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针对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翻译质量尤其是学术翻译质量滑坡的情况,在高查清教授新书《翻译之魂——译者忠实观纵论》出版之际,对他进行了一次在线访谈。高查清教授分析认为,当前翻译质量不高,除译者客观能力不足之外,从西方翻译理论界传入的一些歪理邪说对译者翻译思想潜移默化的误导和影响,也是导致翻译质量雪上加霜的重要原因。他指出,忠实乃翻译的本然要求,是翻译之魂,离开了忠实,翻译将不成其为翻译。他呼吁学界应该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教育、引导译者牢固树立忠实翻译思想,同时应该加强对翻译的批评和监督,多管齐下,根本扭转翻译质量的低迷现状,促进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翻译批评”以译本为中心,兼论译者、译事与译法,重在译作的评价和引导,但却忽视了“翻译书评”在翻译批评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应该享有的地位,没有将之纳入“翻译批评”的研究范围。“翻译书评”通过鉴赏与批判,可以起到介绍最新理论成果,引导翻译理论研究方向的作用,为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贡献力量,并可以预防学术垃圾的泛滥。因此,完整的翻译批评体系离不开“翻译书评”的参与和贡献,其地位应该在学科体制内得到应有的承认。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翻译批评更客观更有说服力,翻译批评者应该具有学习者意识、批判意识、读者意识、文本意识、译者意识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是揭示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科学,翻译伦理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是译者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行为准则。基于伦理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及翻译职业化对译者的要求,借用安东尼·皮姆的译者职业伦理思想、翻译研究范式,提出加强翻译伦理教育是顺利实现翻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用价值论探讨翻译批评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用价值论研究翻译批评标准的合理性。综合了吕俊、温建平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了翻译批评标准的多元性和系统性,指出翻译实践中译者应综合考虑原著与原著作者、译著与译著作者、翻译批评者与批评客体之间等几组价值关系,最后以这几种价值关系为出发点讨论了其对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林语堂先生翻译的《幽梦影》英译本为分析文本,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译文分析三个方面,运用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分析译者在古文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及受制机制,以期探讨该研究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翻译活动也日趋频繁,翻译实践已从传统的文学翻译领域走向各种应用翻译领域。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要实现各种应用翻译文本的预期功能,译者可以借助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指导,从而将功能翻译理论运用于应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人类学界的翻译态度和翻译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翻译质量普遍不高。为便于总结历史,开创未来,可称此前为中国人类学的翻译时代,称此后为中国人类学的后翻译时代。中国人类学的后翻译时代要求译者具备基本的翻译道德,要求学术界开展系统的翻译批评。如此或可从根本上解决此前出现的种种问题,提高翻译质量,生产合格译本。  相似文献   

10.
武会芳 《黑河科技》2003,(4):131-132
翻译本身是译者对原文的再创造过程,受译者对原文语言社会背景,作者及其创造目的了解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受译者本身所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及目标读者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将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翻译过程出发来分析翻译作品的历时性。  相似文献   

11.
译者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得他不可能完全忽视译语的社会文化因素,相反,译语的社会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从意识形态、文学传统和规范、文化价值观3方面对译者的影响来看,翻译批评理论体系中应涵盖这些方面,以便对译文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德国功能派主要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把翻译研究基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行为都有目的。目的来自翻译委托并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作为“专家”的译者根据目的和委托,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本的预期功能。翻译批评也应考虑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3.
翻译忠实标准是传统翻译观念的核心,多年来在翻译界占据重要地位。在此观念中,译者的身份被定位为“仆人”。现代翻译研究逐渐从传统翻译注重原则和技巧的研究转向把翻译视为文化现象的研究,人们开始注重翻译过程中最积极的因素——译者的地位,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4.
骆阳 《科技信息》2012,(20):218-218
在当前的零翻译研究中,存在其概念不统一的现象;而且大部分的文章多以研究零翻译策略为主,少有对零翻译观的深入探讨。本文从零翻译概念说起,从译者的角度来阐述零翻译观这一重要的课题,旨在为零翻译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大维 《科技信息》2010,(26):I0154-I0154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和角色。本文从功能理论这一视角来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孙小云  张婕 《科技信息》2007,(15):136-136
本文主要从鲁迅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翻译批评以及重译等方面分析了鲁迅的翻译思想,并指出该理论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翻译也不例外。对同一作品的翻译,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翻译目的,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又会根据各自的翻译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运用目的论的观点,探讨译者的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它不仅使译论界进一步发现结构主义关照下的传统译论所存在的盲点和误区,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它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认为翻译即“重写”,为女性代言,引起了译论界的不少批评。  相似文献   

19.
译者主体性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翻译策略、翻译标准的选择众说纷纭.本文试从译者的文化取向入手,通过实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和制约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这对于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和丰富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翻译伦理中译者伦理角度探讨了江西主要旅游景区存在的翻译质量问题,认为译者的专业素质、对原文和读者的负责态度及对翻译任务的责任感是保证旅游翻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