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利用耦合陆面过程模式CLM3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2组1979~2000年5~8月的集合试验,研究了表层土壤湿度对中国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变率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温强迫条件下,采用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ISSM)时,CAM3模式对于夏季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明显好于采用气候态的表层土壤湿度(CSSM)。计算表明,1979~2000年CSSM试验和ISSM试验模拟的西北地区夏季气温距平与ERA40资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和0.65; CSSM试验模拟的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距平与CMAP资料的相关系数仅为0.29,而ISSM试验模拟结果与CMAP资料的相关系数为0.48。在相同海温强迫条件下,ISSM试验比CSSM试验能更好地模拟出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率。  相似文献   

2.
大气对流层顶的臭氧时空分布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1958~2001年的臭氧垂直分布和NCEP资料,计算出全球对流层顶的气候场,并对其空间分布、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呈纬向分布的特征明显,南北半球中纬度和南极为高值区,赤道和北极为低值区,且与对流层顶高度和温度场有对应关系;②从400~70 hPa的温度和臭氧质量比垂直经向剖面中,显现出对流层顶的上层和下层由于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导致垂直分布存在差异;③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纬向距平场的年代际变率具有不同位相的时空演变尺度,南半球的时空差异比北半球大,南极最不稳定,低纬和赤道地区幅度变化较小,但时间尺度较大;④极地各季节对流层顶的臭氧分布和高度场特征相似,低纬则与温度场分布较一致;⑤对流层顶断裂带中臭氧质量比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秋季为最小值,其对应的纬度存在明显的季节空间经向波动,夏季达到最高纬度,冬季到达最低纬度;⑥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纬向距平的季节变率表现出准半年变化趋势,且两半球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3.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东亚地区上空500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场的时空联系和冷暖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后期春季高度场的第1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显著的时空相关;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通过影响后期春季500hPa高度场,导致未来春季大气环流变化,是造成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和混合门限回归模型对广东省中西部的冬春季平均气温做预测。选取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的分区分季节的多个气候背景场的前若干个主分量作为因子(共1792个),这些因子包含着气候背景场的主要信息,通过对预报量和预报因子群的相关筛选,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建立混合门限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初步探讨了气候背景场对预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门限回归模型优于门限自回归模型;前者能较好地拟合冬春气温序列,预报效果较理想。粤中西部冬季气温场与东北半球南部3—4月高度场第5个主模态相关最密切,当3—4月500hPa高度场东亚大陆为低槽控制,日本海太平洋附近为高压脊,有利于当年冬季气温偏低;春季气温场则与北半球冬季500hPa高度场第8个主模态相关密切,当冬季500hPa高度场乌拉尔山附近地区为明显的阻塞高压形势,有利于次年春季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上海1873—2001年的冬季和夏季降水量与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计算上海冬季和夏季降水量与太平洋海温的同期和超前相关以及滑动相关系数,讨论上海冬季和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关系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空间区域上的显差异.分析发现,上海冬季和夏季的降水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阶段性变化,但总体雨量增加的趋势不明显,降水量和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空间区域上存在着显的差异,这种年代际相关关系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用统计方法做短期气候预测时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常用预报因子之一的太平洋海温场在进行统计预报的应用过程中,适当地考虑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关差异,将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减少统计预测方法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850 hPa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和面积指数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副高位置和面积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近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位置指数的年际变化周期为3-5年,冬、春两季海温与夏季副高的脊线位置、西脊点位置关系密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有利于夏季副高偏西、偏南,反之偏东、偏北.冬、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冬、春两季海温偏暖年副高偏南、偏西,偏冷年副高则偏北、偏东,五月和九月除外.冷年7月副高北跳较暖年显著,进入秋季后南撤较缓慢.  相似文献   

7.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NCC)沿用的北半球阻塞高压监测公式,利用NCEP/NCAR逐日500hPa环流场再分析资料,计算出1961-2011年逐日阻高指数,分析了北半球阻塞高压出现的关键地区阻高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重庆夏季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三个关键区阻高的季节分布以鄂霍次克海阻高在冬季和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而春季和秋季则是乌拉尔山阻高活动频繁的季节,贝加尔湖地区阻高活动不及前两个区域活跃.从变化趋势来看,乌拉尔山阻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有增强的趋势,贝加尔湖阻高有减弱的趋势.各关键区的阻高日数都存在2~5年的显著性周期特点.三个关键区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各有其特点,贝加尔湖和鄂霍次克海的阻塞形势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较大,鄂霍次克海阻高日数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比其强度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关系更加显著,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日数偏多(少),重庆夏季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8.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西偏移显著影响我国的气候异常.文中首先修订了原有的副高东西指数定义,并利用它分析了副高东西偏移和850 hPa环流主要变化模态之间的关系,发现副高东西偏移和环流变化的第一、第二模态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和第二模态在1958—2003年(46年)的相关系数高达0.78.由于第二模态没有对应明显的海温异常信号,上述结果意味着对夏季副高东西偏移的季度预测可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此外,由于这两个模态的共同作用,特别是第二模态的作用,导致1978年以来副高东西偏移的年际变率明显变大,这可能是最近20多年我国气候异常频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门限回归模型预测粤中西部冬春气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和混合门限回归模型对广东省中西部的冬春季平均气温做预测.选取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的分区分季节的多个气候背景场的前若干个主分量作为因子(共1792个),这些因子包含着气候背景场的主要信息,通过对预报量和预报因子群的相关筛选,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建立混合门限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初步探讨了气候背景场对预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门限回归模型优于门限自回归模型;前者能较好地拟合冬春气温序列,预报效果较理想.粤中西部冬季气温场与东北半球南部3-4月高度场第5个主模态相关最密切,当3-4月500 hPa高度场东亚大陆为低槽控制,日本海太平洋附近为高压脊,有利于当年冬季气温偏低;春季气温场则与北半球冬季500 hPa高度场第8个主模态相关密切,当冬季500 hPa高度场乌拉尔山附近地区为明显的阻塞高压形势,有利于次年春季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1—2012年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的高度场格点资料和NOAA的海温逐月资料,分析了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气候背景与前兆信号.结果表明:近52年来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频数呈线性增多趋势.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偏多(偏少)同期环流对应乌拉尔山地区高度场偏低(高),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盛行经向(纬向)环流,赤道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偏低(偏高).前期春季、夏季孟加拉湾地区、我国南海地区500hPa高度场、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特别是Nio3.4区的海温异常变化是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出现异常偏多(少)值得关注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1.
对收集的BL Lac天体0716 714长期大量的光学多波段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多波段光变曲线.对色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0716 714的光变包括长期单色光变和短期有颜色变化的爆发2种成份.根据这种光变特性,对引起光变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激波喷流模型加上几何效应的调制是目标光变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盘不稳定模型和星爆模型,模拟活动星系核在光学B、V波段的光变,分析光变时光谱斜率的变化情况,并将模拟的结果和观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是定性解释活动星系核光学波段光度、光谱变化的合理模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否可以由脉率变异性(pulse rate variability,PRV)替代,以及HRV与PRV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步采集了健康青少年、老年人与心血管病人组各25人的脉搏和心电数据,并通过定量对比分析了HRV与PRV在时域、频域和非线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HRV与PRV二者不是完全一致的,其中健康青少年组的全部参数(SDNN,RMSSD,PNN50,HF,LF,SD_1,SD_2,α_1,α_2,SE,CD和AE;Ratio0.2)均具有一致性,故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分析;而老年人组和心血管病人组只有部分参数(老年:SDNN,SD_1,SD_2,α_1,α_2,CD,SE和AE;病人:SDNN,SD_2,α_1,α_2,CD和AE;Ratio0.2)具有一致性,其余参数(老年:PNN50,RMSSD,LF和HF;病人:PNN50,RMSSD,LF,HF,SD_1和SE;Ratio≥0.2)都不具有充分的一致性,故二者不可以互相替代分析.  相似文献   

14.
ENSO变率的不规则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SST及SOI观测资料及代用资料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的ENSO变率,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ENSO有代表性的指数Nino 3.4区SST及SOI近一个半世纪的观测记录,ENSO变率以年际变化为主,集中在3个谱段;2~3 a、3~4 a及5~6 a.(2)ENSO变率有年代际变化,1920-1950年出现过3~4 a典型ENSO变率的减弱.近500年的ENSO代用资料表明,每百年内至少有1次类似的减弱.(3)大量的代用资料如冰芯,树木年轮、史料等证实小冰期ENSO的变率与20世纪没有很大差别.(4)考古资料表明大约从5 ka BP ENSO才活跃起来,在此之前ENSO的频率很低.ENSO气候模拟研究支持了ENSO变率这种长期变化与岁差有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极限星等为B=17.6的中等亮类星体样本的光亮。以Q〉3.0作为变的判据,大约有1/3的类本被探测到有光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变模型对收集到的30个Blazars的光曲线进行拟合,由模型参数确定光变特征时标.根据确定的光变特征时标计算了中心天体质量和辐射区域上限,结果表明利用光变模型得到的特征时标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相符.因此,该光变模型可以作为研究Blazar短时标光变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对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做了阐述,研究了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统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地统计学方法,随机模拟方法,分数维方法以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空间变异的方法,探讨了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的发展及不足。  相似文献   

19.
从言词证据、证据思维和相关法律漏洞几个角度出发,对证据可变性以及刑事证据规则在处理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