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稳态光谱和皮秒时间分辨的瞬态光谱技术详细研究了一种用于光动力治疗的新型化合物-5,10,15-三(五氟苯基)Corrole(F15TPC)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F15TPC具有双荧光发射特性;与卟啉相比,F15TPC的S2态荧光量子产率低,S1态荧光量子产率高,F15TPC的S1态荧光寿命为4.8 ns,F15TPC的S1态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短的特点.这是由Corrole和卟啉发色团本身的电子结构以及其空间结构和对称性差异引起的.根据实验结果及Corrole和卟啉在光学性质方面的相似性,对Corrole的S2态电子转移过程进行了类似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稳态和时间分辨的瞬态光谱技术对比研究了5种新型Corrole卤族衍生物Corrole-F, Corrole-Cl, Corrole-Br, Corrole-I和Corrole-2I的光物理特性. 稳态吸收光谱表明: 5种样品的光谱结构基本相同, 在420 nm附近有一个强吸收峰, 对应B带吸收; 在450~650 nm之间存在较弱的吸收峰, 对应Q带吸收. 光谱形状与卟啉单体相似, 但具有更强的Q带吸收. Corrole-F的吸收强度最小, 随着卤素原子序数和原子数量的增加, 吸收明显增强. 单卤代Corrole-I的吸收明显比双卤代的Corrole-2I强. 稳态荧光光谱表明: 5种样品的荧光峰均在650 nm处, 其中Corrole-F的发光强度最强, 且随着卤素原子序数和数量的增加, 发光强度明显减弱. 而单卤代Corrole-I的发光量子产率(0.947%)明显比双卤代Corrole-2I量子产率(0.381%)高. 荧光衰变动力学测量结果表明: 随着卤素原子序数和数量的增加, Corrole衍生物的荧光寿命变短, 而从S1态跃迁到T1态的系间窜跃时间急剧减小, 相应的系间窜跃几率迅速增大, 这有利于三线态量子产率的提高. 最后讨论了重原子效应对光动力学治疗中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稳态和时间分辨的光谱技术对比研究了Corrole大环中插入镓(Ga)原子及环周边取代基氟原子(F)数目的增多对Corrole荧光性能的影响.稳态吸收和荧光光谱表明:Corrole环中Ga原子的插入能增强Corrole的B带和Q带吸收,而周边修饰的拉电子取代基F的增多则减小Corrole的B带和Q带吸收.Ga原子的插入大大提高了Corrole的荧光量子产率;周边修饰的拉电子取代基F的增多亦能使Corrole的荧光量子产率有所提高.瞬态发光动力学测量结果表明:环中Ga原子的插入导致了Corrole更短的荧光寿命,周边修饰的拉电子取代基F的增多反而使得Corrole的荧光寿命稍变长.分析表明:在Corrole大环中插入Ga原子既大大提高了Corrole的荧光量子产率又缩短了其荧光寿命,使得相应的辐射跃迁几率提高了10倍左右;周边修饰的拉电子取代基F的增多提高了荧光量子产率且亦增长了Corrole荧光寿命,但最终使得辐射跃迁几率略微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利用高分辨光谱学对铯原子光缔合的实验研究, 用相对于铯分子6S1/2+6P3/2离解限最大红失谐为40 cm-1的光缔合激光作用于磁光阱中超冷铯原子, 观察到通过光缔合产生的激发态超冷分子. 应用lock-in技术探测磁光阱超冷铯原子的荧光, 提高了光谱的信号-噪声比. 实验得到的光缔合光谱分别属于相对于6S1/2+6P3/2离解限的0-g , 1g和 0+u 3个长程态. 通过LeRoy-Bernstein定律标定出谱线中各个长程态相应的振动量子数, 并计算出长程相互作用主导项的有效系数. 同时在光缔合过程观察到了转动量子数 J 很高的分子转动结构, 这主要是由于在俘获光存在下光缔合过程中有高次分波介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利用高分辨光谱学对铯原子光缔合的实验研究, 用相对于铯分子6S1/2+6P3/2离解限最大红失谐为40 cm-1的光缔合激光作用于磁光阱中超冷铯原子, 观察到通过光缔合产生的激发态超冷分子. 应用lock-in技术探测磁光阱超冷铯原子的荧光, 提高了光谱的信号-噪声比. 实验得到的光缔合光谱分别属于相对于6S1/2+6P3/2离解限的0-g , 1g和 0+u 3个长程态. 通过LeRoy-Bernstein定律标定出谱线中各个长程态相应的振动量子数, 并计算出长程相互作用主导项的有效系数. 同时在光缔合过程观察到了转动量子数 J 很高的分子转动结构, 这主要是由于在俘获光存在下光缔合过程中有高次分波介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发红光的荧光粉SrGdGa3O7:Eu3+。漫反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中Eu3+的电荷迁移带、Eu3+离子f→f跃迁以及Gd3+离子8S7/2→6I7/2的跃迁相互吻合;监测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激发谱中有Gd3+离子的激发线表明存在Gd3+→Eu3+的能量传递。发射光谱中以5D0→7F2 跃迁为主,表明Eu3+离子所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没有对称中心的Cs格位。根据低温下的发射光谱计算了7F17F2 能级完全解除简并后的每个分裂能级的位置。Eu3+的发射发生明显的温度猝灭现象,同时发射谱线的分辨率也逐渐降低。Eu3+离子的5D07F2 跃迁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衰减曲线相似;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发射强度衰减越快,但是仍然处于毫秒数量级;5D0 → 7F2 跃迁是宇称和自旋禁阻的跃迁,所以荧光衰减时间比较长。  相似文献   

7.
 三(8-羟基喹啉)铝(Alq3)是公认的性能优良的电子传输型电致发光材料,若能将其高分子化并同时引入空穴传输结构(如咔唑结构),则有望获得具有均衡电荷传输能力和良好成膜性能的新型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文章合成了两种分别含8-羟基喹啉结构和咔唑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b和2b),两者以不同的比例进行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两单体配比分别为n(1b)∶2n(2b)=1∶9, 2∶8和4∶6的共聚物,共聚反应单体总转化率在90%左右,所得共聚物的Mn介于14000~20000。所得共聚物与二(2-甲基-8-羟基喹啉)乙基铝(EtAlq'2)进行配位反应,获得了含Alq3和咔唑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所得共聚物的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的荧光光谱表现为Alq3的特征荧光,并随共聚物中Alq3含量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强;共聚物中咔唑结构的引入使共聚物的荧光相对于Alq3发生红移,并随咔唑结构含量的增加,红移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8.
用奇异值分解和全局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处理全反式胡萝卜醛(all-trans-β-Apo-8′-carotenal)的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 以串行激发态弛豫动力学反应为模型, 分别得到其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和极性溶剂甲醇中的各个高激发态组分的吸收光谱和其各自的时间动力学特性, 在正己烷中主要得到3个电子态能级, 它们分别是S3(170 fs), S2(2.32 ps)和S1(26 ps), 而在甲醇中只得到两个能级, 分别为S2(190 fs)和S1(9.4 ps). 比较发现胡萝卜醛在甲醇中的瞬态吸收光谱红移, 且S1态寿命变短, 经分析认为是C==O基团的作用. 同时表明SVD方法是处理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实验分别以143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与滇屯502,241份云南粳稻核心种质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6,BC2F4,BC3F3,BC4F2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糙米GAB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回交后代GABA含量高于籼稻回交后代;有色米高于无色米;不同回交世代GABA含量差异较大,籼稻的规律是(mg/(100g)),BC2F4(9.50)>BC3F3(7.73)>轮回亲本(3.72)>BC4F2(3.3);粳稻的规律是,轮回亲本(12.28)>BC2F4(8.77)>BC3F3(6.11)>BC4F2(5.37).可见,在水稻GABA高含量育种方面,对早世代材料选择更易获得高GABA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马尔可夫相关序列下,讨论了Pattern S0和S1的等待时间的分布问题.获得了S0和S1的sooner waiting time和later waiting time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概率母函数.同时也获得了S0和S1各自的等待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概率母函数.已往的许多结果是该结论的特殊情况.这些分布可应用于DNA序列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11.
带电杂质对磁场中3个电子量子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磁场B中受杂质影响的二维3个电子量子点基态的特性. 杂质被固定在z轴上且与量子点平面的距离为d. 计算了基态角动量L0和自旋S0Bd的演化, 归纳结果于(L0, S0)相图中, 而且探讨了电子的空间分布(量子点的大小、几何结构)和光吸收. (L0, S0)图表明: 当d和(或)B变化时, L0S0能够发生跃迁. 我们发现由于对称性限制, 每种对称几何结构只能访问具有特定L0S0的一组态.  相似文献   

12.
The purified thermophilic bacterium PS3 F1 β 10×His-tag is inserted into the FoF1-ATP synthases of chro-matophores isolated from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Rhodo-spirillum rubrum. The studies of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hybrid chromatophores show that they have both protons-driving capability and photophosphorylation. The fluorescent actin filaments, as a marker of its orientation by video-microscopic experiment, are connected via Maleimido-C3-NTA to the reconstituted β10×His-tag of FoF1-ATP synthases. The clockwise rotation of FoF1-ATP synthases driven by light is observed directly when viewed from the Fo side to F1. This system should be valuable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coupling property of FoF1-ATP synthase.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导出了两类高斯超几何多项式:2F1(-n,a;b;z)和2F1(-n,λ;-n +μ;z)零点的渐近分布。应用Mathematica软件,给出了相关定理的直观说明。  相似文献   

14.
将8-羟基喹啉锌(ZnQ2)和8-羟基喹啉铝(AlQ3)的发光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出ZnQ2作为掺杂发光层主体材料,与荧光染料罗丹明B(RhB)共掺杂,采用真空热蒸镀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掺杂不同浓度RhB可以获得不同波长的光发射,得到不同的发光色调.通过对溶液态荧光光谱和器件发光光谱等特性的测量与分析,探讨了器件的能量转移及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5.
V掺杂CrSi2能带结构的第1性原理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第1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赝势平面波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计算了V掺杂CrSi2体系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本体CrSi2是具有ΔEg=0.35eV狭窄能隙的间接带隙半导体,其费米面附近的态密度主要由Cr的3d层电子和Si的3p层电子的态密度决定;V替代Cr掺杂后,费米能级进入价带,费米面插在价带的中间,带隙变窄,且间接带隙宽度ΔEg=0.25eV;掺杂后费米面附近的电子能态密度则由Cr的3d层电子、V的3d层电子和Si的3p层电子的态密度共同决定,掺杂后V原子成为受主,在价带顶附近贡献了一定数量的空穴,使掺杂后CrSi2的导电类型变为p型,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元醇回流法,合成了组成可调的ZnxCd1-xS 纳米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了样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UV Vis)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光学性质的研究。文章所用的合成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条件温和等特点,所得ZnxCd1-xS 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粒径在5~20 nm左右,并且ZnxCd1-xS 呈现出随组成改变而连续调变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有限素域Fp上多项式xp-x-1的根αp的阶数o(αp)问题.文章猜测:等式o(αp)=mp:=(pp-1)/(p-1)对于任何素数p成立.文章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在素数p给定的情形下证实该猜想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稳态和飞秒荧光上转换的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三种新型光敏剂镓Corrole:F10-Ga、P-OHGa及P-P-Ga分别在非极性溶剂甲苯和极性溶剂乙醇中的吸收和发光过程。结果表明,苯环上的单羟基与吩噻嗪取代对镓Corrole的吸收和发光性能影响不明显。而三种镓Corrole在乙醇中的B带吸收峰都明显蓝移、荧光峰则明显红移、荧光量子产率减小,而且激发态弛豫过程S2→S1明显比在甲苯中慢。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含有不同取代基的二茂铁卟啉化合物, 用核磁共振氢谱、 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 并讨论取代基效应对二茂铁卟啉的荧光、 电化学、 Raman光谱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给电子取代基使卟啉荧光光谱红移, 量子产率增大, 对Raman光谱的苯环振动影响较大; 连接给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更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连接吸电子取代基的结果相反. 因此通过改变卟啉周边的取代基可调控二茂铁卟啉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并以中性红(NR)作光谱探针研究了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血卟啉(HP)与Sm(Ⅲ)的配合比nSm(Ⅲ)∶nHP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nSm(Ⅲ)HP ∶ nDNA = 1∶ 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θ30℃ = 1.67×104  L/mol。该过程为熵所驱动,其Δ r Hm为4.86×104 J/mol,Δr Sm为195.61 J/(mol·K),30 ℃时Δr Gm为-1.06×104 J/mol。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研究表明,Sm(Ⅲ)HP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沟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