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英汉词汇互借是随着中国和英美等国之间交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从英汉词汇互借的内容和方式上可看出英汉词汇互借相互影响的程度。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和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互相引进的历程,某些借词被引进后的内化过程,对借词所涉及的范围归类和对引进借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反映出语言间文化的融合正逐渐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相互的接触和交往,而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必然导致外来词的借用,任何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是从别的语言里借用而来。外来词是民族关系的见证,是文化渗透的结果。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外来词来探析外来词的双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刘伟  黄亚萍 《科技信息》2010,(32):I0153-I0153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翻译的原因、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英语外来词翻译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英语外来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但语育的吸收同化功能,及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的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语言也有非语言两种因素。英汉两种语言的外来词在数量、范围、同化速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形成鲜明对照。在改革开放,外来词大量涌入汉语的今天,这种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应该对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但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及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的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语言也有非语言两种因素.英汉两种语育的外来词在数量、范围、同化速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形成鲜明对照.在改革开放,外来词大量涌入汉语的今天,这种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应该对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环境下,五花八门的"XX门"事件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本文拟从"XX门"词族的兴起与发展入手,结合全球化时代大背景分析英汉媒体新词的特色,即能产性强,外来词互相兼容、形式简洁等特征,旨在于揭示全球化时代对英汉媒体新词发展趋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吸收外来词的高潮。随着新事物和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新词汇、外来词汇的需求大大增加,来自不同民族、语言的外来词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对异族文化的进一步接纳。本文从语言接触和方言交流的角度把外来词的来源细化为直接外来词和间接外来词,得出了一些关于当代汉语外来词来源分类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曹仁松 《科技信息》2008,(29):185-185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外文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本文对英语外来词进行分析,阐述了外来词反映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文化的一种符号。外来词还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它反映社会的变动及使用它的社会成员的层次类别,因此它又是社会的一种符号。外来词是由人创造并使用的语言,所以外来词具有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外来词的发展特征,并从语言结构、语义等层面研究了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最后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从中揭示出对外来词的规范原则.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借词涉及政治、经济、科技、语言、哲学等诸多领域。在对英、汉语之间的借词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后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时存在词汇空缺,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科学技术及其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了英、汉借用领域中存在较大差异。英汉互借方式的探讨,对英语词汇教学、跨文化交际、英汉词汇研究和掌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汉语词汇中英源音译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改改 《山西科技》2009,(4):43-44,4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汉语从英语中借用的词语数量也不断增加,大量新词新语也应运而生。音译词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现象,是跨文化交际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从英语外来词汉化翻译的主要形式出发,阐述英语外来词的汉化翻译受现代汉语语言特点的规约,并探讨汉语吸收外来词过程中潜在的语言认知心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英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的汉英学、化的交流首先是以语言接触为先导的,同时客观上又促进了汉英在语言上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从而形成“汉英语言关系”一说。Geoffrey N.Leech认为现代英语是在向汉语这样的孤立语方面变化;而另一方面,在英语的影响下,汉语在接受了不少来自英语新词的同时,汉语的句法在现代时期也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种语言对各色各样的动物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涵义,从而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语言词汇。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动物可能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涵义。这就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动物词汇方面既有对应性的一面,又有非对应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动物词“狗”的英汉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少动物词语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成为英汉“文化词语”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文章以动物词“狗”为例,对其在英汉语中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把握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必须同所学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内涵词作为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研究的焦点。本文拟从英汉词语所负载的民族文化内涵义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英汉语言社会文化的差异 ,强调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注意深入到含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教学上  相似文献   

18.
用趋同论及文化趋同的理念看,英汉文化趋同的主要表象是英汉词汇互借数量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一些“中国英语”已经被广泛接受。具体而言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袭和影响,因此面对中西文化趋同的倾向,保护语言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英汉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本文拟从几个颜色词中所体现的不同的英汉文化内涵,探讨了解和熟悉文化差异对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