市转型策略,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本文以以抚顺西露天煤矿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感知心理测量方法,基于田野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整体处较高水平,且各区域间存在差异性;煤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感知的诗歌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年龄、居住距离、灾害经历损失、预警知识、应急知识、对政府监测预报准确率的信任、对政府应急防御能力的信任、对政府预警信息时效性的信任、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基于此,针对韧性城市理念构建自下而上公众参与机制,以期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资源枯竭城市韧性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因素做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准则层中规模的影响权重最大,并且超过了一半,水平的影响次之,而效益的影响最弱,揭示了辽宁省工业旅游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在因子层中,直接经济效益、工业旅游产品结构和工业旅游开发这3个重要因子的权重很低,揭示了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短板。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别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效益,使游客享受创造的情趣;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提高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发展体系,扩大工业旅游的规模,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对青岛市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由于经济飞速发展,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以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海平面上升灾害风险指数、健康指数等,建立了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值为5.64~86.20,随着海水水质变差,物种种类减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岸滩环境变化等人为活动的加剧,该值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早、速度快的市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后期发展起来的胶州市、城阳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低。该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胶州湾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评价结果,能够为改善胶州湾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风险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入手,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看做是基于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不确定系统.通过判断风险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基于集对分析思想.建立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客观的降维方法--投影寻踪确定了因素的权重,降低了风险分析问题的复杂性.重点研究了集对联系度中差异性系数的客观量化方法,将其偏向性和偏向程度加入风险不确定性的计算中,得到了风险闻值的范围,进而得出了风险不确定性的大小.利用该方法对某市做了动态风险分析评价和趋势预测,并得出该市处于中度风险的可能性为52%的结论.该方法解决了以往灾害风险分析中多需要历史灾害数据或大样本数据的问题,为更多的目标物风险分析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岩  王彬  李宁  王延辉 《河南科学》2012,30(5):661-664
小城镇灾害易损性评价是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城镇决策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依据.利用了集对分析理论对小城镇的灾害易损性进行了评价,以影响小城镇灾害易损性的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灾害易损性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小城镇灾害易损性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各待评定的样本值与分级标准形成对子,逐个比较其共有特性、相反特性及差异特性,从不同侧面刻画两个集合的联系与关系(即集对分析),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小城镇灾害易损性.并对三个小城镇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交通流信息采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设备自身及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采集的数据容易出现失真、缺失和冗余等质量问题,无法满足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要求。本文以准确度、完整度和时效性等3个数据特性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灰色聚类分析的道路交通流数据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白化权函数建立各指标关联度矩阵模型,结合北京市二环路实测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适宜性评价的中小城市公园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评价中小城市建成区内土地建设成公园的适宜性,根据适宜性评价优化城市公园的布局,科学地预选出一批优先重点建设为公园的区域。【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江苏省高邮市建成区为研究样本,从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层面分析影响公园选址的6个主要单因子因素:土地建设可行性、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公园可达性、城市防灾避险服务半径、人口空间分布。采用AHP与Delphi法相结合确定6个因子的权重,并按照不同权重加权叠加,分析公园选址的适宜性。【结果】在适宜性评价较高的区域范围内划定候选公园位置,并借助于LA模型分析,最终选取1个大型公园及7个小型公园为重点建设项目,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园体系规划近期建设项目。【结论】以定量数据辅助定性分析的选址方法,弥补了传统布局方法科学性、精准性不足的缺陷,可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GIS的层次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一般原理,针对相关复杂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地理现象或过程,利用GIS的空间分类与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目标的相关地学因素的隶属关系进行划分,并综合专家的意见,对地学模型进行层次分析.综合分析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对象及目标,确定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建立地学数据库;总结研究对象构成目标的相关特征,建立层次指标模型,并运用空间分析提取分析因子;由专家对因子综合评分,再运用GIS技术和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模型参数;利用建立的模型对研究区未知对象进行分析与验证.此外,针对湘东北万古地区金矿床成矿特征,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建立了金矿找矿模型,并时研究区进行了靶区预测.  相似文献   

17.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灾后恢复性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福建省社会经济数据库资料,应用综合加权法得出福建省各县域的风险度数值,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分为三个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并针对风险分区提出对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老帽山区是山地灾害严重区、频发区,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灾害区的泥石流灾害诱发因素进行权重分析,认为暴雨是触发泥石流灾害的最主要因素。以南岔河流域泥石流沟为例,评价其危险度,结果与实际相吻合,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对辽南泥石流其他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中。针对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文章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旨在为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通过比较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变化,分析退耕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收入效应;探讨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改善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建议.结果表明,在影响生计资本的众因素中,退耕对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影响比较明显,退耕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不明显,生计资本的变化产生了收入效应.提出发挥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户市民化;实行生态移民工程,将农户迁移至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实现积聚效应;适当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贝叶斯随机评价方法的洪水灾情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洪水灾情评估的准确性,应用贝叶斯随机评价方法,以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数、破坏房屋面积和经济损失作为评价因子,提出了基于贝叶斯随机评价方法的洪水灾情等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洪水灾情的单个指标属于某个评价级别的概率,由最大似然分类原则确定单个灾情指标的评价级别,进而采用最大加权概率原则推求其综合评价级别。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的评价结果同灰色关联法、灰色聚类法、PCNN网络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其用于洪水灾情综合评价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