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支管带套管的横向射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注水用带热套管的T型接管热冲击问题,利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技术,测量了支管带套管的横向射流主流管内的流场,以及套管与支管间的环腔内的流场,考察了射流与主流流速比R为0.5-4.0时的速度和涡量分布特性,分析了主流管内的复杂涡系及套管环腔内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出射孔附近的套管环腔侧后部存在“环腔泄流”,这有利于减弱射流对下游壁面的影响;射流近区的强演唱涡主要来源于射流及环腔泄剪切层,而它很快就破碎和耗散,发展为尾流远区的反向涡对;套管环腔内的流动与R密切相关,当R较高时套管的热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SC-CO2)喷射压裂技术有望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手段。为了探明其射流密封机理,开展了SC-CO2喷射压裂作业时环空、孔眼及裂缝中的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SC-CO2喷射压裂作业时SC-CO2射流在环空附近形成低压区,促使环空流体进入地层孔眼而不进入已压开裂缝中,从而实现射流密封;SC-CO2喷射压裂的射流密封效果与喷嘴压降和喷嘴直径正相关,与套管孔径和环空压力反相关,而受到SC-CO2流体温度的影响极小;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SC-CO2喷射压裂的射流密封效果强于水力喷射压裂。  相似文献   

3.
利用Fluent流场分析软件,建立了机械密封强化流动密封腔和普通密封腔流场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密封腔内流场特性;并采用正交试验,综合考虑叶轮结构对密封腔内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以搅拌功率为优化对象时叶轮结构参数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叶轮能够增强密封腔内流体的流动效果,减小密封腔内流动死区面积,增大强制涡流区域面积;叶轮外径对密封腔流场特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叶片倾角最小。  相似文献   

4.
根据汽、液两相流体的物理特性及两相混合流动时的动力学原理,设计了汽液自调型液位控制器,给出了其设计公式,并对其调节原理、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在工业实际中的应用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因其无运动部件,克服了国内外同类产品易卡涩、磨损、腐蚀和泄漏等问题,使用寿命长;全密封装置无泄露、安全可靠;自调节能力强;液位稳定;不消耗电能和机械能.在电力、石油及化工等需要维持液位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泵出型螺旋槽机械密封端面间隙气液两相流动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泵出型螺旋槽气膜密封由于阻塞气压力降低,被密封液相介质进入密封间隙的情况,以密封端面间隙流体膜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VOF模型模拟阻塞气压力恢复到正常值时端面间隙的流动状况。此时流体膜处于气液两相非稳定流动状态,研究密封端面间气液两相介质分布、压力分布及密封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假设条件下,内径处阻塞气压力恢复到正常值,流体膜能够恢复成纯气相流体膜;液相介质能增强流体动压效应,增大气相介质流动阻力,降低泵送量;气液两相掺混,改变了气液两相分布、压力分布、泵送量等密封性能,增大了流体膜恢复成纯气相的难度,且在液相介质进入螺旋槽状况下,流动过程中少量液相介质在内径处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嵌式黏性流体单元自适应减振方法(IVFUM),研究了一种新的内嵌式黏性流体单元(IVFU)减振模式.在简谐定频激励下,通过构建流体活动边界条件,将流固耦合模型近似简化为充液腔的纯流体动力学问题,并应用CFD软件FLUENT对内嵌流体欧拉梁在主振动下腔内流体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种IVFU在一、二阶主振动下的自由表面形状、速度、相对压强及压力分布等流动性态对欧拉梁减振具有自适应和有效性;梁内流道水平比流道倾斜更具有减振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油田油井中磨料射流割缝的机理,阐明了磨料射流割缝时流体在缝隙中流动的状态,讨论了水力喷砂割缝时射流流动情况,认为在套管中对套管割缝时系自由淹没射流,说明了油井中磨料射流割缝是三面附壁复合射流的原理,解释了不同材料在高压水射流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和为什么淹没磨料射流在压力很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将靶距为1000mm以外的5mm钢板击穿。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盾构主驱动密封唇口开启,通过反向介质流动实现密封效果的特殊工作原理,建立了一种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固体力学有限元计算方法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通过互相传输变形、压力数据,解决了传统双向FSI在材料超弹性特性、两相流和非Newton流体等复杂计算条件下的不收敛问题,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密封间隙较大时,由于第2道腔室(P2)内油脂压降较大,不会产生回流现象;主驱动密封在设计参数下随着流动逐渐达到稳态且唇形密封不再产生变形时,第1道腔室(P1)油脂有向P2回流的趋势,但是最终不产生回流现象,这对密封失效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FSI模型及结论为主驱动密封的密封结构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彭昌松 《科技资讯》2006,(27):53-53
干气密封由旋转环、静环、弹簧、密封圈以及弹簧座和轴套组成。干气密封旋转环密封面经过研磨、抛光处理,并在其上面加工出有特殊作用的流体动压槽。干气密封旋转环旋转时,密封气体被吸入动压槽内,由外径朝向中心,径向分量朝着密封堰流动。由于密封堰的节流作用,引入密封面的气体被压缩,气体压力升高。在该压力作用下,密封面被推开,流动的气体在两个密封面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膜,该气膜实现密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求解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技术,对刷式密封内泄漏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根据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试验数据,确定了刷丝束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系数.利用所确定的渗透率系数,数值计算和分析了7种压比和5种径向间隙条件下的某轴端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和泄漏流动形态,并且与迷宫式密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比下,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小于迷宫式密封;压比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但对泄漏流动形态的影响可以忽略;径向间隙不仅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而且影响泄漏流动形态;在相同的径向间隙下,压比越大则泄漏量越大;在相同的压比条件下,径向间隙越小则泄漏量越小.研究工作可对刷式密封在汽轮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测了中国未来英语教学的状况。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使用的英语教学法;在未来的十年中,英语的教和学可能产生的变化;探讨了学生可能产生的变化及他们学习英语原因的变化;英语语言及网络的发展可能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英语教师们如何看待未来他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借助Bauer定理给出了一个猜想的简短证明:如果图G含有k-因子且是2-连通的,并满足σ2(G)≥n-k,那么图G是哈密顿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而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漠视和冷淡.构建未来中国的和谐社会之根本在于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战后日本历次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进行历史分期,归纳起来,战后日本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大致可划分为六个时期:(1)强调生活目标时期(1945—1957年);(2)强调基础运动能力与技能时期(1958—1967年);(3)学校体育的发展体力时期(1968—1977年);(4)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时期(1978—1988年);(5)自我教育时期(1989—1997年);(6)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时期(1998—今)。研究对各段时期课程目标的侧重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污水流行病学是调查人群消费化学物质/感染病原体和健康状况的一种有力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工具,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推动了污水流行病学的迅速发展.从污水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及分析,物质的稳定性,校正因子的计算与不确定性分析,实施案例等方面盘点了2021年污水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瞬态电子器件全部由可降解材料组成,当器件完成指定功能或废弃之后,可在外界的刺激下短时间内部分消失或全部降解。通过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功能优异的特种材料,瞬态电子器件的性能可与传统电子器件相媲美,并对传统器件功能形成补充,将应用范围扩展到环保、可降解医疗设备以及电子安全器件等前沿领域。本文从瞬态可降解材料、降解方式、加工工艺、功能瞬态器件等方面介绍2017年瞬态电子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瞬态电子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结合中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分析旅游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湿地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并探讨了近年来湿地功能和效益、湿地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等四方面研究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