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研究了山东崂山产4种藓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4种藓类分别是:小石藓Weisia controversa Hedw.,拟草藓Pseudoleskeopsis zippelli(Dozy et Molk.)Broth.,淡叶长喙藓Rhynchostegium pallidifoli-um(Mitt.)Jaeg.和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Lindb.)Par..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的划分,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的类均属于孢子壁外萌发,东亚小金发藓的原丝体发育类型为葫芦藓型(Funaria-type),其它3种为真藓型(Bryum-type).  相似文献   

2.
短叶扭口藓原丝体发育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工培养短叶扭口藓(Barbula tectorum C.Muell.)孢子的基础上,对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孢子第3天开始萌发,10d时的孢子萌发率达到90%.孢子萌发后直接产生块状原丝体;块状原丝体上产生轴丝体、绿丝体和次生假根.同时,对短叶扭口藓原丝体发育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参照Nishida(1978)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类型的划分,确定扭短叶口藓孢子萌发类型应属于虎尾藓(Hedwigia type).  相似文献   

3.
数值分类在藓类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数值分类学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实现藓类植物数值分类的算法,通过该算法对33种藓类植物孢子和孢蒴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计算机数量化分析,根据距离系数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并与形态和细胞分类作了比较,从数值分类角度可以说明大帽藓属(Encalypta)、真藓属(Bryum)和金发藓属(Polytrichum)是属级的自然分类群,小金发藓属(Pogonatum)与金发藓属(Polytrichum)是科一级的自然分类群,有2个物种与所在属的其它物种距离系数相差相关稍大,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八种藓类孢子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8种不同的藓类植物,泥炭亚纲1种,黑藓亚纲1种,真藓亚纲中的顶蒴单齿亚类1种,顶蒴双亚类2种,侧蒴双齿亚类2种,金发藓亚纲1种,取其成熟孢子,用光学显微镜(L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1)孢子形态分为2种:A.四面体形,B.球形,A.是较原始的。(2)孢子颜色分为2类:A.黄色,B.绿色,与演化的关系尚待探讨。(3)孢子萌发孔分为3种类型:A.三裂缝,B.近极薄壁区,C.无明显萌发孔。A.是较原始的,(4)孢子直径12.2-36.9μm,有两种较大(26.5μm,36.9μm),相对原始。(5)孢壁厚度275.0-1950.0μm,孢壁厚的物种相对进化。(5)孢壁纹饰有4种:A瘤状,B.疣状,C.棒状,D.无突起,C.相对进化。(6)孢壁结构分为2类:A.具周壁、外壁、内壁,B.具外壁、内壁,周壁、外壁、内壁在透射电镜下电子密度不同,但均为同质层,无结构分化,不同进化水平的物种间无明显区别,藓类孢了的进化不是同步的,具有交叉性状,上述结果从孢粉角度说明苔藓植物在高等植物中是较原始的,也为苔藓孢子形态研究、分类及系统演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8种藓类植物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其结果为:(1)反纽藓Timmiellaanomala(B.S.G)Limprn=15;(2)小反纽藻Tummielladiminuta(C.mull.)Chen.n=13;(3)真藓BryunargenteumHedw,n=10,(4)卵叶美喙藓Eurhynchiumstriatum(Hedw),Schimp,n=12;(5)中华绢藓Ento  相似文献   

6.
采用显微照相的方法描述了七种真藓科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种真藓科植物的萌发孢子型均为真藓型(Bryum-type);(2)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对真藓科植物系统分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比较系统地对丛藓科11属18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的划分标准,将丛藓科18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成真藓型(Bryum-type)、光藓型(Schistostega-type)、虎尾藓型(Hediwigia-type)和蓑藓型(Macromitrium-type)4种孢子萌发型.根据孢子萌发型的特点,探讨分析了孢子萌发型与丛藓科植物的系统进化、生态适应和生殖策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省太行山采集到多态无轴藓(Archidium ohioense)标本,该发现扩展了在中国分布极稀少的无轴藓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详细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并绘制了形态解剖图.从形态解剖学上,对相似属进行比较.从植物系统学及个体发育两方面,阐述了无轴藓属在藓类系统演化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将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Broth.)Chen)、仙鹤藓多蒴变种(Atrichum undulatum var.gracilisetum Besch.)和尖叶湿地藓(Hyophila acutifolia Saito.)3种藓类的孢子接种于Knop培养基上,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硬叶净口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真藓型(Bryum-type),仙鹤藓多蒴变种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真藓型(Bryum-type),而尖叶湿地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短茎藓型(Di-physcium-type).藓类植物原丝体的发育特征是其对生长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大的空间尺度上,研究了我国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系统地收集了1 534种藓类植物在我国中东部地区80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的数据,分析了中国藓类植物主要类群在80个地理单元物种分布的嵌套水平和多样性保护的SLOSS(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策略.研究发现,藓类、侧蒴藓类、顶蒴藓类、金发藓类-烟杆藓类、泥炭藓科(Spag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存在明显的嵌套分布现象.不同地区之间的藓类植物,以贵州境内保护区的藓类植物嵌套分布程度最高,浙江和两广地区的为最低.无论从科还是从属和种的水平上,在面积相近的情况下,均倾向于建立一个大的自然保护区(SL)策略,特别是对于木灵藓科、金灰藓科(Pylaisiaceae)、曲尾藓科、泥炭藓科、提灯藓科.对生境专一性强的种类越多的藓类群,越倾向于SL策略.就不同的地理区域来讲,在浙江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更倾向于建立多个小的保护区(SS)策略,在贵州境内更倾向于SL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对我国产葫芦藓科(Funariaceae)3属8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其中4种孢子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本科植物孢子与其他科区别明显,孢子较大,具明显的近极薄壁区,纹饰多样,属之间可以凭借孢子特征区分开,进而从孢粉学角度探讨了刺边葫芦藓(Funaria muhlenbergii)的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 10属和 17种孢子的形态特征。根据表面纹饰可分为 4个类型 :Ⅰ .颗粒状 (8种 ) ;Ⅱ .疣状 (4种 ) ;Ⅲ .瘤状 (4种 ) ;Ⅳ .皱波状 ,仅Brachythe ciumacuminatum (Hedw .)Auct.一种为皱波状纹饰 ,它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探讨。前 3种类型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演化上也处于相近的水平 ,证明青藓科确实为一个自然分类群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鲁西地区二叠系内部划分和煤层对比问题,笔者先后对鲁西诸煤田二叠系进行了大量的孢粉分析工作,采集处理300多块样品,经系统研究,建立了本区二叠纪的4个孢粉组合,本文重点讨论早二叠世早、中期的两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Thymospora thiessenii-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Densosprites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sporites组合。根据所建立的各孢粉组合特征并与华北各地二叠纪孢粉组合广泛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各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4.
测定在不同湿度下对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孢子萌发率及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Butler)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孢子萌发速度、萌发率也增高.相对湿度为100%时,72 h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75%时,孢子萌发明显受到抑制.在相对湿度为(95±5)%时,交织顶孢霉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0.04%和70.00%,此时的致死速率也最快,致死中时(LT50)为6.368 d;相对湿度低于(65±5)%时,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LT50均在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5.
宋瑛琳  王芳  田明 《实验室科学》2012,15(1):122-123
芽孢是微生物的重要结构,对于微生物的分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芽孢染色上虽有不少方法,但仍存在染色效果不明显的缺点。对三种芽孢染色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方法三着色强,观察清晰,染色效果更理想,而且该方法快速、有效、简便易行,更适于在实验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3种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孢子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中国3种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孢子表面的微形态学特征,即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和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对过去在光镜下观察的一些不准确的描述进行了修正和补充.研究结果对于准确鉴别该3种蕨类植物和研究其亲缘关系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卷柏科植物的研究(Ⅲ)——3种卷柏小孢子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较详细地观察了细叶卷柏SelaginellalabordeiHieron .、异穗卷柏S .het erostachysBaker、蔓出卷柏S .davidiiFranch .的小孢子 ,重点对所观察小孢子的形态特征 (分别从形状、大小、三裂缝、纹饰等方面 )进行了描述 ,并讨论了各种之间的差异 ,丰富了卷柏科孢粉学研究资料 .  相似文献   

18.
广西3种铁线蕨属植物孢子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于广西的3种铁线蕨属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3种铁线蕨属植物即铁线蕨A d iantum cap illus-veneris L.、扇叶铁线蕨A.f labellu la tum L.和假鞭叶铁线蕨A.m a lesianum G hatak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讨论了各种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e)是尾矿及酸性边坡修复的优良植物。优化芒萁组培技术,提高组培效率,可为困难立地修复提供大量芒萁孢子体。【方法】以芒萁孢子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收集时间、消毒时间与孢子萌发率的关系;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研究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生成3个过程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春季2—4月采集的芒萁孢子萌发活性最强;孢子诱导萌发最佳处理为DKW+5%(质量分数) NaClO消毒15 s,萌发率97.15%,20 d原叶体可见;原叶体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 MS+蔗糖5 g/L+6-BA 0.5 mg/L+KT 0.5 mg/L,30 d质量增殖倍数为7.28;孢子体诱导生成最佳培养基为1/2 MS+蔗糖30 g/L+NAA 1.0 mg/L,第8天孢子体即可产生,生成率53.33%。【结论】芒萁孢子活性与生长区域、生成月份存在关联性,广州地区3月的孢子活性最强;在幼孢子体的瓶苗生成率较低的情况下,研发原叶体绿色球状体(prothallus green globular body, PGGB)高效增殖...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产短肠蕨属21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属孢子形态较为一致,单裂缝,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或半圆形。外壁表面光滑。周壁两层,内层薄,紧贴于外壁上;外层厚,向外隆起形成褐皱;在周壁外层和内层之间常具大的腔隙,有时周壁外层剥离。作者还从孢子形态的角度,对短肠蕨属的地位和相近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