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礼文化的约束.先秦诸礼中,田狩礼、射礼、投壶礼是三项代表性的体育活动.中国古代体育的竞技倾向在"礼"的影响下受到了排斥和压抑,呈现出非竞争性倾向.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政治的关系密切。语言不仅体现文化、政治,同时也被二者塑造,因此文化和政治通常是语言修辞编码的动因。中国是尊“礼”的“礼仪之邦”,行“礼”必要言“礼”,汉语中包含有许多“礼”字的修辞话语和众多的“礼X”的词语。以佛教词汇中的“礼X”词语和政治话语场中的“礼”字修辞编码行为为例分析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政治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3.
献俘礼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礼文化现象,在南宋"靖康之变"中,徽钦二帝肉袒牵羊以降的史事详载于稗官之野史,印证于流金文人之诗作。其礼之面貌及渊源至今尚未有定论。从文化及仪式入手,经过研究发现,牵羊献俘礼以金文化为基础,滥觞于商周以俘为牲,成型于靖康之际牵羊以降,反映了金国初期对中原文明的借鉴与创新;礼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军礼系统中的投降礼与献俘礼相辅相成。通过对金国献俘礼的研究,可窥探其背后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新文化派与学衡派是相互对峙的两大文化派别,也是历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二者的思想比较,有学者撰文指出两派论争有着"仁"与"礼"的"错位":"学衡派强调的是儒家的仁,新文化派攻击的是儒家的礼"。本文乃是对"仁""礼""错位论"的商榷。本文通过对史料全面把握、深入分析,认为两派的争论其实没有错位,其论争焦点落在对"礼"的"节制"作用评价上。  相似文献   

5.
以诗书礼乐为主干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或者说礼仪文化,其作用至大至微、至精至深,于个人层面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于社会层面具有纯化风习、氤氲祥和的作用。与之相联系,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礼仪文化的助推与提升。旅游礼仪中的礼是外在得体之"形"与内在仁和之"神"的统一,二者互为表里与相互作用,它们共同彰显与追求的应是一种特有的旅游过程中的"致和"精神。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主顾关系失谐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结为礼仪文化缺席而导致的"违和"现象。因而,弘扬旅游礼仪中的传统仁爱精神与进行恰当的旅游礼仪规范对于解决这些业内乱象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疗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周时期的"礼射",是射箭比赛与西周尊礼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研究发现:西周的礼射不仅具有军事功能,而且具有教育教化作用,随着"礼"与"乐"结合的深入,礼射在西周末期成为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具有娱乐性,其完善的竞赛规则和程序更是我国早期竞技体育运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视角来构建与评析《论语》中"礼"字的原型。通过对"礼"字词源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层面的分析及"礼"字在三个译本中使用频率的统计,揭示出构建"礼"字原型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儒家文化中"仁"、"以人为本"、"礼"、"中庸"、"和谐"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在失地农民体育文化建设中作用,并提出了以"和谐"为指导,建设失地农民体育精神文化;以"礼"为指导,建设失地农民体育制度文化等失地农民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礼"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礼在中国古代政治上、思想上、法律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法制史学中,法律儒家化,亦即法律在礼的影响下的转变始终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但礼的崇高地位在我国古代不是一成不变的,礼自身也有一个进化的过程。一般认为,法律儒家化是始于汉朝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独尊儒术"后。《张家山汉简》的出土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法律规范的证据,如其中户律、傅律、置后律等,这是从法律实证的角度来说明礼在律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新疆回族人生礼仪的文化变迁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正处于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存在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转型需要的迫切任务,回族作为新疆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也面临着同样的时代问题。对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回族文化的现代化问题研究上。人生礼仪是回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的人生礼仪内容众多,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割礼、婚礼、丧礼等。对新疆回族人生礼仪习俗的文化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新疆回族的特点,发掘新疆回族文化的精华,摒弃糟粕,促进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以及提高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从文化资源的批判继承角度,探讨和谐社会理念的传统文化底蕴。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传统文化根源。儒家的"仁、义、礼、信"是今天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遗传基因。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精华是我们今天"以人为本"原则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法一直深受阴阳思想的影响,太极图是阴阳思想和太极思维的直观表现,因而以阴阳鱼太极图为视角对古代礼刑关系进行创新阐释极具合理性。阴阳鱼太极图由黑白两色的鱼形相互缠绕而成,呈现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斗争的关系。"阴阳二极,一静一动",把礼比作阳极,把刑比作阴极,并结合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特点,阐释"刑中有礼,礼中有刑"这一关系。以阴阳鱼太极理论阐释影响中国古代法变化的各种因素:在构图上,左边的阳鱼呈上浮趋势,右边的阴鱼呈下沉趋势,根据这一位置特点,阐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一礼刑阴阳关系变化的典型例证。中国古代礼刑关系是中国古代法律最重要的部分,而作为阐释礼刑关系的新视角,太极图具有独特的中国古代法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现代化的特定的语境.只有以正确的态度与策略审视和对待过去,才能建构起法治现代化的大厦."礼"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把锁钥,进行"礼"法关系的研究有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兰岚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通过对中国礼文化内涵、特征的概述,探寻中国礼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从将中国礼文化纳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中国礼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中的中国礼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礼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5.
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先秦儒家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与乐的起源与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与原始宗教密切相连,后经上古三代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西周时代的强化,礼乐逐渐脱离了宗教神秘色彩,但源于原始社会祭祀活动的文化精神,仍以礼乐的理想准则而延续。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先秦儒家将礼乐与伦理紧密结合,用"仁"来解释礼乐,表达其美学主张,认为凡是美的,就必须体现"仁",符合"礼",注重美与善的关系,强调艺术与伦理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顺着历史发展进程,层层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礼的产生、礼的主要功能、礼与法渐渐融合的过程,再现了中华法文化的主要面貌。  相似文献   

17.
祈谷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部分,它既反映了古人迷信愚昧的一面,也包含有祈盼丰收顺遂的心理,其兴衰变化,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思想状况相联系。对祈谷礼进行考察,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虽然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社会的现实是:太注重"优生",而忽略"优死"。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之一就是"善终",即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临终关怀及尊严死亡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也是家庭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19.
儒学,就其内容而言,其核心是"仁"与"礼";就其渊源看,乃兴于邹鲁。儒学之"仁"乃源于邹地,是孔子取法东夷之"仁"观念而成;儒学之"礼"在一定程度上是承传了三代文明,而鲁是三代文明的汇集地。由此,儒学之所以源于邹鲁与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颇深。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其长达几十年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并在其后的发展中演进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孔子教育思想及方法的学习研究,对于我国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