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与人居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桃市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结合农村聚落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对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与人居环境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仙桃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受农业生产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影响,且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差异明显;农村居住环境与公共服务环境权重最大,对仙桃市人居环境质量贡献最高;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地域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居住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丁正勇 《甘肃科技》2007,23(6):179-180,178
通过对农村聚落的调查,总结出农村聚落的形态和演化规律,对住区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对策和适宜性发展对策,探索中原地区农村聚落的建设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聚落与耕地农村聚落是农业劳动者居住的场所,也是饲养动物、堆积厩肥、栽培果树,进行家庭副业生产、仓库、打谷场以及堆放劳动工具的所在。因此农村聚落与耕地一样都是人们进  相似文献   

4.
上海滨海地区乡村聚落与河流要素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的海湾镇、柘林镇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对1994、2003、2007年两镇的农村居住景观与水体(河流)要素进行耦合分析.研究表明:海湾镇和柘林镇属于滨海地区两种不同的乡村景观类型,海湾镇的乡村聚落更为密集,规模较大且规则;与河流的短距离内,海湾镇农村居住景观斑块数量百分比均低于柘林镇,说明柘林镇乡村聚落与水系有更加密切关系.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滨海地区不同乡村聚落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优化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的居住空间营造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湖南农村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聚落及单体住宅居住空间模式.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现代文化多元化,湖南的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开始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要改变现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湖南新农村居住空间模式,就必须汲取湖南农村传统居住空间模式的精华,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节能、科技创新三项基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协整分析等方法,对1980—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时序演化特征及协整关系进行探析。主要结论如下:(1)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农村聚落生态系统产生影响;(2)农村聚落生态系统动态度大致经历了1980—2005年的变化微弱期、2005—2010年前后的中间下降期和2010—2020年的快速上升期;(3)1980—2020年,各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体系不断优化,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4)93.55%的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规模的相关系数大于0.7,且至少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5)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协整,呈现长期均衡关系,且长期弹性为0.829。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聚落地名典型区域的调查和分析,主要依据丰县、兴化、大丰、江宁、无锡五县共15533个自然村名的调查统计资料,说明江苏农村聚落地名的命名方法、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慈溪市部分农村的实地调研,针对大量外来人口在农村居住的实态,探讨了农村租住型住宅的设计,为有效解决农村外来人口的居住形态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住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喀什聚落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聚落不同,它是古代商业化城市居民高密度居住样式的表现。在它形成的过程中,既遵循着普遍的"天人合一"适者生存"的聚落建造规律,同时它还探索着解决人口快速增长与居住空间之间矛盾的方法,处理生活空间与交通之间、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建设有品质、有历史深度、有文化竞争力城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以7个山区聚落为案例,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基础设施4个方面对聚落宜居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山区聚落宜居性建设主要方向和路径.结果表明,水口村、二道村、北极村宜居性处于一般水平,烧排瑶寨、高坪村、凹子村宜居性有待建设,招素沟村宜居性亟待建设;聚落经济过分依赖传统农业,基础设施差,远离集镇、县城等经济中心,非农产业发展落后,经济落后又造成社会发展滞后,综合因素使得这些聚落成为人居环境建设的难点区.  相似文献   

11.
初步总结了等级住居对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和住居的作用方式;初步分析了作为等级居住进一步发展的宗法礼制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某些特征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说明了宗法礼制与建筑的通用性之间的关联性,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和建筑的某些基本特征,有利于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2.
周雪梅 《科技信息》2013,(14):100-100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决定着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及居住环境。本文对我国农村饮水工程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针对我国农村饮水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的形成、形态演变、兴衰变迁遵循着人地关系和聚落变迁的客观规律,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有机演进的态势。文章把人类聚落作为一个整体,从自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落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较理想的聚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GIS技术支持下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选取678个行政村中的881个评价单元,采用专家集成法确定了lO个影响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推求出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对值法对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分别进行单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居住适宜性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有77个行政村的居住适宜性极差.最后,采用人均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法计算14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整理潜力很大,总计1403.67公顷.本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并进行了整理潜力分析,为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正在展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保证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加快建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效抓手。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此,我们对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起就指导着我国的建筑、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文章阐述了风水学的主要方法,并从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建造及保护三个方面分析了风水在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所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从微观尺度出发,研究山地乡村聚落重庆市龙王村干柏组生活空间重构特征及驱动因素.通过对聚落38户家庭的访谈、聚落建筑空间布局的观察与调查,并结合卫星影像数据,发现案例地聚落住宅距离主要交通干线的平均空间垂直距离由1998年的48m缩短至2018年的12.7m,聚落交通空间敏感性与可达性明显增强;聚落住宅整体离散指数从1998年的0.33增长至2018年的1.23,由传统的以宗族为核心的院落集居转向以家庭为核心的独户居住;山地线性聚落大型公共空间存在低效性甚至缺失的问题.结合聚落居民职业结构、生活设施等调查数据,认为聚落生活空间重构特征主要受3方面因素影响.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业剩余产品及劳动力的商业化,强化了聚落空间对动力机械交通的依赖性;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样化的就业方式,促进了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主权利的追求;市场共同体的扩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村民公共互动交流场所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等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兰州市永登地区农村住宅建设为例,对已建西北贫困农村住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提出了改进贫困地区家庭农村住宅居住性能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