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WIOD数据库,在增加值分解的核算框架下测算2000—2014年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量化分析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中美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碳远高于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且两国间相互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重制造业;中美两国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对两国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都存在非线性影响,随着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变化,两模型呈现三门槛特征。中国应努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逐步扩大服务业出口贸易比重,推进低碳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了200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国家和部门的碳排放.2002年中国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净出口的碳排放介于22.60~168.14Mt,占国内总排放的2.03%~15.09%.其中,满足国外需求的国内出口碳排放为261.19Mt,约占当年国内总排放的23.45%,相当于总出口排放的79.03%~90.62%;实际用于中国国内使用的进口碳排放为93.05~238.59Mt,约占总进口排放的77.49%,占国内总排放的8.35%~21.42%.2002年中国因进口而间接向全球减少的碳污染排放高达187.81Mt.约67%的总出口碳排放来自11个部门,超过50%的总进口碳排放主要来自5个部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进出口碳排放净平衡中受生产技术影响最显著的部门.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将导致隐含碳排放转移,与研究较为丰富的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成果相比,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尤显不够,导致地区间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不明确,不利于区域间协作减排.本文利用2002,2007年中国8大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在核算区域间贸易流量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含碳排放转移空间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消费基础区域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转出区集中在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北部沿海等区域,而西北、东北等地区是主要的转入区;出口驱动区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出区主要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京津等地区,而中部、西北、东北等地区是主要转入区,且相比消费型隐含碳排放,出口驱动区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要小得多;在行业上,消费基础和出口驱动隐含碳排放转移较大的行业都集中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化工业、采选业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因此,应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责任"的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并推进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一带一路"国家覆盖欧亚大陆的世界能源经济核心地带,连接着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在实现全球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经济地理格局及空间特征分析,对于助推沿线国家实现能源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地理、能源消费、能源进出口、能源获取等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区域能源生产消费强度不均衡,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及合作互补性;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以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为主,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集中区;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背景下,应该持续加强能源公平性等方面研究和政策制定,进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以能源合作为关键领域之一,中国将“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作为重点工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计算网络中心性,分析合作“中心—边缘”特性。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贸易网络密度较高,石油贸易关系紧密,石油贸易合作区域分布性较强,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及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自国家确定实施“双碳”战略目标以来,作为高碳排放企业之一的畜牧企业有责任对自身的碳绩效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构建符合企业特色的碳绩效评价体系。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双碳”背景下畜牧企业的碳排放特点及流程,分析了“双碳”背景对畜牧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影响。其次,本文分别在传统平衡计分卡(BSC)的四个维度中增加碳指标,增设了“碳资源”这一新维度。最后,本文从畜牧企业内部碳排放流程这一视角出发,引入适用于畜牧企业的绿色经济增加值(GEVA),旨在从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三个方面,为畜牧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各大网站的普查数据,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关税这一变量,从而探究关税对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采用最新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关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税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以及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税的增加收取对增强区域间贸易有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正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尤其是其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沿线各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达12.5%;“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显著影响沿线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理位置上,“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沿线国家的政策效应要优于亚洲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9.
基于投入产出法,以2007年的福建省能源消耗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对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及各进出口部门的CO2排放量进行核算.计算结果表明,2007年福建省出口隐含碳量为65.311 Mt,而进口隐含碳为14.421~37.031 Mt,可见福建省属于隐含碳净出口区域,构成了其进口国的贸易CO2转移排放通道,而福建省因向发达国家进口商品间接贡献了28.28~50.89 Mt CO2的减排量.从出口部门来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此7个部门所产生的出口隐含碳量在福建省出口隐含碳总量中占比超过60%.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以和平友好、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惠人达己为价值追求,既是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理念的时代体现。“一带一路”战略价值的实现,需要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吸引力;加强文化交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加强科技合作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建设方面和实施举措。本文以我国与7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论文年份分布、国家分布概况基础上,重点对国内33个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论文的地区分布、合作网络、合作主导力和学科分布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我国及各省市制定针对性的“一带一路”沿线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潘娜 《科技促进发展》2024,20(2):159-168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企业投资热情高涨,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对外投资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其在“一带一路”沿线与非沿线国家的投资动向有助于把握政策机遇和赋能产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商务部截至2015年的416条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对外投资事件,将其投资动机分为销售服务、生产研发和工程投资3类,并从“战略三脚架”的理论框架出发,对企业基于不同投资动机看重的“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沿线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中国新能源企业更加看重东道国的政治制度稳定性和基础设施水平,如通讯设施和技术水平;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企业则更加看重东道国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北亚各国跨境贸易发展迅速.跨境物流通道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支撑.审视了跨越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东北亚跨境物流通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展望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跨境物流通道的发展方向,并从综合运输视角提出了完善通道基础设施、强化枢纽体系建设、完善运输组织、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北亚各国跨境贸易发展迅速.跨境物流通道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支撑.审视了跨越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东北亚跨境物流通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展望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跨境物流通道的发展方向,并从综合运输视角提出了完善通道基础设施、强化枢纽体系建设、完善运输组织、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北亚各国跨境贸易发展迅速.跨境物流通道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支撑.审视了跨越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东北亚跨境物流通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展望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跨境物流通道的发展方向,并从综合运输视角提出了完善通道基础设施、强化枢纽体系建设、完善运输组织、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能源消费背景下河南省碳排放测算及碳达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碳减排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预测区域能源消费碳达峰时间及峰值大小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运用IPCC法测算2000-2019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及岭回归法分析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并预测不同情景下2020-2040年全省达峰值及达峰时间.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河南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及人均CO2排放量均呈倒“U”型趋势,碳排放强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正向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作用程度大小依次为产业结构(1.900%)、城市化率(0.602%)、人均GDP(0.231%)和能源强度(0.079%),负向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大小依次为人口规模(-2.659%)和能源结构(-0.888%).(3)碳达峰值范围均在1.73~1.86亿t之间,达峰时间均出现在2029年.在节能情景下达峰值最低,约为1.73亿t;在无序情景下达峰值最高,约为1.86亿t.综合6种情景发现,人均GDP、城市化率和能源结构呈中低速增长,且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呈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构建了城市碳足迹核算框架及方法学模型,系统地核算及追溯了碳排放在开放的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中的足迹,主要涵盖城市地域边界内的直接生产碳排放以及跨境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城市所需的关键支撑物质、排放的主要废弃物,以及跨境交通分别在上游、下游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选取深圳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深圳市碳足迹总量为6566.19万t CO2e,具体为:1)城市内主要产业部门及居民消费的能源活动及非能源活动引起的直接碳排放量(Scope 1)为3282.38万t CO2e,占深圳市碳足迹总量的49.99%,其中工业能源部门占比最大,为36.95%;2)城市外调电力消费引起的间接碳排放(Scope 2)占城市碳足迹总量的18.89%;3)跨境运输、关键支撑物质的上游产业链以及废弃物在下游处理过程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Scope 3)占城市碳足迹总量的31.12%,其中5.37%来自跨境交通,22.26%来自主要物质上游供应链,3.49%来自下游废弃物处理.由此可知,2015年深圳市在城市上下游跨边界的间接碳排放量与城市内部的直接排放量相当,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为厘清城市自身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碳中和战略提供政策建议及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唐海萍 《大自然》2010,(1):24-26
“碳贸易”是近些年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中被频频提到的一个名词,并逐渐出现在普通公众的视野中。碳贸易是指以固碳为核心、关于碳排放量买卖许可权的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经济增速日益加快,过度碳排放使气候环境和能源消费面临与日俱增的压力。《京都协议书》签订后,削减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CO2过度排放问题,希望利用征收碳关税来达到抑制企业过度碳排放,并防止产生国际碳泄漏的目的。这种向不具有强制减排任务的非减排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的碳关税的贸易政策,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被强制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符合我国实情的战略构想,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策略的继承与发扬。“一带一路”不同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同于美、日主张的“丝绸之路”、也不同于沿线其他区域性组织。建设“一带一路”,应当正确认识“一带一路”提出的政治背景、熟稔“一带一路”构建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理性分析经济上面临的问题,尤其是资金匮乏、发展不平衡及美国经济政策影响。在“一带一路”具体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统筹协调、合理的配置相关行业的资源;要充分发挥航运产业的先导作用、金融产业的主导作用、文化产业的支持作用以及农业的辅助作用;通过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