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的大力推进,社会对高职教育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考试改革势在必行。高职教育考试改革要以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先导,以高职高专技能型或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督导、检测、鉴定与评价等功能,有利于促进和客观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技能及基本素质发展和提高的教育教学考试模式,保证和不断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阐述了以电力拖动为代表的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考核不仅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更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介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例,提出高职课程考核改革应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灵活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能力;并指出高职课程考核改革是推进、深化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医学类高等院校考试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评价手段,也是检验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评价手段。医学类院校的考试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当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题以及如何深化考试改革、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职语文考试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文化公共课,语文考试,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语文考试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基石之上,结合语文学科和职业学校的特点,提出了对高职语文考试改革的一点看法,主要阐述了高职语文考试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形式的改革、考试评价的改革,旨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语文素质和能力目标,成为全面质量的人才,更希望以此促进语文教改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庄艳阳 《科技资讯》2009,(35):168-168
从高职计算机考试考核现行方式的问题处入手,在历数传统考试形式存在的弊端后,提出高职院校应当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从考试内容、形式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规划高职教育的考试制度,以充分发挥考试在高职教育中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人才观质量观的转变,传统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该文结合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方向,提倡当前高职考试改革应由重知识教育向加强能力培养转变,因此,该文对当前考试考核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检验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为目的,结合专业特点、课程内容、教学阶段有的放矢地采取灵活多样考核形式,从而能够更科学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指导各地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文件。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加快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突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的比例。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确保国家教育考试平稳安全有序进行。扩大重点高校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定向招生计划。加强对特殊类型招生的规范管理。探索研究生招生计划分类管理改革办法,推进专业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无论在任何领域,都离不开教育作为基础。而考试几乎成了检验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相同的地方,同时又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教育侧重点偏向求职和就业,考试成绩仅占一小部分比重。这样会使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相对松散,缺少评价考核机制,容易使学生形成惰性心理。该文就高职考试改革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按照因材施教、多次选择、面向人人的原则,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制度。江苏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促进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分类考试招生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招考方式的合理性选择;合适生源的需求与供给;生源类型多元化与因材施教。鉴于此,分类考试招生在加强宏观指导、优化招考方式、重塑高职教育发展生态、探索差异化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完善及推进江苏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PRETCO)是为了检验高职学生是否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考试,是检验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探讨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反拨效应,提出了新型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1.
邱骏驹  刘兴建  杨佳 《科技资讯》2011,(32):215-216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人才观、质量观的转变,传统考核方式背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高职考试改革应由重知识教育向加强能力培养转变,结合专业特点、课程内容、教学阶段有的放矢地采取灵活多样考核形式。  相似文献   

12.
郑家佳 《科技信息》2010,(35):J0354-J0355
课程考试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功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现有考试方式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的问题,从深入解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详细讨论了课程考试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并就当前考试模式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职教育课程考试改革提出几点建议。通过对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可以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高职教育,过分夸大了考试评估学生学业成绩的功能,片面强调考试的结果和评判,没能深刻揭示考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考核,尤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现行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实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覃科  郝丽蕊 《科技信息》2011,(16):I0053-I0053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实践教育的缺乏和不足,对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机制,对课堂教学方式、实训课程设置、学生的综合考核等提出了改进思路,并对相应的机制改革进行了探讨,得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建立主要在于建立实践教育环境、改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增强学校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K2算法,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了一个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预测模型,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分类器来对影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真实数据做了分析验证,验证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通过该模型的应用,可以为高职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指明方向,为高职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葛民建 《科技信息》2010,(36):184-184
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大好机遇,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发展的主题。本文将从(1)深化课程改革理念;(2)以市场、就业为导向;(3)校企密切合作;(4)建立能力本位的办学模式;(5)建立能力本位的评价体系这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职体育教学是高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高职体育教育体系已经逐渐呈现出不能适应高职教学发展需要的趋势,建立从教学课程和内容、组织形式、考核评价标准进行改革的新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是符合我国高等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形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侯玮薇 《科技信息》2011,(31):369-369,379
课程评价在有效评估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各个高等职业学校普遍认同和应用,传统的课程评价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改革。本文分别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几个维度来研究在高职教育中如何以课程评价为导向来促进工学结合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丁玲 《科技信息》2010,(6):208-209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并从课程定位、改革理念与实施建议方面提出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鹿作刚 《科技资讯》2012,(20):179-180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前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教师参与改革意识、注重精品专业建设以及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进行区别教学并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等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采取的具体对策,以期对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