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环氧柳珊瑚酸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南海柳珊瑚中分离出来的柳珊瑚酸(Suberogorgin)(Ⅰ),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作用.为了探索其分子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关系,龙康候等对它进行的结构改造,经下列反应得到了1,2-环氧柳珊瑚酸(Ⅱ),后者也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但是经过这种结构变化之后,毒性大为降低.因此,测定后者的分子结构,对了解这类物质的神经毒性机理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日用化工原料.为了研究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关系,基于拓扑理论,计算了14个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分子的连接性指数(~mX),选取连接性指数(~mX)中的2种结构参数(~2X和~5X_c)作为理论结构描述符,引入与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相关的回归分析中,构建了稳定性较好的QSTR模型,并将这2种连接性指数(~2X和~5X_c)作为人工神经网络法(ANN)的输入层节点,采用2-2-1的神经网络结构,构建了相关性良好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毒性预测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_t达到0.998 3,预测的毒性值与其相应文献值的相对平均误差只有1.60%,两者吻合度较好.结果表明,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与2种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利用该模型可为设计毒性低的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分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1-氯-3-丁烯-2-醇(1-chloro-2-hydroxy-3-butene, CHB)是致癌性空气污染物1,3-丁二烯的关键代谢产物,具有遗传毒性.研究了CHB损伤DNA的可能途径,发现无氯原子的对应化合物3-丁烯-2-醇(3-buten-2-ol, BO)没有遗传毒性,说明氯甲基是毒性的关键结构因素.CHB溶液放置较长时间(4 h)后毒性增强,表明CHB可以缓慢转化为其他毒性更强的化合物. P450酶和乙醇脱氢酶抑制剂对CHB毒性没有影响; CHB毒性随着处理细胞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在处理了12 h时反而减小.这些结果说明CHB的遗传毒性可能主要源于与DNA的直接反应,而非向1-氯-3-丁烯-2-酮(1-chloro-3-buten-2-one, CBO)的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4.
离子液体的毒性及其潜在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成离子液体的结构和纯度对其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综述离子液体的纯度,阳离子、阴离子组成对其毒性的影响以及离子液体的生态学设计方案和多维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用量子化学AM1方法研究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化学键和结构与毒性的关系.获得该类化合物的毒性与R-Si反键σ轨道能级密切相关的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得到10种单一化合物的半致死浓度(CL50)以及12组混合物的半致死浓度(CL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对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2-氯苯酚与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以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为主.以混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Pmix)和前沿轨道能距(ΔEmix)为结构描述符,建立了联合毒性效应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脂溶性和反应性越强,混合物联合毒性越大,所得的模型对2-氯苯酚与苯胺类混合物的毒性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卤代芳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和大鼠毒性等八项生物活性分别同卤代芳烃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卤代芳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氯代苯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等生物活性同其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氯代苯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通常是由多种污染物相互作用所共同引发的.通过单一的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手段很难全面检测环境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组分,因而很难进行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价.基于毒性效应的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方法(Effect-directed analysis,EDA)旨在将环境效应与特定的化合物或结构对应起来,是一种有效鉴定环境效应与关键毒物的方法.该方法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分离、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3个步骤.本文综述了EDA发展历程及重大进步,分析比较了常用的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流程及优缺点,总结了结构筛选的方法及流程.在已有研究的调研基础上,针对最后的毒性确认步骤地提出了4种确认方法.本文同时指出了不能原位检测及难以避免毒性损失等EDA发展中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QSAR和PCA方法的硝基芳烃综合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应该关注基于多种生物体效应的综合毒性。为了评价毒性数据稀缺化合物的综合毒性,以50种硝基芳烃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它们的多种生物毒性数据,建立了稳健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预测缺失毒性数据,解释了硝基芳烃的致毒机理——硝基芳烃与生物受体分子的亲电反应活性是决定其毒性的主要因素。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an alysis,PCA)方法对基于QSAR模型计算获得的50种硝基芳烃的各种生物毒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综合毒性因子(integrated toxicity index,ITI),对综合毒性因子进行QSAR分析,得到可直接由硝基芳烃结构参数预测综合毒性因子的单参数QSAR模型。结果表明,QSAR与PCA方法的结合可以成功地评价和预测硝基芳烃的综合毒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和大鼠毒性等十一项生物活性分别同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肝脏是机体代谢外源因素的主要功能性器官,其具有独特的血窦结构和丰富的细胞组成,而细胞的功能改变是造成肝毒性损伤的主要原因.细胞外囊泡(EVs)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所形成的纳米级球形囊泡,几乎源自各类细胞,用于负载特定的内容物,并可作为载体介导相邻或远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该文综述了外源因素暴露下,EVs介导肝毒性损伤进程中的细胞间通信,并探讨靶向干预EVs的具体途径,为预防和控制肝毒性损伤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烷烃分子距离 -边数矢量 (MDE)的基础上 ,定义并计算了氯代苯的结构参数。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新的MDE矢量与氯代苯类对水生生物毒性的定量结构 -毒性相关关系 (QSTR)模型 ,并运用所建模型对外部样本的毒性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硝基苯化合物生物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硝基苯类化合物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精度较高的QSAR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中提取了3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5种结构参数、5种量子化学描述符及1种分子指示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了变量的压缩和选择.进而实施了多元回归分析,并由所得结果进行了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毒性关系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具有生物活性的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量子化学MNDO方法研究了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健以及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偶极矩与毒性的关系以及LUMO是定域于R-Si键的反键a轨道,R-Si是一个弱键,它的断裂速度与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的毒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主要是细胞核、囊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变化检测了 Cu2 、Zn2 、Se4 、Cd2 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作用 .其中 ,Cd2 对细胞核、囊状体的破坏严重 ,核膜破裂 ,核质均质化 .囊状体膜破碎 ,囊状体断裂甚至溶解 ,细胞内许多结构破坏而出现空洞 .其次为 Zn2 ,它对囊状体的破坏与 Cd2 相似 ,但线粒体外膜破裂 ,内嵴溶解消失而成空泡状 .Cu2 对细胞壁破坏严重 ,对囊状体和线粒体破坏与 Zn2 相似 .Se4 的毒性相对较小 ,但有些细胞核膜呈泡状外突并破裂 .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苯胺与6种取代苯胺对发光菌和大型蚤的单一毒性及其毒性单位比为1∶4,1∶1,和4∶1的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苯胺与取代苯胺的二元混合物在3种配比下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而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则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苯乙酮、三氟乙酸乙酯及2,2’-联吡啶硝酸钯为原料,经Claisen缩合反应和螯合反应得到了系列三氟甲基修饰的β-二酮金属钯(Ⅱ)配合物.配合物结构通过了NMR、ESI-MS、IR及元素分析的表征,用X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3g的晶体结构.用MTT法对产物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初步结果表明:所得配合物对MCF-7细胞的毒性明显高于Hela和A549细胞,其中配合物3a对MCF-7的细胞毒性与顺铂相当.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QSAR)对存在松花江水中的有机化学品的毒性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有机化学品对酵母菌毒性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预测误差较小.另外,采用所建立的有机化学品对酵母菌毒性和对呆鲦鱼毒性的相关性方程预测了松花江水中有机化学品对呆鲦鱼的毒性,结果显示,有机化学品对酵母菌的毒性与对呆鲦鱼的毒性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826),从整个有机化学品对呆鲦鱼毒性大小的趋势上看,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因此,得出采用低等微生物—酵母菌替代高等生物—鱼作为指示生物进行有机化学品毒性的评价是可行的,这一研究成果对大量有机化学品毒性筛选和进行优先污染物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烷烃分子距离-边数矢量(MDE)的基础上,定义并计算了氯代苯的结构参数。借助多元线回归技术建立 MDE矢量与氯代苯类对水生生物毒性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关系(QSTR)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对外部样本的毒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