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对恩施州石灰岩地区石灰岩(土)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根据石灰岩(土)的形成与熟化过程及其特性,提出石灰岩(土)可持续利用模式及实现可持续利用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的R-Q因子分析方法在识别海相石灰岩岩相中的应用。根据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确定了海相石灰岩的主要岩相类型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典型样品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全岩X衍射实验、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等地球化学实验,应用R-Q因子分析对大量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海相石灰岩岩相类型的地球化学识别模版。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隆起带的奥陶系石灰岩按照沉积相带可以划分为泥质石灰岩、砂砾屑石灰岩、藻粘结石灰岩、球粒石灰岩、叠锥石灰岩等5种岩相类型。潮上带的泥质石灰岩主要富含重金属及稀土元素,潮间带潮汐水道的砂砾屑灰岩主要富集钙(Ca)元素,潮间带潮间藻坪的藻粘结石灰岩主要富含锶(Sr)元素;潮下带的球粒石灰岩主要富集铁(Fe)、锰(Mn)元素;叠锥灰岩主要富集锶(Sr)元素与相对较多的钙(Ca)元素。在石灰岩主、微量元素的R-Q因子分析过程中,通过样品与样品、样品与变量、变量与变量间的统计分析,形成了石灰岩岩相的元素R-Q因子分析模版,确定了钙(Ca)、铁(Fe)、锰(Mn)、锶(Sr)、铀(U)及稀土元素等识别石灰岩岩相的有效元素,建立了Fe-Mn、Sr/Ba-Th/U、(Ce+La+Y+Yb)-(Ag+Au+Cu)/Sr等3个有效识别塔中地区海相石灰岩岩相的地球化学图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不同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地区剖面以及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和地貌条件下的表层土,运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手段,探讨乌江流域的成土物质来源、风化成土方式以及风化成土作用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某跨线桥工程石灰岩地区溶洞、土洞的不良地质现象勘察研究,对溶洞、土洞的形成机理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剖析跨线桥施工过程中地面塌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使石灰岩山地生态环境快速、有效地复绿,本文对山西省典型石灰岩山地的自然植被展开研究,通过对群落调查、环境因子等的实地调查研究,同时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筛选出适宜的生态恢复物种,旨在为山西省石灰岩山地复绿物种的选择给予科学依据,从而为地处于温带地域的石灰岩山地复绿给予新途径.研究发现:(1)山西省石灰岩山地土壤符合岩性土壤的特性;(2)植被类型多为中生、旱中生的小型灌木和草本;(3)群落构成缺乏森林植被;(4)常见的灌木有荆条、野皂荚、黄刺玫等,草本有白羊草等,均可作为山西省全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恢复物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石灰岩的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在露头及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确定了石灰岩的主要类型,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确定了各类石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据成岩环境及主要成岩作用,识别出奥陶系主要的石灰岩类型,即泥晶灰岩、海水及淡水亮晶胶结颗粒灰岩、去膏、云化细-粗晶次生灰岩、破裂及紊乱岩溶角砾灰岩;正常海水环境成因的石灰岩具有高δ~(13)C,δ~(18)O,低~(87)Sr/~(86)Sr,富含Sr,贫Mn,Fe及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受淡水环境影响的石灰岩,具有低δ~(13)C,δ~(18)O,高~(87)Sr/~(86)Sr,贫Sr,富含Mn,Fe及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薄片鉴定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是开展碳酸盐岩成因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潘北矿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来自第四系松散层水、煤层上覆顶板砂岩裂隙水和下伏底板太原组石灰岩水、奥陶纪和寒武纪白云岩水.为了探讨太原组石灰岩水与其它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采集潘北矿主要含水层水样品25件,采用MAT 253同位素质谱仪测试样品中氢氧同位素值,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组石灰岩水主要表现为三种水质化学类型;(2)太原组石灰岩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差别较大;(3)太原组石灰岩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地表水体和深部古水.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的物性特征对岩溶石漠化成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潜在、轻-中度以及中-强度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区域,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碳酸盐岩物理、化学特性对石漠化成因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碳酸盐岩的CaO和MgO含量、表面粗糙程度、晶粒大小及内部孔隙结构等都与其溶蚀量和风化成土速度密切相关,岩石的抗压强度也与石漠化发育程度成正比。石灰岩易形成差异性溶蚀,发育的孔隙裂隙使得土壤快速流失而易于形成差异性石漠化现象;白云岩溶蚀和成土速度慢于石灰岩,易于发生崩解而形成白云岩碎块最后风化成土,表现为土壤浅薄的潜在石漠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石灰岩的SHPB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大直径(φ75 mm)分离式Hopkinson 压杆装置(SHPB)实验技术对石灰岩岩石试件进行了循环冲击实验,得到了石灰岩岩石冲击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定量研究了冲击过程中的能量耗散. 同时利用岩石损伤的超声波测试技术对应力波作用下的石灰岩损伤进行表征,并探究了不同冲击条件下石灰岩损伤和应力波波幅、石灰岩损伤和耗能值之间的关系. 在子弹长度相同条件下,石灰岩损伤和应力波波幅呈指数关系,且在累次冲击实验中得到印证. 石灰岩损伤与耗能值之间为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标准石灰岩试片,采用粤北红色石灰土来进行不同土壤深度对石灰岩溶蚀影响研究,实验模拟分为5组,每月将试片用蒸馏水洗净、烘干、称重、记录,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降雨量的大小对石灰岩溶蚀起到重要作用,导致石灰岩溶蚀速度地表、地下差异大,地表石灰岩溶蚀速度分别是地下10cm、20cm、30cm处的2.89倍、3.50倍和3.63倍。裸露石灰岩在石灰岩溶蚀过程中影响比土壤中石灰岩大。石灰岩溶蚀速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杉木幼林磷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肥力中等、其它条件正常的酸性红黄壤上,对2年生杉木幼林进行不同磷肥品种(磷酸氢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不同施肥方式(沟施和穴施)的施肥试验。试验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施肥后两年内各处理林木胸径、树高、当年抽高等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但总的生物量及叶生物量差异明显,尤其是沟施磷酸氢二铵能明显增加叶和林木总的生物量;施肥后两年内磷肥的利用率以沟施磷酸氢二铵最高(12.45  相似文献   

12.
三只羊乡地质生态环境特点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下,三只羊乡境内土壤植被稀少,旱涝灾害频繁交替,生活水源严重污染,生态系统结构不平衡,石漠化加剧,地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此根据三只羊乡的生态环境特点,从水土资源的利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1:3素质的提高等几个方面提出该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亚热带生态环境出发,论述莽山土壤形成的特点,不同土壤类型的理化特性,以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人为干扰较小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林作为对照,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生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活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土壤生化活性,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的差异和退化程度;除了蔗糖酶活性,不同利用类型的其他土壤生化活性指标均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由土壤生化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可以看出,土壤利用类型、人为活动对土壤生化活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A层);除了氨化作用,不同土层对其他土壤生化活性指标均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研究区旱冬瓜林土壤性状较好, 其他5 种利用类型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综合考虑了影响农田蒸散的气象、作物和土壤因素,并以Priestley-Taylor公式为基础,建立了不同作物(棉花、玉米和冬小麦)的农田蒸散估算模型。该模型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计算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水稻氮、磷、钾肥效"3414"不完全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为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采用 3414不完全试验,在西昌市7个试验点6个土壤类型上实施水稻的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氮磷、氮钾和磷钾之间的配合;氮肥主要通过影响植株的分蘖、株高、穗长等总体发育影响水稻产量,磷肥、钾肥主要通过影响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不同试验点间水稻的增产率、产出率和产投比均以氮肥最高、磷肥次之、钾肥最后.  相似文献   

17.
西南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喀斯特山区、沙漠边缘及黄土高原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造成了喀斯特地区“地高水低”、“雨多地漏”、“石多土少”、“土薄易旱”,致使出现特有的湿热气候下的喀斯特干旱缺水。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在喀斯特地区应因地制宜,采用“集雨工程”、“集流工程”、“提水工程”及兴建地下水库、溶尘洼水库、地表低坝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实施分散拦蓄、分散供水,以化整为零方式解决喀斯特山区整体性的干旱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浙江凤阳山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状况,明确海拔变化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林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主要海拔分布范围(1 000~1 800 m)为准,选取中海拔(1 200 m)、中高海拔(1 500 m)、高海拔(1 800 m)3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内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标准样地(20 m×20 m),采用Biolog Eco法研究该林分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同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①在中高海拔处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变化并无显著变化(P>0.05); ②研究区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CH)、氨基酸类(AA)、聚合物类(PM),各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类(PA)和胺类(AM)碳源的利用率均较低,而对羧酸类(CA)碳源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 NMDS排序显示,随海拔变化,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出现显著差异(P<0.05); ③土壤养分含量在中高海拔处最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结论】中高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率都较高,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铬砷在土壤和作物体内积累与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动态盆栽模拟性试验,研究了城市(太原市)污水溉灌,铬和砷在耕作层土壤、作物(水稻、菠菜)系统内的积累与迁移的规律,及其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这种模拟性试验,对于科学地合理地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监测土壤污染动态并予报其发展趋势,进而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提供了依据,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模式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持人工林土壤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苏北沿海地区8年生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开展施肥试验,共设置6种施肥处理:CK(对照)、T1(NPK复合肥)、T2(有机肥)、T3(生物炭)、T4(NPK复合肥+生物炭)、T5(有机肥+生物炭),采用Biolog-Eco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施肥处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T4、T5处理增加了土壤pH、TC(全碳)、TC/TN(全碳氮比),它们的土壤微生物量也显著最高。T3处理可能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②T2、T3、T4、T5处理都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其中T5处理碳源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1处理减弱了微生物碳源利用。③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季节差异,在不同季节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生物炭配施有机肥改变了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季节动态,表现为春季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