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把上饶建成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区域经济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那么根据上饶所属的区位和优势,上饶的选择就是把上饶建成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就要发展“三沿”经济(沿梨温高速、沿320国道、沿浙赣铁路上饶段),建设“三百”长廊(百里工业长廊、百里城市长廊、百里旅游休闲长廊)。  相似文献   

2.
“点轴开发理论”是指导区域开发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根据我国当前资源分布的特点,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有效选择形式应当是“点”、“线”结合,在成都、重庆、西安等“点”为增长极,通过沿流域开发与沿交通线开发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从“向沿海倾斜”实行大门户开放的区域增长极突破,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型,从改革开放试验区增长核突破,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突破,走有序梯次开放开发之路。“沿江开发”与“承东启西”是邓小平推进区域经济腹地开发、实施主轴发展战略的大举措。沿边后发协同战略是邓小平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沿海地区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特征的分析,指出城镇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扇状组合式的布局方案,以便更好地带动沿海地区城镇地域系统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国彬 《科技资讯》2009,(22):113-113
城镇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城镇公共空间环境的卫生整洁,关系到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和市民的身体健康。东莞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但“诸侯经济”模式导致城镇环境卫生与城市的快速持续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东莞市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战略大体存在六种模式:(一)“增长即发展”论的余波;(二)“依附论”;(三)西方“福利经济学”取向;(四)“罗马俱乐部”代表的“增长权限论”;(五)可持续发展战略;(六)“以人为中心”的模式。这些模式也均是对人类自身演化的战略选择。作者力主第五种模式,并从三个方面批评了目前相当有影响的第六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湖南长浏高速公路是湖南省规划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主骨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向国家高速公路在省会长沙的加密线,是长株潭地区主要的出省通道之一。项目东连上昆国家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8.
徐进 《世界知识》2013,(2):13-13
“尊王攘夷”是中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采用的战略,分析其演变可对今天中国崛起战略给出一些重要启示。所谓“尊王”是指尊崇周天子的权力与权威,而“攘夷”则是指防御外夷的入侵。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态是城市内涵的空间表现形式,体现城市现在以及未来发展演变趋势。佛山市自建国以来,城市形态经历单核型孤立生长阶段、走廊型轴向伸展阶段到目前网络化集约发展阶段,城镇发展已进入综合快速发展时期。针对目前佛山城镇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了佛山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包括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明确了城镇的“团块”分布和“轴线”分布相结合发展的模式,构成以禅城一顺德为核心呈“指状”或放射状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所谓"古苗疆走廊",与目前已经形成共识的河西走廊、岭南走廊、横断走廊(即藏彝走廊)三大走廊有鼎立之势。具体说来,"古苗疆走廊"主要指明代以后正式开辟的由湖南辰州(沅陵)、沅州(芷江)东西横贯贵州中线的所谓入滇"东路"或"一线路",沿这条古驿道形成了一条穿越数省  相似文献   

11.
引用“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这一概念,根据山东省1953 ~2010年数据分析了全省范围内响应强度的时序变化规律,并以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山东省17地市的响应系数为基础,研究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划分类型.结果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异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济青沿线高等特点;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基本呈协调态势,但也存在较大波动,仍需通过城市化继续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省126个县(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通过计算,发现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差异很大。用SPSS软件将云南省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进行聚类,在聚类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把云南省126个县(市)分成高、中、低水平的三组城市,然后再用泰尔指数对城市及不同城市化水平组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出云南省内县域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城市太大,中等城市发展不足,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城市规模等级没能形成良好的层级过渡。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结合云南的实际 ,分析云南城市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现云南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并举、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道路 ,才能促进云南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3—2013年4个国家基本/基准站(昆明、楚雄、玉溪和曲靖)的近地面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观测资料,对云南滇中地区近51年来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51年来,滇中地区增温趋势明显,冬季的增温幅度最大,昆明市作为上述滇中城市中发展最快的城市,年增温趋势是4个城市中最明显的;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冬、春季降水量增加而夏、秋季减少,昆明市年降水量的降幅最大,楚雄市只呈微弱的上升趋势;4个城市年均及各季节的相对湿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季节的降幅差别不大。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滇中地区不同气象要素的周期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36年时间尺度上,相对湿度的干(湿)中心与气温的暖(冷)中心对应;在16~32年时间尺度上,相对湿度的干(湿)中心与降水量的弱(强)中心对应。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126个县(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通过计算,发现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差异很大。用SPSS软件将云南省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进行聚类,在聚类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把云南省126个县(市)分成高、中、低水平的三组城市,然后再用泰尔指数对城市及不同城市化水平组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出云南省内县域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城市太大,中等城市发展不足,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城市规模等级没能形成良好的层级过渡。  相似文献   

16.
昆明城市化进程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昆明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用灰关联法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昆明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机制,根据昆明市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快昆明城市化进程的有力措施,为制定昆明持续、高速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择科学的城市化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之梦具有重大意义。考察1800年至今200多年的城市化历史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迅速转变;反思建国后5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却发现中国仍然热衷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在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在21世纪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主题的今天,中国城市化模式的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质量和数量的辩证逻辑关系,可以确定:在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应有量的适度发展,更应该实现质的飞跃;城市化应该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集约型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借助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发展,借助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使中国经济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作为典型高原山地区域,地质环境多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约束明显,山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发的空间结构问题突出。结合滇中高原山地地理环境和城市发展特点,从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用地扩展三方面,构建高原山地城市空间综合评价模型,研究1994、2002、2010、2018年滇中城市群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4-2018年期间,城市群逐渐呈现出高首位度、高紧凑度的“单核结构”关系,城市用地扩展则呈现出“快速规则扩展—快速不规则扩展—慢速规则扩展”的用地变化过程,用地的形态特征也对应呈“单点外延—多点外延—单点填充”的三阶段。城市群由“单中心”向“一主多副”的等级结构转变。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演变主要受地形、交通道路网络、经济产业结构和政府调控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政府主导、经济驱动、环境约束的特征。应倡导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经济综合体;重整、优化道路空间资源,加强资源要素流动;完善刚性生态保护规划以增强约束,强化“三线”的统筹管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传统统计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全国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市统计数据,以城镇化率为测度指标,县级尺度为研究单元,对1990—2010年湖北省城镇化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城镇化格局的现状特征为:城镇化发展空间不均衡,城镇化中低发展水平地区占主体;主要城镇沿江沿路分布特征明显;一城独大的金字塔型城镇体系仍然较为突出.(2)近20年来,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逐步呈现空间聚集格局,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在缩小;武汉城市圈作为区域城镇化"热点区"扩散作用不断增强、辐射范围逐渐扩大;但鄂西南、鄂东北作为区域城镇化的"冷点区"基本没有改变;城镇规模体系日趋合理,特大、大城市聚集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详细推演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的理论模型.使用以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的回归方程考察了云南城乡经济增长的绝对趋同、条件趋同情况.数据显示城乡经济增长差异依然严重,市场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交通信息发展有助于城乡经济增长的差异的缩小,突出大城市建设的城市化政策加大了城乡经济增长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