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家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居主体地位,对山岳型国家公园进行景观特征评估,可以有效识别景观特征区域,了解其整体景观面貌及特质,为我国其他类型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理论,依据地貌、地形起伏度、坡度、地质、土壤、植被、水域、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九类要素,借助Arc GIS和SPSS进行二阶聚类分析,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分为17类景观特征类型,192个景观特征区域。最后对山岳型国家公园景观特征识别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家公园的申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现有城市道路单元划分方法与常发性交通拥堵特性联系较弱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融合道路静态属性与动态拥堵数据的面向城市交通拥堵分析的道路单元划分方法.首先,以道路静态属性中的路段通行能力节点、交叉口节点、立交节点、出入口节点等道路节点作为划分依据,将道路划分成若干静态道路单元.其次,利用拥堵数据结合K-means聚类法将...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片是一个为利于土地经营管理而组建的地域单元,也是村内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单元.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通过对它的合理划分,有利于村内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协调各类用地矛盾,有效落实各类用地控制指标,科学布局各业用地,为实现村域土地利用的科学分区,落实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推进土地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土地利用片的划分还为土地管理者或土地经营者在实现村内土地承包、转包、租赁、流转或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等方面造就了有利的条件.土地利用片是一个能有效实现村域土地组织利用、生产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三者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管理单元.  相似文献   

4.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描述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介绍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分别对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和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将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参数及物性特征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流动指标FZI进行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的研究方法。方法利用储层结构系数GΦ确定了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根据储层流动指标FZI划分储层流动单元;根据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压汞实验等实验数据,分析各类储层流动单元的岩石物理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结果延长组长2、长6段储层可划分为6类流动单元,浅层长2段储层以Ⅰ,Ⅱ,Ⅲ类流动单元为主,长6段储层则以Ⅲ,Ⅳ,Ⅴ类流动单元为主,皆以低孔低渗以及发育次生溶孔为特征。结论根据储层流动单元开展储层分类与评价是揭示储层成因以及开展储层定量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将GIS和统计分析相结合,以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基础,选取了斑块面积等8种景观指标,通过计算景观指标分析了拉市海流域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作为流域内景观基质,由于人为影响其斑块形状较复杂;耕地分布均匀,聚合度连接度都较高;水域分布空间差异性明显,且多以大斑块团聚分布;草地和建筑用地分布零碎但连接度良好;未利用地集中分布于个别村.研究区内景观类型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因人类活动影响减弱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认识湖南省德夯风景名胜区景观特征及分布规律,根据综合性、等级性和主导因子原则,以人为干扰程度和生境作为分类指标,结合航拍图和实地调查结果划分其景观类型.结果 表明:(1)德夯风景名胜区可分为4个景观类、16个景观型;其中,自然景观类包含的景观型最多,且分布较广,景观内的植物多样性高;半自然景观类和半人工景观类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景观内植物多样性低,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工景观类多呈规则化的空间布局,以苗族木质建筑为主,体现出该区独特的民族文化.(2)德夯风景名胜区以向阳土坡自然景观为基质,由北向南随着地势逐渐开阔,景观类型逐渐减少;其中德夯村、峒河、恰比河景区景观型最丰富,但各景区景观特点迥然不同.基于德夯风景名胜区景观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区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该区景观生态学研究及景观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中小尺度景观分类指标的选取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8.
以2015年11类15 m×15 m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栅格数据为基础,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 对比和分析黄河下游宽河段沿岸县域、滩区和滞洪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以及宽河段滩区两侧18个2 k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特征。结果表明: 旱地是沿岸县域范围内的优势景观, 其次是农村居民地, 两者占沿岸县域总面积的80%以上, 水田与其他水域具有一定的规模, 而草地规模较小; 受人类活动、功能定位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 黄河下游宽河段沿岸县域、滩区和滞洪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县域滩外区域分布有斑块规模大且较密集的建设用地, 景观破碎度高, 斑块形状复杂, 东平湖滞洪区景观多样性高, 呈现以水域为主体的复合生态景观, 其余滞洪区林地和草地规模小, 斑块密度低, 景观异质性较低, 宽滩区内整体景观破碎程度低于滩外区域, 游荡段滩区景观多样性较高, 建设用地规模相对较大; 宽河段滩区两侧6 km范围内, 水田和其他水域规模大, 分布密集, 城镇用地规模较小, 整体景观多样性高且较破碎, 6~18 km是过渡区域, 距离20 km以上景观格局基本上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流动单元的随机模拟是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手段.以文留油田文135断块油藏沙二下储层为例,提出了针对复杂断块油气田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步骤.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地层系数、有效储集系数及流动指数等6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E、G、P 3类流动单元,并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定量模型.认为:E类流动单元动用较好,其剩余油分布主要因断层遮挡所致;G类流动单元由于层间或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P类流动单元由于渗流能力差,且储量丰度低,动用难度大.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是一个复杂的地貌系统,发育和演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加上其独特的双层水文地质结构,导致了景观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给科学研究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对喀斯特景观进行空间识别探讨,寻找空间边界,有助于对喀斯特景观进行景观结构、过程和功能的研究以及景观评价、规划、保护和管理。文章以云南三大喀斯特分布区为例,以喀斯特景观的概念为基础,利用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寻找喀斯特景观空间边界。将喀斯特景观的空间边界概括为自然边界和景观交错带两大类型,表现为直线通道边界、弧形(环形)锯齿边界、不规则破碎边界三种形状,具有异质性与多样性、动态性与脆弱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县域复合大系统中各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复合大系统分解为产业经济子系统、自然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在确立衡量县域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运用多指标层次法建立了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持续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双修”机理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1) 聚落“双修”本质是针对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更新改造工作,强调“文化基因修复”与“景观基因修补”,这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空间形态重构、生态环境适应、社会文化传承及人居环境更新与营建非常契合.2) 从聚落“双修”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机理,认为政府、村民等多元主体对破坏的建筑基因、流失的文化基因、冲突的聚落空间基因和恶化的生态环境基因等进行整治与改造,可促使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序转型.3) 从聚落“双修”策略来看,依托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分级分区保护、活化文化内涵,使传统村落文化在时代发展与进步中得以延续.提出恢复山水特色,优化绿地系统,强调生态文明,建立治理体系的环境基因修补策略;空间重组,优化用地布局,农旅联动,创新产业升级的布局基因修补策略;循序渐进,加强风貌改造,内修外补,实现有机活化的建筑基因修补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级别指数的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喀斯特高原山区,地面破碎,人地矛盾突出。依托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以大方县桶井村为研究区,从其影像上解译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现状,建立石漠化空间数据库,从景观空间分析方法出发,基于景观级别指数定量化分析石漠化景观格局特征,经统计综合分析石漠化景观的相关指数,得出研究区石漠化发育程度及其分布情况具有较大差异,整体破碎度较低、均匀度较高,石漠化发育程度较高的斑块面积较小,不连续,镶嵌在各类景观类型中。研究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对生态建设有较大的影响,可根据景观指数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石漠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位于广西桂林龙胜县境内的黄洛红瑶,在十年的旅游开发中,因其丰富而独特的人文资源吸引来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在以往有关黄洛瑶寨或者红瑶民族的研究中,大都是关于其民族特色方面的描述与评价,尚未有从旅游吸引力的角度去进行分析与评价;而多数的旅游吸引力研究,又都以自然景观吸引力分析为主,而人文资源方面的分析寥寥无几。对此展开实证研究,不仅可柘宽旅游吸引力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对黄洛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与管理提出较为客观的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挠力河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时空演变特征并明确其空间分异性与集聚性,为流域景观生态资源管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过程和景观生态功能为基础构建景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EWM)集成模型明确指标权重;利用ArcGIS 10.7及GeoDa 1.14平台加权叠加分析、健康等级转移矩阵、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对2010年和2018年挠力河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时空演变及空间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相较于2010年,2018年挠力河流域景观生态健康综合指数均值由0.67下降为0.59,由亚健康Ⅳ降低到中等Ⅲ水平;景观生态健康等级转化以相邻等级转化为主,转化类型中稳定型占比最大而改善型占比最小,退化型较改善型在占比和面积方面分别高出9.69%、2 184.67 km2,其中仅在宝清县北部和集贤县大部、友谊县东北部存在较小程度的改善;2010年流域景观生态健康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2018年空间集聚性减弱,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明确了2010—2018年流域景观健康空间分异与聚集特征的空间位置和范围。【结论】挠力河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指数两时期空间分布大致都为东高西低,研究区整体呈现西部改善,东部和西南部退化的演变格局。根据研究区2010—2018年景观生态健康不同空间自相关转移类型,从生态用地保护、水土保持治理、土地开发与建筑用地管制、生态修复工程、绿色空间与景观格局优化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景观生态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热带台地地区的海南省屯昌县南吕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 探讨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技术。首先, 利用ArcGIS 和FRAGSTAS 软件, 计算项目区景观尺度和斑块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 分析项目区的景观格局情况; 然后, 采用农用地分等因素组合的方法, 分析项目区耕地利用的限制性, 以项目区农用地分等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 分析评价单元的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 以此明确评价单元整治的难易程度和整治重点; 最后, 在对项目区进行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项目区的规划设计, 包括空间布局和生态设计两部分, 空间布局主要是确定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格局, 包括确定各类用地的空间位置和数量比例关系以及各种地类及整治工程的位置, 生态设计是对项目区内的用地类型和整治工程进行生态化设计, 包括对田块、道路、沟渠等提出适合热带台地地区气候和地貌特点的生态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热带台地地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银忍冬的园林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银忍冬的观赏价值、园林应用进行了总结.针对目前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园林配置中景位的确定、配置参数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对常用配置方式的景观元构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数量化分析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进一步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它可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课题以福建省德化县作为研究区域,使用G1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德化地区的景观格局和空间差异性,并从物种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对当前地类分布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域周边景观类型对迁徙水鸟停歇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天津地区的迁徙水鸟及其停歇地为例,研究了水域周边景观类型对迁徙水鸟停歇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域周边景观的自然程度越高,受人类干扰越少,迁徙水鸟对该种水域的选择性越高,水域中水鸟群落的组成就越复杂.因此,保护停歇地水域周边环境的自然性和对迁徙水鸟的保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泸水县贫困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境内,属高山峡谷地貌,为国家扶贫重点扶持县,辖3镇6乡,其中4个乡为扶贫攻坚乡.导致一个区域贫困的原因很复杂,有自然、社会、历史因素,贫困原因的复杂性、贫困具有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GIS具有的强大的分析、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使得文章选择将GIS技术应用于贫困原因分析中.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图层叠加、统计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及统计资料分析得出坡度、交通、教育和土地资源利用是导致泸水县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