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
姜鸿飞的《水浒中传》是一部博采众书的《水浒传》续书。它通过陈丽卿、祝永清形象与猿臂寨的更改对《荡寇志》做了全面的颠覆;通过招安、征辽、征方腊情节的改写对《征四寇》做了变更;通过预叙的表现手法对《水浒后传》做了照应。《水浒中传》最成功之处在于对《荡寇志》情节的颠覆,俞万春借《荡寇志》对《水浒传》肆意反击的一套被姜鸿飞利用,这种借续书来对其他续书发泄不满之情的作品,在《水浒传》接受史上是一个奇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研究施耐庵、罗贯中对《水浒传》成书的贡献,应从大板块的概述向纵深着力。施耐庵与《靖康稗史》编者耐庵并非一人。施耐庵出身于说话艺人世家,是宋末庵字辈艺人最年幼者,极有可能是当时著名艺人施圭之子。南宋初期的四人单传是水浒故事的先导;《宣和遗事》是水浒故事的里程碑;元初的水浒杂剧中的有关描写和关键词语的创造,这些是施、罗创作《水浒传》吸取、借鉴的宝藏。施耐庵是前人成果的集大成者和再创作者。他采用了《宣和遗事》的框架结构,这种结构有其优点。施耐庵对宋十回加强了忠义思想,对武十回更多地保留了话本原貌,对杨志、鲁智深、史进故事也分别进行了处理。征方腊部分施耐庵加工的成分最重。从作品中的线索考证出施耐庵集撰本的开端及大体回数。罗贯中是《水浒传》的最后加工者和定稿者。近来研究者发现了罗贯中编纂《水浒传》的内证。罗贯中对《水浒传》的最大贡献是设计出开篇的乱自上作和终篇的悲剧结局,对施耐庵的集撰本的总体思想倾向进行了改造和提高。王进遭受迫害,林冲被凌辱家破人亡酿成的官逼民反的事件,被概括成了社会性的口号。罗贯中设计的宋江悲剧结局,在于为人们提供历史的教训。这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并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量。罗贯中将鲁智深的遭遇与...  相似文献   

4.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故事,就目前所见的资料看来,当问世于南宋末期。从对地理态势、气候物象的描述及语言的运用来看,它极可能是杭州一带的书会才人,根据当时流传的有关情事、诗文、小说以及"街谈巷语"种种而编撰起来的。它不仅在基本人物与故事情节方面,同时更在"乱自上作"与"忠君爱国"等思想内容方面,都为《水浒传》准备了相当的基础,或者说,它已经是"雏形"的《水浒传》。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与泰山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宋元水浒话本、水浒戏到《水浒传》,无不屡屡写到泰山的场景。本文对《水浒传》中出现的泰山名物、风俗逐一考索,察其史实背景,辨其时代特征,以此对《水浒传》与泰山的文化联系略作管窥,兼对小说的成书时代试作蠡测。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黄昌勇《王实味传》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传主王实味的文学作品《休息》《野百合花》等,肯定了王实味的文学创作成就,从而鲜明地确立了王实味文艺家的身份。同时,该传记借助王实味作品揭示其早年的经历和人生末期的悲剧。这是一部充分反映文学作品与传主命运之密切关系的传记。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的文本叙事分析可知,《水浒传》对于儒释道的宗教态度是一种既不批判也不歌颂的实用态度。这种实用态度主要表现在水浒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叙事结构框架的架构上以及主题思想借助于神道设教进行表达等。当代在对《水浒传》的解读过程中,如果过于强调小说的宗教性,则容易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牵强附会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宋江故事是在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话本、戏剧、笔记基础上经过增删修改而成的。《杨温拦路虎传》或与其相似的单篇话本小说应是通行本《水浒传》宋江形象形成的众多来源中的一部小说。两书在人物基本情况的介绍与部分情节方面均有较大的相似之处。《醉翁谈录》、《水浒传》发凡和五代史史实中的相关记载可以间接说明《杨温拦路虎传》与宋江形象形成来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然而水浒故事却源远流长.世俗社会的文化曾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故事本身,并对于后世记录和加工这个故事涂上了一种鲜明的颜色.这种世俗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当时在中国广为传播的道教.水浒故事产生的时代、水浒故事传播的时代、小说成书的年代都是道教日益影响中国世俗社会的重要时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浒故事发生、传播和成书的道教语境.  相似文献   

11.
元代山东境内的济宁至东平、东平至临清运河的开通,把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起来。梁山泊周围盛传着水浒英雄的故事,濒临梁山泊的东平是元杂剧“水浒戏”的发祥地。罗贯中原籍东平,对水浒故事特别熟悉;后来沿运河南下,寓居杭州,仍不辍收集水浒故事素材,最后为《水浒传》成书展示了自己的创作天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在1972年被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以情节"节选"的方式改编拍摄成为电影《快活林》。该片导演张彻在相对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武松这一小说中极富传奇性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编式重塑,通过对其侠义性格的着意彰显与小说中男性情谊的有意张扬令这一艺术形象更显丰满、立体,体现出改编者对于小说原著思想内涵的特殊理解及当时香港电影对于《水浒传》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   

13.
同宋江起义历史本事及以宋江起义为素材的各种文艺作品相比,《水浒传》中的宋江起义有明显的变化:规模上扩大了,改变了流寇主义的斗争形式,在山东梁山建立了根据地。起义队伍规模的扩大及于山东梁山建立根据地也相应地对山东运河区域提出要求———鲁西地区提供相当程度的物质供应;而梁山起义军在短时间内筹集到300万石军粮决定了《水浒传》产生时期与山东运河区域的经济繁荣密不可分。考察山东运河区域经济的历史状况,能够得出《水浒传》成书的上限在明永乐宣德年之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1,(1):106-109
崇珪法师是唐代平顶山籍著名高僧,他不仅是禅宗北宗宗师神秀的入室弟子,还与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有着长达十余年的交谊。然而崇珪法师身后却声名不显,《宋高僧传》卷九仅载录276字的传记资料,且有疏误。后出的多种僧传、方志、辞书中的崇珪记传亦多疏误。今细致梳理、考辨《宋高僧传·崇珪传》之史实,并对后出文献中的崇珪传记资料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15.
《禹本纪》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篇,太史公将其与《山海经》并举,故为世人所知。但由于其书早佚,其内容与性质究竟如何,长期以来未为学界所知,前人所论也多有不明之处。从传世典籍的零星记载与前人的论述中,勾稽出其基本轮廓,并对其地理价值与《山海经》做了对比判定。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尚能亲见其书,唐以后逐渐亡佚。  相似文献   

16.
朝鲜半岛古典名著《春香传》采用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模式,讲述了突破封建藩篱束缚终成眷属的青年男女李梦龙和成春香的爱情故事。各种机缘和不同势力间的矛盾冲突造就了李梦龙和成春香的爱情大团圆式的结局。但是,在李梦龙和成春香二人中间,始终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只有春香一人,由此可见春香对理想爱情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