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按福柯的观点,话语分为个体话语与集体话语.<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表层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本质认识,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却是个体话语不甘心滑向话语的边缘、屈服于集体话语的权威而展开的一系列的突围表演.尽管突围最后遭到失败,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与启悟.  相似文献   

2.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虽同时运用于<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之中,但彼此之间则经历了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的比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原始诗歌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最终使得诗歌审美意识趋向文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陆时雍曾指出"<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标志着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试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对<古诗十九首>的语式及其对后世诗歌语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本文举例探讨<诗经>的思乡思亲、望月怀远、黄昏起愁、间阻思慕四种诗歌表现模式,为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文选诗研究>是一部选学专著,此书对<文选>诗歌作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辨析诗体,考镜源流,剖析各类诗的主题、题材、结构、风格,以及中古诗人在此类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状态、抒情方式,由此探求出各类诗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轨迹,进而从选体的研究扩大与延伸到整个汉魏六朝诗歌的研究.反过来说,从中古诗歌如此有机整体性的全面归纳和总结中,亦可加深对<文选>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近年柯愈春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对该书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更趋完善,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在即根据<武林坊巷志>一书,将若干作家的有关问题提供给作者以及相关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与卦爻辞的产生时代大致衔接.<周易>卦爻辞象征艺术的三大特点鲜明性、典型性、含蓄性,已初见"比"、"兴"之端倪,对<诗经>"比"、"兴"表现手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二者又不可等而视之.卦爻辞的"象征"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思维),而<诗>之"比"、"兴"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全宋诗订补>二书,搜罗广泛,然因宋朝诗歌迄未编成全集,尚有遗珠.现录一二,求正通人.  相似文献   

9.
房瑞丽 《开封大学学报》2003,17(4):29-32,39
<诗经>中的<郑风@风雨>、<王风@君子于役>、<郑风@溱洧>、<唐风@葛生>、<郑风@女曰鸡鸣>、<秦风@蒹葭>六首爱情诗,表达了人类的基本情感,揭示了传统中华民族性格形成的积淀.它们侧重于探测人物内心世界的角度,在表现人类至情方面具有开山之功.  相似文献   

10.
"客观"叙事中的视角艺术 --从《城市与狗》谈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与狗>是巴尔加斯·略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在此作品中,略萨在叙事视角上做出了种种尝试,力图在多种视角的流动转换过程中,使文本的叙事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全宋诗》第69册《林景熙·三》据清戴第元《唐宋诗本》卷六二辑录佚诗一首,题《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赋一首三十韵》,实误。此为宋王十朋诗,见《梅溪集》后集卷十九,应加订正。  相似文献   

12.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poetic works of John Milton and Su Shi, this thesis takes the only love sonnet of John Milton 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On His Deceased Wife) and Su Shi's first memorial poem Jiangchengzi (Riverside Town) as examples tri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religious influences between the two memorial poems.  相似文献   

14.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中的"不自由",历来都被理解为柳宗元的行动受拘。考索"不自由"在古代典籍和《全唐诗》中的用法,可以发现此句实蕴含另一种意旨,即柳宗元的采蘋花相赠之欲,乃是缘春风(故人)之情而起。"不自由"乃情不由己、情不自禁之谓。  相似文献   

15.
“莫”字在《史记》中共使用407例,其中其他用法43例,而对另外的364例,根据“莫”字的语法功能和所在句子是否有副词、是否有先行词,分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类,确定出前者为322例(占总数的88.5%),后者为42例(占总数的13.5%),二者的界限往往不太好把握,必须经过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其词性。与先秦时文献相比,“莫”字作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与作否定副词的用例比略高一些,但总体的比例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苏轼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苏轼先后共追和陶诗124首。在这124首和陶诗中《和陶饮酒》20首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心态与其他和陶诗迥异,这也造成了它与其他和陶诗的内容及风格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它在苏轼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即:它是苏轼岭南诗的前奏,是此前苏诗与此后苏诗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作品,也是一部保留了大量上古原始珍贵文献的图书。司马迁写作《史记》对当时的文献书目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做了大量的文献学工作。研究《史记》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固然重要,但研究《史记》的文献学价值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叶适是循义理的路数来解<易>的.具体说,就是根据<彖><象>解<易>.由于他将<彖><象>视为孔子的作品,所以根据<彖><象>的解释所理解<周易>的经义,在他看来,也就是"孔氏之本学",体现了圣人以道易天下的目的.在这种易学观的指引下,他之<周易>解释,在致思取向而上,彻底贯彻事功原则、功利原则,竭力消解<周易>解释上的神秘性、玄虚性,始终坚持"以卦象定入德之条目而略于爻,又以卦名通世故之义训而略于卦".这是将"通世故之义"作为理解<周易>的经义根本原则.这个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叶适之解<易>彻底摆脱了象数路数的干扰,将<周易>解释成为一部彻底宣扬儒家的德性修养、道德理想、政治理念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苏轼流传千古的遗闻轶事 ,从幽默的角度重新观照苏轼的人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章着重归纳分析了苏轼幽默的类型、特征及其抗争厄运和苦难的生存艺术 ,从而展现了苏轼幽默的智慧光彩和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所收许浑诗《颍州从事西湖亭燕饯》是研究许浑早年行迹的重要依据。而《夹注名贤十抄诗》与《文苑英华》所收此诗题目“颍州”作“颍川”,结合诗文中关于许州西湖和许浑早年行迹的记载,可以断定《全唐诗》所收此诗颍州应是颍川的讹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