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能重离子碰撞的主要目标是探寻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而粒子发射源的时空结构和动力学信息是分析QGP相关信号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院校新闻     
我科学家关于QGP新物质形态预言成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物理学家M.Gyulassy教授近日撰文,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新物质形态在RHIC实验中发现。华中师大粒子物理所作为该大型国际实验合作组STAR的正式成员贡献重大。  相似文献   

3.
以J/ψ反常抑制现象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相变信号,在核与随动者吸收理论的基础上,导出了有相变产生时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J/ψ微分产生截面,并对NA50合作组给出的入射动量为158AGeV/c的Pb Pb碰撞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表明在NA50合作组的实验中,QGP物质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流体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袋模型分析了在零温有限密度极限下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TGP)到强子气体(HG)的一级相变的演化图象。引入QGP所占系统体积的份额描述在有一级相变发生时QGP的强子化剩余率。结果表明强子化剩余率随固有时的增加从1(完全QGP相)逐渐减小到0(完全强子相)。给出了在QGP相、QGP和强子共存区以及强子气体相的能量密度和化学势随固有时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相对论性核-核碰撞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实验室内产生和探测QGP(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机会。对QGP的探索不仅对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更是对QCD(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相对论性核-核碰撞产生的极端高温高密条件下对QGP的探索为研究物理学的许多领域提供了可能。该文简要介绍了从SIS能区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改进极端相对论性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损耗过程对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演化的影响,并导出和求解了包括损耗项的流体力学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损耗过程加速了QGP的演化,明显缩短了QGP的寿命。并且发现损耗过程对实验可测量也有明显影响,在终态粒子平均横动量分布的例子中,计算的结果显示考虑了损耗过程的影响后,理论计算与实验值更为一致。因此,在细致研究QGP时,不能忽略损耗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改进极端相对论性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损耗过程对夸克一胶子等离子体(QGP)演化的影响,并导出和求解了包括损耗项的流体力学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损耗过程加速了QGP的演化,明显缩短了QGP的寿命.并且发现损耗过程对实验可测量也有明显影响,在终态粒子平均横动量分布的例子中,计算的结果显示考虑了损耗过程的影响后,理论计算与实验值更为一致.因此,在细致研究QGP时,不能忽略损耗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最主要的物理目标之一是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存在的证据并研究其特性.在研究QGP的诸多探针中,重味夸克偶素在重离子碰撞中由于"色屏蔽"效应而造成的压低被认为是QGP产生的直接信号.随着实验和理论的进展,人们发现QGP中的"再产生"和冷核物质效应也会显著地影响重味夸克偶素在重离子碰撞中的产额.近年来,以中美为主研制的STAR缪子探测器(MTD)大大提升了RHIC能区的重味夸克偶素实验研究能力,为探索其在QGP中的各项行为提供了精准的实验依据.本文总结了RHIC-STAR合作组近年来在200 GeV质子-金核和金核-金核对撞中重味夸克偶素J/ψ及Y的产生的实验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近年来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重味夸克偶素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极低横动量J/ψ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喷注淬灭现象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可能产生高温高密新核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QGP)的特征之一.我们分别测量质子-质子碰撞和重离子碰撞中的各种强子谱产额,并通过比较不同体系强子谱的产额,发现重离子碰撞中强子产额相对于质子-质子碰撞产额有所压低,进而研究喷注淬灭机制.不同强子产额的压低程度检验了一些理论预言,并为新的理论的提出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QGP动力论框架下,既讨论了夸克质量等于零时,QGP中等离子激元的本征质量的解析表达式及其它对化学势和温度的依赖关系,又研究了夸克质量不等于零,如在讨论奇异夸克物质时,应考虑奇异夸克数s,通过对化学势,温度及相关量赋值,计算了QGP中等离子激元的本质质量的数值积分,作出了本征质量的等化学势,等温度线,分析了夸克和胶子对本征质量贡献的大小,并与夸克质量为零时的极端相对论情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普遍认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在现有的重离子碰撞中可能已经形成,且相对论流体力学是描述碰撞产物膨胀与粒子化过程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考虑到热运动效应的情况下,采用含有由QGP态到强子态相变的流体力学模型分析重离子碰撞中不同带电粒子的横动量与横质量谱,给出该模型的解析解并与实验数据相比较.理论结果与Au-Au在RHIC能量碰撞中的实验测量符合得较好.除了其解析性,该理论模型的典型特点是它包含着高能重离子碰撞产物丰富的时空演化信息,如碰撞产物的初始温度、相变温度、带电粒子的化学冻析温度、QGP与强子态中的声速及重子化学势等.所以本文的研究工作,有利于了解高温高密度碰撞产物的各种传输系数与带电粒子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亚毫米波是正在开辟中的电磁波波段,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它具有波长短、频带宽、与物质作用强烈、能穿透高浓度等离子体等特点,对物质结构基本研究、通讯、雷达、等离子体诊断,以及环境污染测量等均有广泛应用。为了解决亚毫米波源的问题,我们进行了HCN激射器的试制工作,以期获得波长为337μm的亚毫米波连续振荡源。激射器采用内腔结构,放电管长1米。激射  相似文献   

13.
黄矛  夏文正 《科学观察》2006,1(4):47-49
如果物理学家可以有所选择的话,他们大概都愿意生活在宇宙起源或接近起源的时期。弦论的理论家及其同行更愿意生活在尽可能接近创世的那一刹那,而那些长期从事诸如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搜寻研究的核物理学家也不甘落后。像大家知道的那样,QGP被设想为浓汤状的宇宙,它  相似文献   

14.
锥齿形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用于流体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的锥齿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并从放电形貌、放电电流波形和功率注入效率等方面,探讨了锥齿形放电电极结构在等离子体形成区域,放电强度,等离子体区域流体分布等方面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放电条件下,锥齿形放电电极结构的微放电电流峰值及注入功率都比平板形电极结构的大,锥齿形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更有利于流体物质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代物质结构的原子构成学说、17世纪气体分子运动论 ,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疑聚态物理、化学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生物物理学的迅速发展 ,探寻物质微观结构理论及应用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夸克组合模型的原理和夸克组合律(QCR)的基本步骤.解释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RHIC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产生,详细描述了夸克组合模型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应用.本文使用了蒙特卡罗方法通过程序实现组合机制下对RHIC反应的模拟,并在拟合实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组合机制下夸克横动量分布对强子横动量分布的影响.本文绘制出重子介子比的动量谱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脉冲等离子体聚合的低处理能量密度、高基团保留的特点,以醋酸乙烯酯(VAc)的脉冲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对聚丙烯(PP)表面作了改性.研究了脉冲占空比(τon/τoff)对VAc等离子体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聚合量随着占空比的提高呈先升高,然后在占空比150/50时降低,这是等离子体的聚合/刻蚀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VAc等离子体聚合是通过逐步增长聚合机理(RSGP)进行的,其聚合物中含有交联结构.VAc聚合物可部分被醇解为聚乙烯醇结构,其交联结构是抑制进一步醇解的因素.但红外分析及VAc聚合物中可溶性物质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低占空比下VAc聚合物的结构破坏较轻且低交联结构较多,占空比50/150处理表面醇解后的表面水接触角降低到66.0°,改善了载体PP表面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8.
刘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651-4652,4666
以薄膜光学理论为基础,利用Winspall软件模拟研究Kretschman结构下,三棱镜类型以及待测介质折射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反射谱性质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激发SPR现象的棱镜折射率和待测物质折射率随反射谱的变化规律,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应用等离子体清除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中最普通的物质形态,既不是固体、液体,又不是气体,而是等离子体,它是由带电荷的高能离子和电子组成。等离子体组成了星体、星际空间的大多数气体和慧星尾迹。虽然在地球上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形态占优势,但等离子体也确实存在于地球上,例如在火焰、荧光灯、极光和闪电中。现在等离子体还存在于称为“等离子体汽车洗”装置中。该装置的发明者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的  相似文献   

20.
等离子体与固体、液体、气体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也被称之为物质的第四态.首先简要介绍了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等离子体在空间中的广泛存在状态、等离子体的划分方法、产生方法以及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研究的发展历程;其次进一步介绍了流动控制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性、流动控制技术的分类、主动流动控制的技术优势以及流动控制技术的作用机理等;然后着重介绍了大气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主要介绍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技术优势及其在流动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文章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