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以Ar/N2(N2/(Ar+N2)=10%)为放电气体, 在Si(100)单晶衬底上获得了γ′-Fe4N薄膜样品.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衬底偏压对γ′-Fe4N薄膜样品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衬底负偏压的增大, γ′-Fe4N薄膜样品的晶胞参数减小, Fe和N的化合效率与样品的致密度提高, 表面缺陷减少, 矫顽力降低. 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以Ar/N2为放电气体(N2/(Ar+N2)=10%), 在玻璃和NaCl(100)单晶片上分别沉积获得Fe-N薄膜样品. 利用X射线衍射(XRD)、 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样品的结构、 形貌和磁性能进行分析, 研究基片和基片温度等条件对薄膜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NaCl单晶为基片获得单相γ′-Fe4N薄膜, 与玻璃基片相比可降低其生成的基片温度并可扩大形成温度的范围, 且比饱和磁化强度略有增大. 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在Si(100)单晶衬底上制备γ′-Fe4N纳米晶薄膜样品, 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测试分析, 给出了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矫顽力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样品沿(111)晶面择优生长, 具有单一的易磁化方向, 且易磁化方向平行于(111)晶面. 随着测量温度的降低, γ′-Fe4N纳米晶薄膜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增加, 矫顽力Hc增大, 剩磁比σrs减小. 通过理论拟合确定了比饱和磁化强度与矫顽力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矫顽力随温度的变化满足T1/2规律, 比饱和磁化强度σs与温度不满足Bloch的T3/2规律, 表明在80~350 K温度范围内自旋波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在氮气分压为10%的条件下获得了单相纳米晶ε-Fe3N磁性薄膜, 先将薄膜样品在真空中分别于500,600,700,800 ℃退火, 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不同退火温度样品的结构和磁学性能. 结果表明: ε-Fe3N样品在小于600 ℃可保持结构稳定; 在退火过程中, ε-Fe3N薄膜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变化较小; 矫顽力先减小后增加; 经过500 ℃退火的ε-Fe3N样品软磁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以Ar/N2为放电气体(N2/(Ar N2)=10%),在玻璃和NaCl(100)单晶片上分别沉积获得Fe-N薄膜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基片和基片温度等条件对薄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Cl单晶为基片获得单相γ′-Fe4N薄膜,与玻璃基片相比可降低其生成的基片温度并可扩大形成温度的范围,且比饱和磁化强度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在Si(100)单晶衬底上制备不同质量分数Ni掺杂的γ′-(Fe1-xNix)4N纳米晶薄膜样品,  并利用能谱分析、 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分析样品中Fe与Ni的原子比、 结构、 形貌及磁学性能. 结果表明, 在样品中掺杂Ni可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优化材料的软铁磁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以Ar/N2(N2/(Ar N2)=10%)为放电气体, 在Si(100)单晶衬底上获得了γ′-Fe4N薄膜样品.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衬底偏压对γ′-Fe4N薄膜样品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衬底负偏压的增大, γ′-Fe4N薄膜样品的晶胞参数减小, Fe和N的化合效率与样品的致密度提高, 表面缺陷减少, 矫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分别在具有20nmFe衬底的Si(100)和NaCl单晶基片上成功地制备出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的Fe-N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氮气分压和基片温度对Fe-N薄膜相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气分压为2.66×10-2Pa,基片温度为100~150℃时,最有利于α-″Fe16N2相的形成.在此条件下制备的Fe-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高达2.735T,超过纯Fe的饱和磁化强度值.  相似文献   

9.
对靶磁控溅射FeCoN薄膜的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对靶磁控溅射系统,  以N2/Ar混合气体为溅射气体,  在未加热的Si(111)衬底上沉积FeCoN薄膜.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研究不同Co靶溅射功率对FeCoN薄膜样品的结构、 形貌和磁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固定Fe靶功率为160 W(电流I=0.4 A),  当Co靶功率为2.4 W(I=0.04 A)时,  薄膜由Co溶入ε-Fe3N中形成的ε-(Fe,Co)3N化合物相构成; 当Co靶功率为58 W(I=0.2 A)时,  获得了Fe3N/Co3N化合物相,  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Ms)为151.47 A·m2/kg,  矫顽力(Hc)为3.68 kA/m; 当Co靶功率为11.9 W(I=0.07 A)时,  制备出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的α″-(Fe,Co)16N2化合物相,  薄膜的Ms=265.08 A·m2/kg,  Hc=8.24 kA/m.  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以Ar/N2(N2/(Ar+N2)=10%)为放电气体,在Si(100)单晶衬底上获得了γ'-Fe4N薄膜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衬底偏压对γ'-Fe4N薄膜样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衬底负偏压的增大,γ'-Fe4N薄膜样品的晶胞参数减小,Fe和N的化合效率与样品的致密度提高,表面缺陷减少,矫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氮化铁薄膜的结构及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以Ar/N2作为放电气体在玻璃基片上沉积了单相γFe4N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磁性性能分析,研究了基片温度对薄膜的结构和磁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子束溅法,在单晶Si(100)基片上制备CNx薄膜。研究了基片温度对CNx薄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片温度的提高,薄膜生长致密,表面光滑;薄膜硬度逐渐提高,但温度升高到200℃后,硬度增加缓慢。同时,基片温度升高使薄膜中的N含量增加,促进C-N化合物结晶。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在850℃时,薄膜中产生α-C3N4晶相。  相似文献   

13.
支文  宫杰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8M):20-23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以Ar/N2作为放电气体(N2/(Ar+N2)=10%),在玻璃衬底上于不同溅射时间获得了γ′-Fe4N单相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研究了溅射时间对薄膜的生长及磁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样品明显沿γ′-Fe4N(111)晶面择优取向进行生长,其(111)晶面平行于样品的膜面。随溅射时间的增加,薄膜样品的晶粒尺寸没有明显的变化,薄膜厚度和矫顽力随溅射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先进电子显微术在原子尺度研究了(001)单晶SrTiO3衬底上生长的纳米复合薄膜0.65BiFcO3-0.35CoFe2O4的组织形态以及界面结构.BiFeO3(BFO)和CoFe2O4(CFO)两相在外延生长过程中自发相分离,形成自组织的复合纳米结构.磁性尖晶石CFO呈方块状均匀分布于铁电钙钛矿BFO基体中,并沿[001)1]方向外延生长,形成垂直的柱状纳米结构.两相具有简单的立方-立方取向关系,即[001]BFO//[001]CFO和(100)BFO//(100)CFO,且界面为{110}晶面.薄膜表面起伏不平,形成CFO{111}小刻面而BFO则为平整的(001)表面.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各相成分均匀分布并无明显的元素互扩散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建的电喷雾装置, 以浓度为10-6mol/L的Fe(NO3)3和HAuCl4混合溶液为前驱液, 在FTO(掺杂F的SiO2玻璃)上沉积网状纳米结构的α-Fe2O3薄膜, 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 Raman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气敏测试对所得薄膜的组成、 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网状纳米结构由α-Fe2O3纳米粒子堆积而成; 喷雾过程中氯金酸的浓度和沉积时间对网状结构的形貌具有调控作用; 电喷雾法具有原料消耗少、 产物分散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建的电喷雾装置, 以浓度为10-6mol/L的Fe(NO3)3和HAuCl4混合溶液为前驱液, 在FTO(掺杂F的SiO2玻璃)上沉积网状纳米结构的α-Fe2O3薄膜, 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 Raman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气敏测试对所得薄膜的组成、 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网状纳米结构由α-Fe2O3纳米粒子堆积而成; 喷雾过程中氯金酸的浓度和沉积时间对网状结构的形貌具有调控作用; 电喷雾法具有原料消耗少、 产物分散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Dy4(Co21Cu79)96颗粒膜,研究薄膜的巨磁电阻(GMR)效应及磁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薄膜微观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四探针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薄膜的磁电阻和磁性能.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态的薄膜形成了单相亚稳态面心合金结构,退火处理将促进Cu和Co的相分离.磁电阻测试发现:所有不同成分的Dyx(Co21Cu79)100-x(x=0,4,8,9,12,14)薄膜样品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颗粒膜巨磁电阻(GMR)效应不断增大,当达到最佳退火温度之后,GMR值又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退火温度为425℃时,Dy4(Co21Cu79)96薄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达到最大,GMR值为-4.68%.退火前后样品磁滞回线的变化表明薄膜中发生了从超顺磁性到铁磁性的转变,矫顽力Hc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煅烧硅藻土/α-Fe2O3复合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煅烧硅藻土和α-Fe2O3为原料,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在湿法研磨体系中制备了煅烧硅藻土/α-Fe2O3复合粉体(简称CD/α-F).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遮盖力及吸油量测试表征了复合粉体的颗粒形貌和颜料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了复合颗粒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机械力化学作用促使煅烧硅藻土与α-Fe2O3颗粒表面进一步羟基化,从而促进两者间发生羟基脱水缩合作用并形成了以弱作用力为连接键的Si…O…Fe形式的键合.在实验设定条件下制得了颜料性能与纯α-Fe2O3相近的核--壳型CD/α-F复合粉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通过氢气还原及快速退火两种方式在Si(100)基片上获得纳米Fe Co Pd/Si O2复合薄膜,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分析,进一步研究不同退火方式对纳米Fe Co Pd/Si O2复合薄膜样品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氢气还原处理后,薄膜中的Fe Co具有较强的(200)择优取向,且薄膜的矫顽力较小,表现出较好的软磁特性.  相似文献   

20.
 化学法制备SrTiO3薄膜成本低、效率高,适合用于YBa2Cu3O7-δ(YBCO)涂层导体的缓冲层。采用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Ni-5W金属基带上外延生长了SrTiO3(STO)缓冲层薄膜。以乙酸盐、钛酸丁酯为原料配制均匀稳定的STO种子层、LaxSr1-xTiO3种子层和STO 缓冲层前驱溶液。研究了STO 种子层薄膜厚度对在STO/Ni-5W(200)上沉积STO 外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80℃烧结温度下制备的3 层STO 种子层上可以制备出表面光滑平整、具有(200)择优取向的STO 缓冲层。尝试将La 元素掺入STO 中制得稳定的LSTO 前驱液,在LSTO/Ni-5W 结构上制备了具有(200)择优取向的STO 缓冲层薄膜,可作为Y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缓冲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