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南朝山水诗兴起的原因有多种,佛教是其中之一。本朝的谢灵运不仅被奉为“山水鼻祖”,同时也是一位在佛教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与高僧广泛交游,对佛经义理有较深的研究,写了不少佛教著作。谢灵运今存诗近百首,其中半数是山水诗,以佛理为指导,由空观色,从自然山水中体悟佛理,流露出浓郁的佛教意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水文学的起源,大家常常会受到刘勰“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话的影响,好象刘宋时庄老的玄言诗真的就告退了,到谢灵运的时代山水诗才正式兴旺、抬头的。我认为这句话并非全面对的,因为谢灵运诗中,不少都含有“庄老”的典故,有四分之一几乎是说理的。玄言诗在谢诗中并没有被抛弃。这恐怕是每个读谢灵运诗的人都有的感觉。至于说“山水方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山水诗的发展史上,王维和谢灵运都是山水诗的大家,谢灵运是一代山水宗师,王维在山水诗上继承了谢灵运等前人的成就,兼收并蓄、纳故知新,成为山水诗中的巨擘.他们在人生际遇、审美艺术、引禅入诗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从深层次来分析又有许多差异,本文从知人论世入手,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两位诗人的山水诗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山水诗与佛教诗,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典故艺术的创新,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在永嘉的时间不长,“在郡一周,称疾去职”(《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以下简称“本传”),却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对风景名胜的真实自然作具体刻划的山水纪游诗,不仅数量占这位“山水诗鼻祖”流传至今的山水诗作的一半以上,而且名作迭出,说谢灵运山水诗的精华主要在于永嘉并不过分。含咀英华,谢诗之味异于初涩而后清之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奠基人,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山水诗写作的杰出诗人,山水诗占他的传世诗作总数的2/3以上。解读谢灵运的山水诗,可从谢灵运山水诗的两种表现形式:叙事-写景-悟理的纪游模式与情景结构模式以及“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和“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自然神韵来解读。  相似文献   

7.
王静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160-161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虽然都取法于自然,但陶渊明以写田园诗为主,谢灵运以写山水诗为主,这源自于他们不同的审美趋向,生活经历以及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玄言诗以感性形象体悟玄理时,遵循玄学思想方法的“略于具体而究心抽象原理”,即“得意忘象”,自然景物须先通过概括、抽象后才能使之具有玄理意味。谢灵运山水诗虽也述说某些玄理,但其诗中的自然景物则具备鲜明的具象性和充分的特殊性,其理论基础即是《辨宗论》提出的“顿悟”,认为面对自然景物不须经过概括化,一般化的过程就可以“顿悟”玄理,这就是谢灵运对玄言诗的改制。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上有“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惠连是谢灵运与谢胱之间的过渡。他的创作,既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模式,又开启了谢朓山水诗中情与景相融相契的创作倾向。由此,谢惠连成为谢氏宗风与山水诗传承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山水诗人,山水诗鼻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道路,他的诗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使山水从《诗经》以来传统诗作中仅被作为比兴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独立成为审美对象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山水诗在诗歌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一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被后人尊为“诗佛”和南宗山水画宗师的王维,由于他精熟佛家教义,以禅人诗,又精通画理,融诗画于一炉,致使他的诗富有画意和禅趣,尤其是山水诗,穷山水之佳趣,参造化之神韵,以其卓尔不凡的风格在历代山水诗中独树一帜。本文就王维山水诗的画意和惮趣这一问题,提出王维是用宗教的审美理想审视自然,又用画家的眼光、手法进行剪裁、布局、塑造意境,这是诗人的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士稹是清初康熙年间诗坛宗主,《秋柳四首》是其神韵诗的早期代表,在写作技巧方面颇具特色,其中,典故的大量运用即是最突出的一点.而仔细品读这些典故又会发现如下两点:一是典故来源颇有特色,二是典故的运用正是该组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的内心矛盾及其山水诗境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公元3世纪末到4世纪初,谢灵运以山水诗辉耀于文坛。谢灵运的创作实践,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开拓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来说,他也是第一个真正自觉地要把痛苦抛入山林皋壤的文人,第一个要把山林湖泽做为一个完整的审美客体,并试图多方面评定其审美价值的文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  相似文献   

14.
王绩诗校理札记杨军《全唐五代诗》中王统诗的整理,起初是约请韩理洲教授承担的。理洲君对王绩研究有素,不仅有论文发表.而且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行于世,受到学界瞩目,影响深远。他无疑是整理王绩诗的首选作者。不巧的是当时理洲君忙于别的任务,腾不出手,于...  相似文献   

15.
朱丹 《科技信息》2011,(10):179-179,182
本文试从炼字谋篇、情与景、理与景三方面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征进行分析,指出谢灵运作为文学史家公认的第一个以山水为题材大量进行创作的诗人,其作品既具有开拓、创新的一面,又难免带有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一面,在山水诗的发展历程中显示出明显的"初期"特征,但在文学史上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与宗炳同属晋宋之际文人,一为山水诗人,一为山水画家,由于对佛学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佛法与山水自然之关系的认识也就有所差异。宗炳认为自然山水皆为佛之神明所感生,只有在澄怀息虑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应目会心”,故提出“畅神”之说。谢灵运则认为山水与佛法的关系乃是色与空的关系,观照幽静空灵的自然山水之境即是体认自己朗然清净的真如佛性,因此通过观照山水体悟佛理,遂形成山水诗中的“玄言尾巴”。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由于他在诗歌技巧上独辟蹊径,使唐诗在接近尾声阶段再度出现高蜂;同时,也由于他用典艰涩,使他的诗呈现朦胧的境象。他的代表作《锦瑟》,仅二、三两联,就连用了四个典故,以致自来元以来诗评者揣测纷纷,莫衷一是。其中,有悼亡说,自伤说,咏瑟说,令狐青衣说,爱情说等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说法都是有关诗的立意方面的,即人们都是以四个典故的含义作为探讨问题的出发点的。我以为解开《锦瑟》之谜,应该从艺术技巧方面着眼,才能更确切地解释这首诗。诗歌中,有一类单纯凭人类感官功能启发灵感的所谓超功利韵纯诗。王维的《鹿柴》便是一例,诗人以人语响使空山更见静寂,以入返景使深林更见幽暗。这种诗主要是运用直觉、通觉等经过深静的体验获得灵感的;同样,读者需要相应地调动直觉、通觉等才能体味  相似文献   

18.
邺下文士的公宴诗对曹氏父子歌功颂德,游览诗呈现出与曹氏父子的冲突,邺下文士的两个情感世界预示着生命意识浓烈的魏晋时代即将到来。谢灵运的士族身份和贵族情趣使《拟邺中》正文充满对贵族式饮宴、游览的向往之情,刘宋统治者对士族的压迫促使谢灵运在诗序中表达了不满和怨愤。在怀旧与现实的冲突中,谢灵运的情感世界出现分裂,《拟邺中》的创作主旨遂发生了偏离。所以,《拟邺中》有深刻的意蕴,并不是为了追攀陆机的炫耀文才之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正式形成于两晋南朝。谢氏家族中的谢混、谢灵运、谢朓叔侄三代创获的山水诗派,代表了六朝文学的一个高峰。山水诗在谢氏手中的演进与特点,与其家族一以贯之的宗风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曾否讲入雁荡山南朝梁萧统编集《文选》,收入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据清胡克家校刊的唐李善注本,诗题下有十七字注:“五言。灵运游名山志曰。神子溪。南山与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涧数里。”(断句圆点据中华书局影印本)前人对谢灵运这次游踪作过研究,结论是他没有进入雁荡山内,到筋竹涧(斤竹涧的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