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改变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面貌?通过改进教学这一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取语文学习的必要知识和方法,完成某些范围的语文训练,特别是通过范文学习,让学生领悟文章思想脉络、精巧布局、精当用语、写作特色,这些都是必要的。不少地方对当前课堂教学还进行过许多有效的改革实验。然而,"骐骥一跃,志在千里",无千里之志则无千里之马,狭窄的课堂天地终难开扩学生眼界。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的宗旨也正在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与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我们要树立生活是语文之源的教学观点,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模式,探索适宜的考试思路。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将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的看到,每堂课的孩子们都已走进文本,做到回归生活,体验深刻.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老调重弹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在课程价值上具有多元性,注重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的构建性,侧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了真正主人后,让我们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堂课再次印证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学习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这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指导于生活。在科学课堂中设置具有价值的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实际问题,适当地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实现教材内容为社会生活化服务,教学方法为学生感悟社会生活化服务,学以致用。学生在教学生活化中孕育理想,捕捉社会发展态势,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课程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割断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它将是空洞的、抽象的、苍白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呢?其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一教学—生活”的循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生活化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保俭 《科技知识动漫》2010,(17):114-114,121
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中进行的。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模拟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到知识并非遥不可及,而就在我们的身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一直深入人心,面对崭新的时代,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让小学英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英语新课标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生活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设计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教材和考试内容的生活化,促使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本文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捕捉英语教学课堂中的生活;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生活化的教学途径,使学生感到英语就在他们生活周边,在英语教学中奏响生活的乐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英语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语言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仅仅对语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语言运用于生活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研究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实践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永恒主题。英语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激活传统的英语课堂,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法,是一种课堂气氛比较轻松,课堂语言比较通俗化的教法,也是一种比较符合人的自然思维的交流式的教法。  相似文献   

12.
把幼儿学数学纳入到幼儿自然的整体学习之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是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13.
施永辉 《科技知识动漫》2007,(12X):83-83,85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乐学活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品德教育的灵魂,也是新课程的生成点。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力求让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回归生活的过程。鲁洁教授也曾用“回归生活”来概括德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理念决定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如何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传统的生物课堂缺少活力,课堂气氛沉闷,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实践证明生活实例切入生物课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引入生活实例。教师要抓住生活实例这一有利的课程资源来进行教学,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让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将知识生活化,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为将来从事生产生活做更多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思想品德的基础."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以求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生活,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进行生活化的物理探究实验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实施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生活化的物理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真实录像事例,吸引学生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实验的注意;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实验的兴趣;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实验的参与;通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实验的研究等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进行生活化物理探究实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在考试转轮的碾压下,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不断萎缩,致使学生的文化积淀浅,语文功底差。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知识传授而轻学生体验,再加上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造成学生无法体悟文本所反映的喜怒哀乐之情。想要较好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让阅读渗透生活,另一方面是让生活走进阅读。本文试着提出“创设课堂阅读的生活情景”,“整合课堂阅读的生活化资源”,“构建多维的课外阅读模式”等三个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改善目前阅读教学之现状。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生活、社会非常密切。新世纪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去敞开胸襟,把化学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实现“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笔者实践体会如下,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