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体地位的提高,法院职权主义干预的减弱,以及诉讼当事人自主意识的增强,诉讼契约思想日益进入民事诉讼理论中,但由于其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少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从民事诉讼契约的兴起缘由、含义、与实体契约的区别和民事诉讼契约的要件以及效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民事诉讼契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中茁壮成长,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不诚实信用的诉讼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民事诉讼的效益与公正。在民事诉讼立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既是民事诉讼效益与公正的要求,也是当今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在民事诉讼立法中明定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在有关司法解释中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行为及其法律后果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不诚实信用的诉讼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民事诉讼的效益与公正。在民事诉讼立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既是民事诉讼效益与公正的要求,也是当今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在民事诉讼立法中明定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在有关司法解释中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行为及其法律后果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4.
诉讼标的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民事诉讼程序作为一种解决民事纷争的手段 ,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进行审理 ,公正地作山裁决 ,这种在民事诉讼中予以审理和裁决对象就是诉讼标的 ;诉讼标的理论自产生 ,即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学者所关注 ;关于诉讼标的概念、性质、与相关理论的关系的问题学者们观点纷纭。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的范畴,民事诉讼程序的确定和变革离不开一定法学理念和理论的导引。法院审判权的独立、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的并存,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融合、诉讼与审判权的分权与制约应是指导我国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否定权利的私力救济,要求民众通过诉讼解决纠纷。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当事人在考量诉讼成本与诉讼利益的得失时犹豫不决,导致诉讼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定分止争的作用。应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相应改革,多方面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使之能在纠纷发生后积极以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维护民事权益,从而使我国民事诉讼制度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主张成立与否,与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有着密切关系;用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可有效预防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8.
释明义务是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承载着强化当事人诉讼权益、兼顾程序与实体正义、弥补诉讼不公的重要价值。该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转型期中大陆法系以当事人为主导的诉讼模式在我国民事审判程序中的推进和深化,从而达到职权主导型诉讼向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机制的"温和"转变。  相似文献   

9.
民事撤诉制度是充分体现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反映了当事人处分权、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当事人诉权保障等一系列诉讼价值理念。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撤诉制度,是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民事诉讼基本法理为基础,论述了我民事撤诉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并对其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与德、日的辅助参加人 ,以及美国的第三当事人诉讼制度 ,是形式不同 ,但功能基本一致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应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统一修改为由有关当事人引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在涉外民事诉讼中,当原告向某国法院提起诉讼时,如被告认为他在该国应诉得不到公正对待,可以该国法院为不方便法院为由,要求中止诉讼。而受诉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综合考虑由其受理该案件或者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进行诉讼,对当事人更为方便和公正,运用自由裁量权,决定拒绝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放弃行使管辖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事诉讼已经将高度盖然性确定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此前提下,按照案件的性质划分不同的标准,这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不同种类案件的内在要求,还是公正高效解决纠纷的需要和域外立法经验的借鉴,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当按照案件的性质分为极高的盖然性、很高的盖然性和较高的盖然性,在解决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类型化问题的时候,应当注意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问题、法院的负担问题以及提高法官的素质问题、心证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民事诉讼领域也是如此。诉讼契约充分体现了诉讼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同时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通过重新定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民事诉讼契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封建经济的日益发展,封建社会关豕也日趋复杂化,民事诉讼亦逐渐增多。到了清代,清代民事诉讼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过民间调处的方式解决占了相当大的部分。由于国家的提倡和大力支持,各级行政司法机关办案效率低下对两造诉讼的消极影响,宗族组织对族众诉讼的限制以及诉讼当事人对高额诉讼费用的承受力低下,都促使诉讼双方选择民间调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自身的利益采取不同的手段来影响诉讼过程的进行,从而维护各自的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期间、期日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对我国诉讼模式的改造;期日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集中审理原则的彰显。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期间、期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民事诉讼制度的正常运作。构建完善的期间、期日制度,应严格限制期间的变更,赋予当事人更多的协定和变更期间、期日的权利,进一步完善违反期间、期日制度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期间、期日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对我国诉讼模式的改造;期日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集中审理原则的彰显。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期间、期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民事诉讼制度的正常运作。构建完善的期间、期日制度,应严格限制期间的变更,赋予当事人更多的协定和变更期间、期日的权利,进一步完善违反期间、期日制度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诉讼告知制度一直为大陆法系国家所广泛适用,其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正全面地由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诉讼告知制度对我国民事诉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既能充分保障当事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地促进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进而有效克服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应从诉讼告知的条件、告知的程序和第三人的权利保障等方面思考我国诉讼告知制度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与大多数州都规定有判决要约规则。判决要约规则一方面维护诉讼公平的价值理念,在当事人拒绝要约而最终获得的审判结果并不比对方先前发出的要约更好且达到一定比例时应受到一定惩罚,从而避免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坚持诉讼而不公平地承担诉讼费用;另一方面它促使当事人合理谨慎地考虑对方当事人提出的和解要求,客观上充当了民事诉讼和解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促使纠纷解决和防止诉讼拖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结合现实情况对我国的诉讼和解与判决要约规则进行了比较,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予以了超职权的限制。从民事诉讼的特性和民事纠纷的性质来看,这些限制均是欠妥当的。应当重新认识处分原则,真正理解和贯彻处分原则:诉讼程序的启动应当由当事人决定、诉讼请求的范围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法院对撤诉不应主动干预、当事人制度应予调整。在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同时,必须着眼我国特殊的政治法律环境制度,赋予法官释明权,以提高审判活动的功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建构和运行符合民事诉讼规律。  相似文献   

20.
法院调解也称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本文反思了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