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佳  汤晓俐 《科技信息》2010,(25):I0184-I0184,I0199
随着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思路提出,破解城乡二元人才对立难题,形成城乡人才资源开放互动的新局面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这方面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快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深远战略意义。本文将大学生村官计划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行对比,探索城市农村人才流动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供电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是电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工作。近两年来,石家庄供电公司牢固树立"优质服务,城乡共享"的理念,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积极实施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供电服务工作。为充分发挥95598供电服务热线特有的功能和作用,2007年2月份,初步建成了市区连通十七个县(市)的95598呼叫系统,打破了传统呼叫中心在地域上的限制,实现了省、市、县95598一体化管理。促进了城乡供电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客户以同样的价格享受到同样的供电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加强规划引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三方面多角度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保障。湖北省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推手,着力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进程。但由于思想观念障碍、户籍改革的滞后以及规划本身的科学性等一系列问题,城乡发展仍然很不均衡,客观上存在"城市偏向",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湖北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名芳  谭小丰 《科技信息》2010,(18):29-29,32
本文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社区体育的运行情况,分析"两型社会"建设对社区体育的影响,探讨影响三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因素,提出了三市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实现三市城市社区体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形势下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既是一种城乡联动的发展模式,也是区域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宁夏5个地级市和20个区县(市)的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地级市城乡统筹水平分别处于城乡二元阶段、城乡二元过渡阶段和城乡互动阶段,并呈自南而北逐步递增变化;县(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处在城乡二元过渡阶段和城乡互动阶段,处在城乡二元阶段和城乡中度融合阶段的各有2个县(区),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则表现出强烈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是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小城镇发展和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之间不存在战略重叠和矛盾,而是相互起着促进作用.一方面,小城镇的发展引导和牵动着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提供了新的契机,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三农"问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统筹是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本文对于国外城乡统筹理论的发展研究作以综述,并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了中国新农村规划发展的基本要求,从用地、规划、环保、公共事业四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当前建设新农村所面临的挑战,并科学编制农村新社区的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工程、构筑城乡文化教育网、完善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四个层面提出了规划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北京山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北京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流失、建设用地粗放利用、产业同构严重以及乡村地域文化消失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特色农业品牌打造与营销、山区农村空间重构、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促进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和严控体量经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7条切实可行的山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路径。结合北京山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农田质量动态监测、严控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管理审批制度和加大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政府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不同时相(1988和2000年)的遥感数据,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12年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1)建设用地(主要是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通过大量占用农用地而急剧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指数提高,优势度减小;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化,农用地则趋于破碎化和分散化.(2)政策体制转变和侨乡因素推动的乡村工业化、城镇化是引起晋江市土地利用大规模变化的根本驱动力.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城镇人口的增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分散布局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乡村住宅建设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系统学原理,诠释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内核"式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鉴于乡村地域功能和人居环境学理论,以地域特征显著的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明确了地域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剖析典型村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要素,刻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特征。从外部性导向和内部性表现的角度,设计不同村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核要素组合方式,归纳出新城综合发展–城市转移型、优势产业带动–中心社区型、现代农业主导–内部集约型、生态农业培育–新址重建型、生态旅游强化–原址改造型5种区域性典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及其要点,为地方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富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开发权与人口并流,是指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土地开发权由限制开发区(乡村地区)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城镇化地区),要求人口也随之同向流动。本文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城乡土地置换可以进一步拓展为重点开发区(城镇化地区)与限制开发区(乡村地区)之间的土地置换,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讨论在特定经济区域范围内,坚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吸纳农产品主产区的剩余劳动力以及GDP总量等指标挂钩,促进限制开发区与重点开发区土地开发权与人口并流。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成为现代旅游业中新的亮点。美丽的海滨城市连云港,虽然拥有发展乡村旅游业十分优越的条件,但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推进连云港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连云港市旅游业日趋走向成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辽阳地区农村新能源的资源现状、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秸秆薪柴和畜禽粪便作为辽阳地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将成为未来农村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原料。目前能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清洁能源供应不足,开发利用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建设资金不足,资金注入渠道狭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必须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制订发展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技术保障和服务体系,确保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 ,成为现代旅游业中新的亮点.美丽的海滨城市连云港,虽然拥有发展乡村旅游业十分优越的条件,但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推进连云港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连云港市旅游业日趋走向成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最大的突破口选择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9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信托制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托制度的基本价值在于,以信托财产为核心、通过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或者处分以实现受益人的受益权.在我国农村土地资本经营中引入信托制度,可以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中新的亮点.构建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要在保持我国现有农村土地政策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具体表现在农村土地信托中信托当事人、信托财产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农村土地产权的明确界定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创新。文章将在产权理论尤其是产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这个理论框架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它的经济职能,挖掘我国经济发展中蕴藏在农村经济体中的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