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众多优质创新要素,在技术研发与转移、产业再造和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现代交叉学科的建设平台、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平台、产业技术的集成平台、制度创新的运行平台,是实现“政产学研用”的有效途径。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由政府扶持,依托高校建设,基于技术、人才和资本三大要素有效运行的独立法人单位。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的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才成长评价机制是高等教育的导向性指标体系,对于大学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本文从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制定依据与机制失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和阐述了用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意义,并且提出了用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的实现途径。最后,对于创新人才成长评价机制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实施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缺乏高端人才、资源整合不够、机制体制障碍等不足。面对新形势,要紧紧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进行机制体制改革,推动高校创新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该文在对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创新人才多元化的遴选淘汰机制、"一制三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机制、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等培养模式中的关键因素。并依托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进行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及验证。以期为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指挥人才战略地位,探讨了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选拔标准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以知识的生产者、扩散者和应用者为主要分析维度,结合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演进机制,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进历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产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意愿、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的加速器,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大幅度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为了有针对性地构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证了影响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教育培养机制、构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18,(11):37-41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结构不甚合理,缺乏对"高精尖缺"人才的顶层设计;科技创新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之间无法形成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核心的流动机制;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科技创新人才的分类评价制度等。因此,必须建立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营造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开创富有创新理念的体制机制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快速发展的吴中盼人才。2006年吴中区人才工作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为全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西安石油大学的实践表明,行业高校划转教育部或地方管理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勾本,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特色和创新求发展,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保持与原行业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才能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开启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国外面临"两个大局",新发展格局构建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教育先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入口端的选拔机制和高等教育过程端的培养机制都在变革,入口端的强基计划、综合评价、自由选科、志愿填报,过程端的拔尖计划、产学研用、学科建设、创新创业,一一对应,协同搭建一条新时期创新人才之路.人才培养周期长而不可逆,从招生考试机制改革切入,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前置,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高校选拔和培养机制改革应继续保持连贯性和统一性,进一步拓展个性化制度空间,为创新发展奠定人才之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创造新知识的基地和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中心,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城市科技创新驱动机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在人才、产业的视角下,以知识获取、知识消化和知识溢出为主线,呈现了城市科技创新的人才驱动机制、产业驱动机制及其扩散效应,但尚未对城市科技创新的驱动及扩散过程提供明晰的整体研究框架和实践指南.通过文献梳理,明晰了人才驱动机制和产业驱动机制的内部结构,厘清了其中的核心变量、调节变量及扩散效应,并从人才、产业、城市3个层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及我国城市科技创新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盛盛 《科技信息》2006,(12):18-19
成人教育满足了社会各类人才对知识更新的需要,促进人才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人教育机制的僵化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成人教育机制创新主要表现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活动创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产业创新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由于学科设置、课程设置等原因,高等院校的学科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解决产业创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破解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难题,浙江省充分发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行业技术引领、高层次人才集聚以及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联合省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10,(12):89-90
1.10月22日-23日,首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人才优先发展为主题.围绕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探讨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探索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和提高人才效能的新方法、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讯园     
《广东科技》2016,(9):55-59
创新发展已成为南粤大地的“风向标”在今年的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着力推动企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努力建立自主的、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掌握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动权;要扎实建设好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升珠三角区域创新水平,打造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带动;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根本,最大程度地培养、引进、聚集各类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改革完善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使创新真正成为南粤大地的“风向标”;要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成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创新发展工作的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7.
论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表征,其培养的创新人才规格也有别于其他教育形态。为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创新素质教育机制,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国科普人才建设现状发现,中国科普人才队伍的总量与结构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科普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求,必须正确认识科普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组织建设基础着手,加快发展科普人才教育,抢占世界高端科普发展制高点,创新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构筑协同创新人才共同体建设,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一、科技人才现状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始终把发现、培养、吸收、凝聚和使用各类人才作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工作。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全县共有科技人才1045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357名,高级223人,中级2559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审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当前审计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人才机制创新、审计手段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模式创新和审计制度创新。指出审计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创新的前瞻性,同时又要顾及其渐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