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指出:“创伤后的急性胆囊炎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创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本组5例经胆囊切除后均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76例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5例腹腔镜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5~130min,平均72min,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治愈,42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3例术后短时胆漏,均经术中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后停止,无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病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正确认识其病理特点,提高手术技巧,灵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时机与预后。方法:对28例急性胆囊炎病人行急诊或早期手术治疗。结果:28例平均随访2a零3mo,无术中意外损伤,伤口一期愈合,8-14d内治愈出院,未发生l例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胆囊炎急诊或早期手术,能缩短病程,较快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4.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将兰州新区中川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及生命体征检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均给予相同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腔感染、胆汁渗漏、胆管损伤、腹腔出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总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胆囊炎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改善手术相关各项指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作用。研究对象为7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诊疗时间均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依据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6)均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n=38)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手术相关情况,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且术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在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下床活动、体温恢复正常、维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方面时间更少,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更好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10/2007-3收治的22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LC病例.结果:应用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仔细解剖Calot三角、近胆囊断离胆囊动脉、恰当处理术中出血、灵活应用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相结合,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系因合并胆囊癌、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清疡、Mirizzi综合征、胆囊壶腹部与胆总管粘连严重、胆囊十二指肠致密粘连及内痿形成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无术中大出血、肝外胆管损伤而中转开腹的病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无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操作要点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 10/2007-3收治的22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LC病例。结果:应用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仔细解剖Calot三角、近胆囊断离胆囊动脉、恰当处理术中出血、灵活应用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相结合,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系因合并胆囊癌、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Mirizzi综合征、胆囊壶腹部与胆总管粘连严重、胆囊十二指肠致密粘连及内瘘形成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无术中大出血、肝外胆管损伤而中转开腹的病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无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操作要点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机体内炎症性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1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观察组(LC治疗)和对照组(OC治疗)两组,每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相比,LC可有效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快速建立免疫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9.
评价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和效果。选取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中医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80例。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后,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在重度感染例数、轻度感染例数以及未感染例数上均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总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将系统化护理干预运用到急性胆囊炎的预后护理中,能够有效的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经下腹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外科自2009年7~9月对1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行经下腹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胆漏、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d.随访2周~3个月,上腹部无瘢痕.结论:经下腹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术式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胃复安对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3年12月本科120例的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组(实验及空白)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期为2天,详细记录其肛门排气时间,肠鸣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以及发生腹痛、腹胀有无情况.结果:观察指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01),腹痛、腹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胃复安使用有利于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萎缩性胆囊炎的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40例老年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胆囊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获成功,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萎缩性胆囊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加强监测以及把握手术技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急腹症的价值.方法:根据本文126例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结石诊断率为88.3%,肠梗阻的诊断率为90%,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为87%,急性胆囊炎的符合率为96.7%.结论:B超检查能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2和hMLH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hMSH2和hMLH1.结果 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胆囊腺癌分别为50.0%和49.1%、评分分别为2.2±1.9和2.2±1.8,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7.0%;评分分别为3.9±1.3和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6.7%;评分分别为3.7±1.3和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8.6%;评分分别为4.1±1.1和3.9±1.1)(P<0.05);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MSH2和hMLH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临床化疗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腹部CT表现及临床意义,特搜集经本院临床确诊的HFRS,并行腹部CT扫描患者 10例,其中双肾明显肿大 6例,肾包膜下出血1例,肾周积液3例,腹水6例,胆囊炎4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通过CT扫描,及早发现病情,尤其是疑有肾破裂出血做CT扫描,具有特异性诊断,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充分发挥影像学在HFRS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