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从18岁起就开始阅读俄罗斯作家的小说,其中对屠格涅夫作品的感情尤其深,曾动情地说:“我学写短篇小说,屠格涅夫便是我的头一位老师。……我那些早期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很可能是受屠格涅夫启发而写成的。”①本文试从巴金的《雾》与屠格涅夫的《罗亭》为例,剖析两人创作的内在联系,诸如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作品的选材,作品男女主人公,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的揭示,作品的场景描写,语言艺术及作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屠格涅夫六长篇的诗意美卢兆泉早在40年代初,在一篇描绘意大利南国迷人之夜的短篇小说《三次会见》中,屠格涅夫就以“无比优美的诗意”①,倾倒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高度评价屠格涅夫的长诗《巴拉莎》,认为它“蕴藏着”“馥郁、清新的诗意”,“显示了非凡的诗才”。...  相似文献   

3.
日本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复制自己”的迷你机器人服务,顾客只要拿张自己的相片.公司就会制作一个和照片主角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机器人版玩具.无论是眼神还是笑起来的表情.看起来真的是惟妙惟肖.甚至连讲话声音都可以模仿,  相似文献   

4.
臧振华  韩峰 《科技信息》2007,(12):116-116,165
弗罗斯特认为“诗歌是通过喉咙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诗歌的意义蕴藏在句子的“声音”之中。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句子声音理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以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为例,分别从诗歌的格律、音韵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弗罗斯特的诗歌理论,即句子声音观,进而探索弗罗斯特诗歌独特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崔蕾 《科技信息》2009,(24):I0227-I0227
中国大地广袤无垠,五十六个民族在这片沃土上谱写出了民族声乐的动人篇章。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曾经在莫斯科普希金纪念碑揭幕典礼上说,“民族的艺术是它自身活的灵魂,是它的思想,是它的最高意义上的语言。艺术一旦有了完美的表达方式,比起科学来,更成为整个人类的财富,这是因为它是人类有声音、有思想的灵魂;它是不朽的,因为它能比本民族肉体的生命存在得更长久。”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现手段,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具魅力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在近期的乌克兰危机中,绝大部分欧洲国家一边倒地挺乌抗俄,并且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物资、难民接收和道义支援,自己也直接卷入与俄罗斯的外交对抗。然而在处于“锋线”地区的中东欧国家当中,有一个国家与众不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直坚定保持着“平衡”与“中立”的政策,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那就是塞尔维亚。  相似文献   

7.
屠格涅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大人物,他早期创作的抒情诗作品虽然数量有限,鲜为人知,但对其后来很多伟大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屠格涅夫早期抒情诗分为田园诗,爱情诗和政治诗,从写作背景,诗歌内容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及对作家本人后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的语言美王如新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但“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马卡连柯语)。教学中,教师的讲课主要是依靠声音传递知识信息,把书面文字变成生动活泼具有动态的语言。这是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教师精心设...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中表象及表象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它是以人声为乐器,利用人声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一门音乐艺术,歌唱时“声音位置感觉”、“声音共鸣感觉”“气息控制感觉”“读字感觉”“情绪和情感的感觉”等感觉,抽象、无形、不容易具体地进行说教。运用心理学上的“表象”,把日常生活的各种表象通过联想联系到声乐教学中来,会使抽象的声乐学习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为此,本文就表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象能力等方面发表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11.
交际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和基础。在无共同使用语言跨语种交际中,语言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声音转化成解码话语的依据。本文以索绪尔交际过程描述为理论基础,探索无共同使用语言跨语种交际中话语解码的方式。以声音为根本出发点,研究俄罗斯人对因素的偏好,以求对中俄交际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夜》(1860),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继《罗亭》、《贵族之家》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前两部作品,都以贵族优秀代表人物的历史作用为主题,“描写不久前的过去,而后一部作品则是直接反映当前的”。屠格涅夫“一直在留心观察他当代的先进积极活动家”,于是在自己的新作中创造了非统治阶级出身的英雄形象英沙罗夫。在分析《前夜》的人物形象时,多侧重于探讨英沙罗夫形象(这种探讨也是必要的),对作品中心形象女主人公叶琳娜,往往涉笔不多,语焉不详。苏联科学院《俄罗斯文学史》(三卷本)和《简明文学百科全书》就是这么处理的。有的文章分析叶琳娜形象时,多止于她择偶、定情,对她的别家、守志多不论及,对这一形象的美学意义,更少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点或不足。本文拟就叶琳娜形象,谈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以求正于读者方家。  相似文献   

13.
上学期,我作为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累计给自己开出三张“罚单”。 还记得第一张“罚单”是这样开出的:我刚接手该班时,发现班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书写不认真,语文老师颇有微词。我想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何不让自己“榜样”一回呢?直接树吧,可能会给学生以自我标榜的嫌疑,我陷入了沉思。对,就以惩罚自己的形式出现,让自己和学生一起去练字。  相似文献   

14.
当我觉得没有自信,总觉得不如人。我应该这么做: 1.停止批评和责难自己。 《肯定自己,欣赏自己》一书的作者克莱基荷芬解释,会不断苛责自己,说丧气话的人,通常是对自己不够肯定的人,“要对自己温柔点,停止猛烈的批评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她建议,拿支笔列出你不断在责骂自己的话语、并且自问看到这些话会有什么感觉,这样的责骂是否对自己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16.
在《诗论》中,美学家朱光潜把诗歌的声音节奏和视觉意象看得同等重要,由于诗歌“意象学”已经有许多论述,因而他有针对性地提出诗歌“声响学”思想,旨在加强诗歌声音节奏方面的建设。朱光潜认为,诗歌创作首先要解决语言的音义协调问题,同时,诗歌“声响学”在新旧诗体的转换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源 《科技潮》2009,(2):56-57
如果你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的说话声音忽男忽女、忽老忽少,你不要惊讶.因为对方正在“大玩”电话变声。 电话变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别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本语文在描述和分析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各共和国语言“国有化”运动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一些其和国不考虑自身的语言状况、人为规定民族国语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尽管在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因为国语问题引起 争越,但如果推行民族国语一旦带有强制淡不能排除发生语言冲突的可能性,因其与民族间和民族内部不同语言团体间的特权及不平等关系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9.
屠格涅夫创作中有两种爱情范式:一是以心灵的吸引为基础的“理想型”爱情;二是以不平等的“奴役”为基础的“生活型”爱情,两者在产生过程、感情性质及人物设置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观念上,屠格涅夫肯定前者而摒弃后者,而在现实中又不得不承认后者总是击败前者,由此折射出他爱情观中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20.
《青年科学》2014,(1):68-69
很多人都担心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尤其是在“毒姜事件”被广为报道之后。确实,自己种菜可以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甚至可以不用农药和化肥。但是,农产品是否安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环境是否安全。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南极生活的动物体内都能检测到DDT残留,我们身边的食物也很难“独善其身”,自己种菜同样要面临环境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