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C/PDM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氯化铝(PAC)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系列稳定型PAC/PDM复合药剂,研究其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能。通过烧杯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PDM质量分数(5%~20%)与特征黏度(0.55~3.99 dL/g)不同的复合药剂对除藻效能以及沉淀出水COD和NH-N3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29~30℃,浊度34~37 NTU,藻细胞密度6.24×104个/mL的加氯水,使用PAC、PAC/PDM(0.55/5%~3.99/20%)复合药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Al2O3计)分别为7.69、5.55~3.32 mg/L,除藻率分别为89.50%、91.54%~94.01%。复合药剂对加氯水COD和NH-N3的去除率比单独使用PAC时明显提高。因此,PAC/PDM复合药剂可明显提高PAC对夏季太湖加氯水的除藻效能,与单独使用PAC相比,沉淀出水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除藻处理效果,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
PAC/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制成的系列稳定PAC/PDM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通过混凝除藻试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PAC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5∶1)、PDM特征黏度(0.55—3.99dL/g)对除藻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使用复合混凝剂替代预加氯工艺的可行性及深度处理时复合混凝剂的除藻性能.结果表明:(1)对原水使用PAC、PAC/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分别为3.05mg/L、2.91—2.24mg/L,除藻率分别为85.95%、87.26%—92.28%;加药量为3.05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85.95%、88.03%—96.00%,余浊分别为2.00NTU、1.55—0.53NTU.(2)对加氯水的加药量为3.40mg/L时,PAC/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C、PAC/PDM(0.55/2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PAC/PDM(3.99/5∶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C、PAC/PDM(0.55/20∶1)、PAC/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3)满足余浊1NTU的深度处理要求时,PAC/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比PAC减少藻含量11.2%—59.2%,节省加药量6.7%—26.3%.因此,PAC/PDM复合混凝剂与PAC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使用PAC/PDM复合混凝剂可以替代预氯化工艺中混凝除藻作用的部分功能,且是未来深度处理时有效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复合铝混凝剂CPAC强化混凝去除藻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氯化铝和有机高分子PGA为原料,制备了复合混凝剂CPAC,并探讨了该种混凝剂对含藻水的强化混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混凝效果优于单独的无机混凝剂PAC,当混凝剂投加量(以Al质量计)为4.5 mg/L时,PAC的浊度去除率为84.3%,而CPAC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3.1%;CPAC对高浊度原水的去除效果好于低浊度原水,当原水浓度从30 NTU提高到1 000 NTU时,混凝剂投加量为4.5 mg/L,其浊度去除率相应的由81%提高到98.2%;混凝剂最挂投加量约为4.5 mg/L,在此浓度下,浊度和叶绿素a 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3.1%和82.5%;pH在5.0~9.0范围内,混凝效果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稳定的复合混凝剂,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对冬季低温预加氯太湖水的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结果表明,对浊度为25~26NTU,温度为5~9℃的太湖水,在预加氯工艺基础上,达到现有2NTU沉淀池出水的浊度标准的情况下,PAC需投加量3.29mg/L,而PAC/PDM质量复合比例分别为5:1、10:1、20:1的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PDM特征黏度0.55dL/g、1.53dL/g、2.47dL/g的增加为2.66~2.53mg/L,2.81~2.68mg/L,2.98~2.79mg/L,相对于PAC减少投加量19.15%~23.10%,14.59%~18.54%,9.42%~15.20%。在为将来深度处理作技术准备,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的情况下,PAC投加量需4mg/L以上的投加量,而质量复合比例为20:1~5: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需3.90~3.16mg/L的投加量。结果表明:以现有原水预加氯工艺为基础,PDM可以明显提高PAC的混凝脱浊效果,且PAC/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的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5.
AS/PDM复合混凝剂在秋季长江水脱浊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复合制得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进行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AS/PDM复合配比、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沉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60~70 NTU的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在确定的搅拌条件下,沉淀30 min,沉淀出水达到6.0 NTU的浊度标准,此时需要2.43 mg/L的AS投加量;对于AS与PDM的质量比分别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随特征黏度的增加(依次为0.52,1.53,2.47 dL/g)各需2.25~2.00,1.97~1.85,1.59~1.66 mg/L的铝盐投加量,相对于AS单独处理,分别减少投加量7.41%~17.70%,18.93%~23.87%,34.57%~31.69%。若需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需3.93 mg/L的AS投加量,AS/PDM复合混凝剂需3.79~3.05 mg/L的铝盐投加量,相对于AS单独处理减少投加量3.56%~22.39%。PDM明显改善了AS的混凝脱浊效果,提高了絮体密实度与沉淀性能。同时,AS/PDM的复合配比越低,P...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分别与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铝(AS)3种无机混凝剂复合对宁波市冬季低温低浊北渡水的强化混凝脱浊进行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PDM质量分数等因素对低温低浊北渡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8~13 ℃,浊度为6~13 NTU的低温低浊北渡水,在与宁波某水厂实际生产相近的混凝强度下,PDM助凝脱浊效果明显,且PDM质量分数越高,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越好.要达到2 NTU的沉淀池出水浊度标准,AS,PAC,PFS质量浓度分别需达到6.0,8.5,9.0 mg/L.使用PDM质量分数为5%,10%,20%的AS/PDM,PAC/PDM,PFS/PDM复合混凝剂投加量相对于原有无机药剂分别约减少8%~20%,12%~40%,11%~27%.若需达到1 NTU沉淀池出水余浊的标准,使其满足深度处理生产工艺要求,复合混凝剂依然可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预氯氧化工艺下硫酸铝(A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的系列稳定AS/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加氯水的除藻效果.通过混凝除藻实验,研究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AS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10:1、5:1)、PDM特征黏度(0.55、1.53、2.47、3.99 dL/g)对除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AS、AS/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AL2O3计)分别为4.50 mg/L、4.00~2.00 mg/L,除藻率分别为92.09%、93.91%~96.55%;加药量为4.50 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92.09%、95.22%~99.07%,余浊分别为2.00 NTU、1.57~0.48 NTU.(2)加药量为4.50 mg/L时,4个特征黏度的低复配比例(5:1)药剂比高复配比例(20:1)药剂、3个复配比例的高特征黏度(3.99 dL/g)药剂比低特征黏度(0.55 dL/g)药剂平均提高除藻率2.41、1.40个百分点.因此,使用AS/PDM复合混凝剂可明显提高AS对冬季太湖加氯水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AS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复配比例越低或特征黏度越大,AS/PDM复合混凝剂的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东省中山市某水厂侧向流斜板填料在新型气浮-沉淀系统中对水库水藻类、浊度的处理效果,提高水库水藻类和浊度的去除率.方法确定PAC投加量、Na OH投加量、进水浊度和进水叶绿素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曲面法建模分析气浮-沉淀后藻类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当高藻水(ρ(叶绿素)=4 000 mg/L)PAC投加量为3.84~8.61 mg/L、Na OH投加量为1.88~5.63 mg/L时,叶绿素去除率最高达97.89%;低浊水(浊度=12 NTU)Na OH投加量为1.67~3.25 mg/L、高浊水(浊度=110 NTU)PAC投加量为39.67~25.46 mg/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7.38%和98.66%.结论含有侧向流斜板填料的新型气浮-沉淀工艺可提高不同季节水库水除藻除浊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岭土对铜绿微囊藻的PAC强化絮凝去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用高岭土作前助凝剂提高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絮凝及30 min的沉淀后,藻细胞去除率都达到92%以上,水体剩余浊度低于1.0 NTU.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用PAC联用高岭土助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主要因素,且以pH值为7.5~9时效果较好.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后助凝剂,当投加量达到0.5 mg/L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絮凝体体积和密实度,沉淀5 min即可使水体剩余浊度降到1.5 NTU以下,因此,联用投加高岭土、PAM 和PAC是适宜的强化絮凝除藻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煤制甲醇废水中SS及COD的去除效果,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煤制甲醇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混凝搅拌实验分析混凝剂加药量、混凝时间、PAC与PAM复配投加对浊度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PAFC及PFS三种混凝剂中,最佳混凝剂为PAC;在PAC加药量为60 mg/L的情况下,最佳混凝时间为20~25 min;在PAC投加60 mg/L、非离子型PAM投加0.2 mg/L、混凝20 min的条件下,PAC与PAM复配投加可避免胶体再稳,并将浊度及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至81.8%和12.5%。  相似文献   

11.
陈益滨 《科技信息》2009,(23):37-37,25
通过两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C、PAFc的最佳投药量试验,并就其最佳投药量进行分析。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试验原水,在相同的投加量下,PAFC去除浊度的能力比PAC强;原水浊度50-400NTU时的混凝的关键在于提高颗粒粘附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尹鹏  高湘  黄宇广 《科技信息》2010,(15):356-357
以典型老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混凝沉淀对渗滤液中COD、浊度以及难降解物质的去除效果,所选四种混凝剂分别为PAC、PFS、硫酸铝、硫酸亚铁。结果表明:适用于老龄渗滤液预处理的混凝剂为PAC,在投加量为600mg/L时对COD与浊度去除率为26%、47%;虽然混凝沉淀对老龄渗滤液中COD的去除效果有限,但过量的混凝剂可显著提高腐殖质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由600mg/L提高至1000mg/L时,对腐殖质的去除率则有9.3%提高至25.2%,从而可显著降低老龄渗滤液中难降解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对比常规混凝过程和分级混凝过程的絮体特性和混凝效能,对分级混凝过程中混凝剂的分级投加间隔和分级投加比等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分级投加可降低沉后水浊度,形成更大的絮体,且絮体结构更松散;混凝剂分级投加间隔对浊度和絮体特性有显著影响,当投加间隔为60 s时,沉后水浊度达到最低值,为2.06 NTU,絮体的成长比速率和当量直径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9.60×10-4 s-1和123.0μm;混凝剂分级投加比对沉后水浊度和絮体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分级投加比为4/8,3/9和2/10时,易形成结构较松散、粒径较大的絮体,沉后水浊度较低,其中,当投加比为4/8时,浊度达到最低值,为1.81 NTU,比常规混凝低40.85%;分级混凝过程显著提高了混凝效能和浊度去除率。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臭氧强化混凝处理工艺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投加臭氧对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经试验可知在臭氧投加量为1.5mg/L,混凝剂PAC投加量为4mg/L,混凝搅拌15min的条件下,CODCr、TP、色度、UV254去除率分别为27.3%、23%、41.1%、11.2%,出水CODCr、TP、色度、UV254值分别为16mg/L、0.378mg/L、9.67度、0.12mg/L。该工艺提高了出水水质,在相同出水水质要求下大大降低了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15.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混凝沉淀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定3种混凝剂对某制药厂制药废水的二级出水进行混凝沉淀对比试验。首先用单因素试验确定3种药剂的最佳用量和pH值范围,然后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15℃)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主要受pH值影响,浊度去除率主要受混凝剂种类影响。PAC投加量为120mg/L,pH值为8.0时,CODcr去除率效果最好,去除率为69.89%,浊度去除率为61.95%,使水质较差的二级出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铝盐混凝剂对不同原水水质的混凝效果,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取宝鸡渭河原水、清姜河原水为水样,以PAC和PAFC为混凝剂,分别进行最佳投加量和最佳pH的单因素混凝实验,选用混凝效果较好的PAFC进行正交实验,分析混凝后水样浊度与UV254。结果渭河原水中,PAC最佳投加量为4~8mL,PAFC最佳投加量为4~6mL,PAC的最佳pH值为6~8,PAFC的最佳pH值为5~8;在清姜河原水中,PAC的最佳投加量为2~8mL,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2~6mL,PAC,PAFC的最佳pH值均为6~8。结论渭河原水浊度与UV254较高,混凝剂投加量比pH值更能影响高浊度原水的混凝效果;清姜河原水浊度与UV254较低,pH值比混凝剂投加量更能影响低浊度原水的混凝效果。PAFC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搅拌时间、PAFC投加量、pH值;PAFC的混凝最佳操作条件为:PAFC的投加量为6mL,pH值为6,快速搅拌时间为60s。  相似文献   

17.
以硫酸铝和氯化铁作混凝剂,通过强化混凝对模拟地下水中的氟化物的去除进行了研究,对比了铝铁盐的混凝沉淀除氟效果,考察了硫酸铝混凝剂投加量、水的pH值、浊度、水中共存离子和原水中氟化物初试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硫酸铝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铝的除氟效果优于氯化铁,混凝剂的投加量和水的pH值是影响硫酸铝混凝沉淀除氟的重要因素,当水的pH≈5.8时,硫酸铝混凝除氟效果最好;高岭土增浊对硫酸铝除氟的效果影响不明显;水中共存离子HCO3-的引入使得除氟效果变差,而SO24-和Cl-的干扰则较小.此外,对硫酸铝混凝沉淀除氟的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8.
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铝形态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盐基度的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系列复合混凝剂PAC/PDM,研究了PDM特征黏度、PAC与PDM质量配比对复合混凝剂中盐基度、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混凝性能的关联.分别采用酸碱滴定法、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混凝烧杯试验对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铝形态分布和混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PDM特征黏度由0.87dL/g增加至3.79dL/g,或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小至5∶1,未观察到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有明显变化;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所选模拟原水,当余浊下降至6NTU时,复合混凝剂PAC/PDM(2.88/10∶1)能使PAC投加量减少19.2%—19.5%;随PDM特征黏度由0.87增加至3.79dL/g,絮团尺寸和沉降速率增加;随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少到5∶1,PAC投加量减少15.9%—19.9%,因此PDM能明显提高PAC的混凝性能,且随着复合混凝剂中PDM特征黏度增加,或者PAC/PDM质量比例降低,混凝效果都得以增强.由此可见,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与其优越的强化混凝性能未有直接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UF)一体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考察投炭量对浊度、UV254和CODMn去除效果和对膜污染的影响以及有机物去除效果随PAC停留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浊度保持在0.100 NTU以下,且不受进水浊度以及PAC投加量的影响。在10,20和40 mg/L投加量下,随着PAC投加量增加,有机物去除率逐渐提高,但单位质量PAC有机物去除效果逐渐下降,10 mg/L PAC可以满足试验水质条件下经济性和出水水质的要求。PAC对有机物去除效果随停留时间增加而降低,较高PAC投加量下降幅度较小。PAC-UF工艺可以有效控制膜污染,次氯酸钠与酸、碱形成的复合药剂对跨膜压差恢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丙烷脱氢废水COD高(5 200~5 600 mg/L)、浊度大(1 700~1 800 NTU),难以直接进行生化处理,需要在进行生物法处理前,先进行混凝处理.使用聚丙烯酰胺(PAM)与常用的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进行配合使用对丙烷脱氢废水进行处理,以COD、浊度为指标,考察了PAC和PFS的适应性以及不同离子型的PAM与PAC复配的混凝效果.结果显示,单一使用时,PAC适应性好,达到同样效果投加量至多是PFS投加量的10%,总体而言PAC和PFS絮体小,难以固液分离,处理效果不佳;PAM与PAC配合使用时处理效果显著提高,两性离子的PAM效果不佳,阴离子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PAC协同处理废水效果最好,絮体成型好,当废水pH=8,PAC投加量为6 mg/L,m(PAC)∶m(PAM1)∶m(PAM2)=6∶0.15∶0.35时,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6%和98.5%,为实际处理丙烷脱氢废水提供了参数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