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运动中吼声发力的机制和作用进行理论探讨。笔者认为:人体发力都会反射地引起“憋气”。由于此时还要做一系列收腹、收胸动作,使憋气发力时已增高了的肺内压进一步增高,这种骤增的肺内压将冲开声门振动声带,发出吼声。通过对一些大、中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实验证明;吼声能提高发力效果。分析认为:发力时发出的吼声能兴奋大脑皮质,让限制肌力发展的大脑保护性抑制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力量增加。不仅如此,它还可避免憋气发力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在某些项目中还具有战术意义。因此,应提倡吼声发力。  相似文献   

2.
评定运动技术的标准,即实效性、经济性.在掌握、改进和发展技术的过程中,不应追求动作外部形式,应注重动作的实质,考虑动作的作用和实际效果,注意动作配合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注意动作的节奏.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中,人们往往把“最后用力”做为教学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而铅球成绩好差同样也与“最后用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能较好地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并找出有效的解决的方法,是衡量提高推铅球技术教学、和铅球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网球正手击球的动作特点、难点进行解析,并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正手击球的技术限制性因素及正手击球发力要点及难点,以便帮助学员掌握网球正手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4.
再论以髋部为力源的最后用力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汉奇 《科技信息》2009,(14):229-230
笔者阅读了大量关于投掷项目最后用力方式方面的资料,确认“先髋后踝”和“先踝后髋”两种不同的用力秩序都适用。根据教学与训练的实践研究,提出在选择最后用力顺序方式应根据投掷者本人身体素质、习惯、良好感觉而定。以髋部为主动发力,下肢协调配合髋部的用力方式技术较容易掌握。选择“先髋后踝发力”的人要比“先腿后髋发力”的人较多,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力方式能有效提高投掷成绩,对教学与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短跑运动中主要技术动作的基本环节,参与活动的肌肉群及其发力顺序、发力时机、发力方向和协调用力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肌肉工作分析,为短跑运动训练中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合球比赛中常用的两种罚球方式进行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检验以及分析,探索合理、高效的罚球技术动作以提高命中率,以期为我国合球运动技战术的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实践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篮球罚球技术中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用于合球的罚球时,经过专项技术训练可以较快适应新的出手角度和速度,使得命中率得到较大提高;向前跨步的同时双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训练效果优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坐姿的舒适性评价方法,以评估一种人机工程座椅和普通座椅之间的舒适差异性为例,提出一种实验测试方法并结合人机工程学理论来评估坐姿的舒适性。在该方法中,基于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压力传感器和JACK软件,通过EVART实时动作捕捉软件获得人体动作空间运动轨迹TRC文件,用MATLAB软件进行人体动作数据分析处理,获得人体在不同座椅上坐姿状态的角度差异数据,然后将TRC文件导入到JACK软件中,利用JACK软件中的TAT REPORTER工具输出肌力、力矩、疲劳等数据,与实验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用人机工程学的方法分析评价。研究表明,这种综合考虑关节角度和JACK软件输出数据的方法能有效地评估坐姿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以多年的铅球教学与训练经验为基础,对原地立定推铅球、侧向滑步推铅球、背向滑步推铅球以及旋转式推铅球的技术动作结构掌握较好.对各种推铅球方式都作过比较研究,特别对原地背向‘旋展式’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进行了再研究,得出其存在着用力不充分、发力难及缩短了最后用力的有效工作距离等问题,旨为了提高铅球的训练效果,建议考生采用普通式原地推铅球较有利于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提高力量训练效果,对我国22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进行为期41天的综合力量训练试验,并另外随机选取10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7个技术动作进行肌电测试(MegaWin6000-16),结果表明:综合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各专项力量素质;在不同的跆拳道技术动作中,各肌肉用力大小、发力顺序、用力持续时间都各不相同.研究认为跆拳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内容上应突出全面性,加强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的综合性训练,并提升科技服务诊断功能,对不同技术动作肌群用力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力量训练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研究跳跃项目起跳动作与屏气紧身爆发用力的活动机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跳跃项目起跳动作技术发力的形式和特点,恰当地结合屏气紧身爆发用力应激活动,以达到加快教学进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XMQ6182G型客车在30~80 km·h-1匀速行驶时驾驶位存在低频轰鸣声的问题,开展实车噪声和振动测试,发现驾驶位噪声频率约为14.0 Hz时,出现驾驶位噪声声压级峰值.经对比分析和测试,确定轰鸣声主要来自路面激励,并构建车身结构和车内空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位低频轰鸣声是由车身第3阶结构模态与车内空腔第1阶声学模态的强耦合引起的;改进客车顶盖结构后,驾驶位噪声声压级最大降幅为4.7 dB(A).  相似文献   

12.
开关磁阻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有待提高,而功率变换器作为开关磁阻发电系统中能量转换的通道,对整个发电系统的性能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可通过对功率变换器进行设计,达到提高开关磁阻发电机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的目的。因此首先提出从励磁电压与发电电压解耦角度出发,提高励磁电压并使发电电压低于励磁电压的半自励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然后通过启动运行和稳态运行仿真验证了半自励功率变换器的可行性和预防过度充电能力,通过变速、变负载仿真发现随着转速和负载电阻的提高,半自励功率变换器励磁电压与发电电压也随之提高,能够有效提高开关磁阻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及发电效率,尤其低速时输出功率及发电效率有明显提高,通过单相故障运行仿真,验证了半自励功率变换器具有较强容错能力;最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的正确性,以及提出的半自励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坐姿理论与座椅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人机工程学原理讨论了坐姿的优缺点,良好坐姿的必要条件是将最适当的压力分布于备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上,并将最适当、最均匀的静负荷量分布于所附着的肌肉组织上.运用人体解剖学原理,分析不良坐姿造成的不舒适感和脊椎疾病,用姿势原状恒定原则分析坐姿行为.认为坐姿变化是人体在稳定和变动之间寻求平衡以取得折衷的过程;提出了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制度其主要的参考数据,据此对优秀座椅设计范例进行了解析,并说明其各自特色,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座椅设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功率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时间序列法的并网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模型.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历史发电数据,进行自适应算法处理,使数据结构与预测模型相适应,确定聚类数目、划分论域并定义论域区间.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模糊化处理,确定各模糊关系组,再计算各类模糊关系组的权重向量.按照模糊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并去模糊化得到实际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对比时间序列预测法ARIMA模型,本文预测模型结果误差由13.66%减小到11.34%,并且在处理突变数据上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调度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供电系统,降低供电系统的旋转备用容量和运行成本,对风力发电容量进行预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对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容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以检验其是否存在混沌属性.通过对风力发电容量-时间序列进行低维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分析该时间序列呈现的混沌特性,该结果为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风力发电容量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坐姿识别系统中传感器数量多和系统较复杂导致成本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少量体压传感器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坐姿识别方法.首先,设计一种由少量薄膜压力传感器构成的体压传感阵列,将其置于坐垫内部;然后,利用该传感阵列采集不同坐姿的体压数据,并绘制相应的体压分布等高线图;最后,以体压数据作为特征向量,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建模,以实现坐姿分类自动识别.测试结果表明:少量体压传感器也能获取不同坐姿的体压分布特征;SVM坐姿分类模型在熟悉样本下的坐姿识别准确率达98.3%,在陌生样本下的坐姿识别准确率达92.5%.  相似文献   

17.
漂浮式光伏发电具有不占耕地,温升效应低,防止水过量蒸发等优势,正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然而水面起伏波动导致光伏电池板产生的机械振动,会使其输出电压和电流产生低频振荡,发电品质急剧恶化。本文选择了一微功率光伏电池板,对其在典型天气下的动、静态输出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光伏发电的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得出了动态条件下的的光伏电池的P-U和I-U特性曲线,探究了光伏电池板机械振荡角度和频率变化下输出功率极值点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条件下光伏电池板的P-U特性曲线会出现多个局部极值点,且电池板振荡角度对功率极值点的影响更大,为后续漂浮式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潮汐电站发电量与每日潮差的大小有关,通过对潮水位的预测,可以预估潮汐电站的发电量以及编制适合的发电计划。对现有的经典调和分析法和新兴起的人工神经网络潮位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两种方法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精度更高,和实测数据对比其具有更小的误差;调和分析误差稍大,但是满足国家海洋局规定的允许误差。调和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结果均可应用于潮汐发电当中。  相似文献   

19.
以风-光热打捆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完全消纳风电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以互联系统单位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系统正常运行为约束,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光热电站出力为手段的优化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允许条件下,所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风-光热打捆发电系统的单位发电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不正确的坐姿通常会导致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和退行性疾病。研究能够快速、准确识别不规律坐姿的智能监测技术,有助于保持正确的姿势并预防健康问题。为了解决RGB图像易受光照强度以及遮挡因素的干扰并造成的识别率不高等问题,通过采用双流RGB-D图像作为双输入,利用ResNet网络中的残差结构改进EfficientNet基线网络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EfficientNet的双流RGB-D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坐姿识别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R-EfficientNet融合方法模型对8种坐姿的识别均值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达到了98.5%。与CNN、Vgg16、ResNet18、EfficientNet、RGB-D不同的输入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获得了最高的识别率。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坐姿客观监测,具有医学和社会效益,此外还为人体工学研究者们提供改进办公家具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