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战争三部曲之一,以战争与爱情为双重线索,描写了战争中无处隐匿的死亡意识以及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主题提炼、形象设定、结构安排和悲剧结局等都渗透着对死亡意识的阐释、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对人类精神生存状态的担忧。故事的悲剧叙事是对战争时代悲剧现实的审美把握,体现了创作者的悲剧精神,促使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悲剧产生的根源,叙述悲剧带来的苦痛,探索人类文明的救赎之路,从而领会作品的艺术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悲剧之美——论海明威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萍萍 《科技信息》2011,(11):I0159-I0160
海明威是一个极具悲剧意识的作家,从他的成长环境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其悲剧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海明威的悲剧意识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但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在精神诉求方面将浓烈的悲剧色彩与无畏的行动精神相结合,从而产生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发表于1929年,是海明威举世闻名的一部力作,标志着海明威的思想和艺术均已走向成熟.这部长篇小说是海明威战争经验和战争思考的产物,是海明威战争题材小说中最成功最精美的一部.他的反战主题更是时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反战主题的内容和体现方式来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受存在主义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在他的作品中,存在主义所宣扬的荒诞感构成了他描写世界的基色,而能够与荒诞相抗衡的悲剧式英雄也成为他成熟时期作品的主人公。海明威对战争、暴力、失败、横死的感悟,加深了人们对人生悲剧性的认识。他所倡导的道德准则赋予了世界一种新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部重要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气氛。学界多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出发,对于作品中的悲剧因素作出解读。本文尝试从尼采悲剧理论的角度对作品作悲剧解读,从而发掘出《老人与海》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新春  李丽 《科技信息》2008,(7):191-191
虚无主义由来已久,但当进入二十世纪,虚无主义愈加浓重的包围着这个世界。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从标题到主题,从情节安排、人物命运到整个作品的基调,都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浸染着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海明威笔下的世界因为战争而痛苦,因为痛苦而变得虚无,又因为无边的虚无而变得愈加的痛苦。本文主要探讨虚无主义在《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体现和海明威的虚无主义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国作家。作为海明威的第二部小说,《永别了,武器》仍然备受公众的喜爱并继续引起广泛争论。本文试图以该小说为例,对国外评论界对海明威作品主要的主题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对国内海明威研究状况,特别是有关这部小说的主题研究也进行简要回顾。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明威评论的一些主要研究主题,以及它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学评论一直把海明威小说创作的主题归结为勇气和死亡,这一归结使得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显得单薄、苍白,不足以说明海明威对世界文学所作的贡献。通过对海明威作品的整体分析,可把海明威一生的创作主题归结为抗争。如此不仅能统摄海明威所有的作品,而且其主人翁的“硬汉”形象也清晰地显现出一条由单薄到丰富、而至完满的脉络,从而丰富了海明威创作的内涵。从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人的抗争、与自身的抗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永别了,武器> 是海明威的一篇带有浓厚自传特色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反战思想.作品以主人公亨利在战争中的切身经历及感受,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战争对人性摧残和对幸福生活的毁坏,从而走上远离战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国作家。作为海明威的第二部小说,《永别了,武器》仍然备受公众的喜爱并继续引起广泛争论。本文试图以该小说为例,对国外评论界对海明威作品主要的主题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对国内海明威研究状况,特则是有关这部小说的主题研究也进行简要回顾。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明威评论的一些主要研究主题,以及它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在序言中作者指出这是一部"壮志不遂的悲剧"。本书主人公裘德是个无名小人物,却空怀崇高的理想。他努力了一生却又回到原点,最终孤独凄惨地死去。他的悲剧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当时各种社会条件如阶级划分、婚姻制度和教育体制等无一不阻止着裘德对理想的追求。但是根本原因却要归结到裘德的悲剧性性格缺陷,他性格中致命的缺陷就是摇摆不定和耽于幻想。  相似文献   

13.
Tennessee Williams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playwrights since World War II.The Glass Menagerie is his first successful drama,which describes a tragic situation of family and means to say that Man is unable to change the miserable life,no matter whatever means he try,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rrangement of the four main characters:Laura.Amanda,Jim and Tom to reveal the theme.Laura is fragile.Amanda is brave.Jim is vital.Tom is sensible.And all of them develop and try the different means to struggle against life,but fail tragically.With the evidence,the paper comes to conclusion naturally that Man is unable to change the miserable life,and he dooms to fail.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入世进取主题中充满着忧患意识乃至于悲剧色彩。忧患意识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甚至形成一种积极的时代风尚。屈原模式和范仲淹精神是入世进取主题中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入世进取主题中悲剧色彩的出现 ,具有多方面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在其文学创作中,更青睐于对悲剧的写作。因严歌苓兼具中西方文化的深厚修养,使其在悲剧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悲剧审美特性:一、“冷静忧伤”的悲剧书写;二、“卓别林”式的悲剧语调;三、诗意与悲悯交织的悲剧意境。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前期作品大多着力于展现封建大家庭以及其内在的社会性悲剧.作为”激流三部曲”的续篇之作,《憩园》以另一种创作风格和叙述角度,展现了三个不同家庭的悲剧际遇,其巧妙的构思、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充满强烈对比的人物形象塑造,合铸并深化了整部小说的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不一样的艺术风貌.这使得《憩园》在巴金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了重要意义;而同时,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底蕴更加深了《憩园》整体叙事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7.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竭力扣紧超越与反超越这一尖锐的两极对立,即桑地亚哥与大海、鲨鱼、马林鱼之间的对立,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超越与反超越的相互循环,正是在这种超越与反超越的循环中凸显出古希腊以来形成的勇于进取、主动抗争、那怕失败也是轰轰烈烈这一西方悲剧精神。为此,在海明成笔下的桑地亚哥的结局尽管是悲剧性的,然而我们被桑地亚哥所打动的不是悲剧结局而是隐含其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就是面对失败超越失败,在失败面前顽强地保持着人的尊严,展现出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敢精神。而海明成在桑地亚哥身上赋寓的这一精神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越意识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虽然不是纯粹的军事理论家;但他在对先秦军事思想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了独到的战争观。司马迁对战争人才、作战指导原则及战争目的也有自己的认识。司马迁的战争观涉及战争观的基本方面的同时,在理论性与系统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它通达而富有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动态的硝烟之美与静谧的自然、人间之丽是鲁藜诗歌的两道风景。带着源自心底的爱,以不去惊动他们的方式凝望外部世界,是鲁藜诗歌的基本姿态。以纤敏、新鲜的感觉为基础的素描捕捉平凡、日常的朴素之美,在不动声色中实现着对革命圣地的歌赞,从而传达宏阔的时代主题是鲁藜的诗美之源。在我们越来越躁动,诗越来越远离自然、生活,越来越没有感动的时候,可以回鲁藜这照照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红色理性与主题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理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和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创作文本的主题意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它的指导下,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成为革命战争文学主题意蕴的主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