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现代形式逻辑的观点看,许多不同形式的推理实际上是等值的。但是,由于表达形式的不同,就显示了不同的特征。不同类型的推理,可以显示出从不同角度考虑极为重要的性质。诚然,这在传统逻辑中却极少论及。本文探讨了假言推理中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等值关系;探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与相容选言推理间的等值关系,并说明了诸推理式间的互通问题。  相似文献   

2.
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为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假言命题前件与后件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假言推理研究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问题提出阶段,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初至现在——理论发展阶段。纵观假官推理研究的进程,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一些缺陷或不足,这是今后关于假言推理研究应该着重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现行高等院校形式逻辑学的假言连锁推理体系做了进一步具有探索性的研究,补充完善了假言连锁推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法律推理作为逻辑学界和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推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审判中法官正确恰当地运用法律推理无疑能够增强司法判决的一致性和正当性。对法律推理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能够使法官加强法律推理能力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性、科学的司法裁判。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律推理,会对法官裁判案件大有帮助。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推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与法官裁判活动的结合不够紧密,未取得令人乐观的实质性进展,加强法律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现行普通逻辑理论把二难推理的假言前提局限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而把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排除在外,从而遗漏了一部分有效式,本文在这方面作一定的探讨,并总结出了二难推理的全部有效式。  相似文献   

6.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从类似"如果……那么……"作为连接词的复句中提炼出的思维结构。该结构刻画着人们思维中常见的蕴涵关系,即一种情况存在蕴涵另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关系。以这种关系为基础构成了人们常用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与思维实际充分结合,就充分彰显人类思维张力,并给予我们巨大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主流理论把裁判推理的有效模式刻画为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缺陷在于忽视了法律规定的多样性和事实不明的可能性,特别是不能说明否定式裁判推理之有效性。重建裁判推理的有效模式,须以整体适用的思维反映裁判推理的实际,将所有那些或明或暗地起着实际作用的法律规范都纳入大前提之中,并且注意证明责任对裁判的特殊影响。由此,可以确立以充要条件假言规范命题为大前提的四种裁判推理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8.
法律推理常处于一个由外部推理和内部推理织就的复杂网络中。法律推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必须以法律事实为逻辑起点、以法律规范为准则、以法律价值为衡平,要求具备客观性、可预见性和一致性。法律事实认定、法律规范识别、法律价值论证是一个系统化的进程,价值原则始终作为主线贯串其中,不仅制约着推理体系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联,而且事关法律方法的活力与法治技术的发展。法律推理体系重心应定位于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对法律规范的选择以及在合法性与合理性张力下对法律价值的追寻。  相似文献   

9.
吴婉霞 《甘肃科技》2006,22(5):221-223
假言推理是反映客观事物间条件联系的推理,在讯问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犯罪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因果关系,讯问人员往往需要从认识案件的一个环节去认识另一个环节,由已知环节去认识未知环节。讯问人员正确运用假言推理,一方面可以推断犯罪嫌疑人应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用有力的语言揭露、驳斥犯罪嫌疑人的诡辩。运用时还必须做到大小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只有这样,才能在讯问工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单重单维的Fuzzy推理,提出了一个带参的推理合成法则,使Zadeh于1975年提出的“推理合成法则”是它的一个特例,给出了Zadeh方法与它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克服了Zadeh方法一般不满足假言推理的缺陷。该文又把这一结果推广到多维和多重的Fuzzy推理.  相似文献   

11.
适用法律的推理,既要遵从和运用人类思维共通的逻辑规则,也需考虑诸多与推理相关的实质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因素必定会渗入其间,并影响最终的推理结果。多重主体因素渗入法律推理过程,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但这是排除不了、甚至不可缺少的。因此,对法律推理的研究,应将推理涉及的实质内容和人的主体因素及其影响纳入视野,建立起人的研究维度。法律逻辑学研究视角的调整,对其自身乃至整个现代逻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法学研究的转向,有关法学方法、法律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法学研究中的“显学”。而在法律方法研究中,法律推理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就我国学者对法律推理问题的研究进行评述,目的是清晰人们对法律推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当法律逻辑采用以论证为基础的方法进行构建时,法律论证的宏观结构分析以及证据推理、法律解释和适用的推理所使用的论证型式,就成为法律逻辑的两个基本问题。图解方法有助于诉讼双方理清各自的论证路线,也有助于裁决者整体把握诉讼双方的论证结构并进而评价其论证力量,更有助于裁决者在裁决书中向当事人和公众有力地证明判决的正当合理性。论证型式的使用,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仅丰富了证据推理的手段,而且赋予或增强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的正当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单纯的逻辑学和有题材特征的方法论逻辑,是信念研究的两种不同形式抽象,后者对信念形式的研究要兼顾题材的特性。法律逻辑属于后一种方法论逻辑,它的理论结构是3种方法论(法律推理、案情论证、修辞论证)与两种信念(恰当性、合情性)的对应。  相似文献   

15.
从民事诉讼裁判的视角对"法无明文规定"下的民事审判问题进行研究,说明"依法审判原则"的发展和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修补法律漏洞的必要性。通过对修补漏洞的方法、意义和制约因素的阐述,找出我国民事审判中法官通过修补法律漏洞进行裁判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确立"法无明文规定时不得拒绝审判"的原则,全面提高法官的素质,充分支持法官修补法律漏洞从而进行判决的行为,尽力保证司法的独立性,着力提高司法的威信力。  相似文献   

16.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实践中极其重要的法学方法论,我国的理论与实务界对其定位与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争论。回顾了西方近现代法哲学界对法律与逻辑关系的探讨,这些探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法哲学界所兴起的法律论证理论,为中国法律逻辑的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维度,中国的法律逻辑应定位为法律论证的逻辑;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逻辑学界所兴起的非形式逻辑思想,为中国法律逻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法律职业发展,但还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不协调等问题。应当进一步改革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使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形成良性互动,并逐步改革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录用制度,促进法官、检察官录用制度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分离,使中国法治建设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也有哲学、思维方法论方面的。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一个符号推演系统,《周易》的逻辑方法论的运用,促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特有的主导推理类型——类比推理的最早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一致性推理模型多测重于单纯的定量、定性时态推理,难以适用于协同救援方案求取问题,基于Allen区间代数理论,添加逻辑约束,提出了一种协同救授一致性推理模型,该模型型同时包含救援行为时态约束和逻辑约束两类信息。基于该模型的等价类子网化简设计协同方案求解算法,并以海上协同教授一致性方案推理为例演示建模与求解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协同一致性方案求解对时态、逻辑两方面推理的需求,可应用于协同救援规划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